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社会发展速度飞快的今天,我们如何去关爱生命本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社会发展速度飞快的今天,我们如何去关爱生命本身,如何去处理看待和生命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问题、战争问题、资源问题、宗教问题甚至克隆技术问题等;另外就是在当今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关注各种亲情,如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代与代之间等。 请以“关爱生命,关注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试题引出的话题思考角度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话题不宜直接当作题目。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放你的手在我的心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只白晰的大手中,放着一只干瘦的小黑手。照片大意是表达对非洲那些遭遇饥饿病痛儿童的同情。一白一黑,一大一小的对比中,让人不禁内心中涌出些许莫名的感伤。 女儿现在还不大,不知道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只要女儿在我身旁时,总喜欢把她的小手握在手中,小小的,柔柔的,暖暖的,即使只是拉着,也有一种甜蜜的滋味在其中。女儿似乎也习惯这样,外出走路时,也总是有意无意的牵拉着大人的手。我想,小时的孩子大抵都有这样的习惯和心理吧?只是,已不记得小时候牵拉父母的手是怎样的感觉,也差不多忘却了将自己的手放入父母手中是怎样的滋味。 有时候,女儿也会将自己的手从大人的手中挣脱开,这或许是她自己想去跑、去跳,或许是大人们的那句话不如她的意,或许是找到了自己更好玩的东西。我想,当这样的小手渐渐伸展开来,和我的手掌相当的时候,也许那时,这样的手就不见得能够像现在一样时时可以握在手中,甚至连牵拉的机会也都不会常有了。想一想,曾经拉过父母的手,是在什么时候,也许,真的不记得了。 一个人,从小到大,从生至死,这手啊,抓握过不同的东西,从最初的本能握放,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去抓取,再到最后的撒手人寰。一拿一放之间,你能见到的实在太多太多,你能得到的实在太少太少,所谓“赤裸裸来去无牵挂”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样想来,意义何在?万念俱灰,人迹全无,这样走过,价值有何? 悲观者自然如此,从生命的本质来说,不过是物质存在的不同方式而已。所以,人哪,太容易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因此,今朝有酒今朝醉,乐乎?悲乎?甭管那么多,只要潇洒走一回,至于身前物,身后事,留给他人去操心吧。于是乎,将那人间事统统置于脑后,将那人间情统统弃于身外,只留得一具形骸,游走于波涛汹涌的凡尘俗世,何等痛快! 有人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有人说,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轻重之分,从物理学的角度,似乎只与“克”、“牛顿”、“压强”之类的有关,只消几个数字、几个公式自然就一清二楚。但生命的轻重如何,又有多少人能够掂量清楚,算得出其中的数字和公式呢? 算得出的是今天的三顿饭,算不出的是三顿饭中的滋味;算得出的是考卷上的分数高低,算不出的是分数背后的付出多少;算得出的是家——校的距离,算不出的是家长、老师的关注;算得出的是三年的分分秒秒,算不出的是三年中的酸甜苦辣…… 也许,真该算一算了,当一粒种子潜埋于土壤中,从破土而出到巍峨挺立,渺小和伟大有多长的距离?一阵风吹过,一只鸟飞过,它得到了什么?身边的那座山,身旁的那条河,它收获了什么?风还是那风,鸟还是那鸟,至于那山、那水,停留的依然停留,流走永不回来。只是这粒种子啊,在耳闻目睹之间,在身体力行之时,去体味风的温暖与冰冷,去感受鸟的缠绵与冷酷,去思索山的稳重与嬗变,去经历水的奔腾与脉脉…… 够了,生命如此,当足以自豪,足以骄傲。因为,生命的价值本不在收获,却在付出,在付出中体味品尝,品尝那有滋有味的生命意义。 所以,女儿的小手,如今放在手中,暖意浓浓。到女儿大了,这手儿,也已放于我心,暖意依然。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抓住关键句“关爱生命,关注亲情”提炼观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例2: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比利时国王和王后有一次宴请成名以后的爱因斯坦,派马车夫去火车站接站,车夫一直等到车站的人散尽的时候,也没有接到爱因斯坦,就独自赶车回到了皇宫,他刚刚回来,就看到爱因斯坦衣着朴素、风尘仆仆地步行赶来了。(原因分析见板书)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例如: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上下文,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语言流畅、连贯,每空不超过12个字。

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1)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2)                  

(3)                 ,我就不会悲哀,冬雪将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4)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5)但我不能放歌,                                      。

(6)                             ,壮士已去兮不复还。

(7)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                        ,不武。吾其还也。”

(8)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   的,                  

 

查看答案

阅读《沁园春·雪》完成后面题目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试做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张良取履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①上,有一老父,衣褐②,至良所,直③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④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⑤!”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⑥,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⑦,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 “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 “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 “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选自《史记?留候世家》)

【注释】①下邳圯(yí):下邳,地名,在今江苏邳县东;圯,桥。②褐(hè):粗麻布制成的衣服。③直:故意。④鄂:通“愕”。⑤“履我”,为我穿上鞋。“履”,名词用如动词。⑥“里所”,即“里许”,将近一里地。⑦平明:清晨。

1.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业:已经。

B.父去里,复还                  所:许,左右。

C.与老人,后,何也?            期:期望。

D.谓良曰                        顾:回过头来。

2.与“读此则为王者师也”中的“为”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良业取履       

B.其老,强忍,下取履

C.若舍郑以东道主 

D.且君尝晋军赐矣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与“良殊大惊,随目之”中的“目”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  

B.烛之武退秦师

C.越国以        

D.邻之,君之薄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2)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