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 秋祭 “小戏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

秋祭

“小戏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地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

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

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

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

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

1).结合小说品味下列 加点词语

①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 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②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 郁郁而去

2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4).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请加以探究。

 

(1)“不卑不亢”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2)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知晓;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 在处境凄凉。 (2)①红酒:①引出“小贱妃”这个人物;②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③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 朋友: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老婆婆。 (3)一祭古戏楼的衰败,二祭传统的戏剧文化的衰落,三祭像婆婆一样有气节的人命运的凄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可以有两种答案。 是。理由:两人演戏特点相同,如演戏都很出彩,都喜爱丢媚眼;性格相近,婆婆痛恨女儿丧失气节的行为,“小贱妃”拒绝权贵的非礼;命运相似,两人都湮没无闻;生活环境相同,都在相思古镇。不是。理由:红洒认为“小贱妃”是虚拟的人物,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人 物富有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小说人物的影子,但未必是原型;村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婆婆会唱戏。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本题中“郁郁”本义有四种:一是可形容情绪不乐,二是可形容风采文笔,三是可形容生长茂盛,四是可以形容香气浓郁。在这里显然是指第一种解释,再结合文章内容可分析出文中“婆婆”为什么郁郁而去可得出答案。 考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理解次要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一般在小说中起以下作用:一、侧面衬托,个性鲜明。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可以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二、牵线搭桥,推动情节。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四、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本题中“红酒”这个形象就起牵线搭桥、侧面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朋友”这个形象起推动情节的作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着眼全文,可以从文章中涉及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主要人物的行为以及品质等入手;其次从问题本源出发,确定问题中的关键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组织答案。结合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写古戏楼的衰败,传统戏剧文化的衰落,主人公命运的凄凉。组织答案时,可围绕这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语言或文中的语句来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先总写比较角度,再作分析;先写相同点,再写不同点。比较的角度有:①身份、地位、阶级②时代、环境③性格、品质、追求④目的、原因、意义⑤遭遇、选择、命运。解答本题时,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比较。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的许多文人雅士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与酒有关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但是庄子仍然认为他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提出的原因是:                                           

(3)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使其成为完整的文段,排序正确的是(

芦荟,原产于非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直接外用新鲜芦荟时,一些人会对芦荟汁液中的草酸钙和多种植物蛋白质尤为敏感,涂抹后感到 皮肤瘙痒,或者生发出红色斑点。此时,过敏者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以温水冲洗,切勿用手指抓挠,以防感染。

①新鲜芦荟能否直接使用?在回答新鲜芦荟能否直接用于护肤之前,要先知道,即使是食用芦荟,也要先进行皮试的。

②库拉索芦荟,又称美国芦荟是芦荟家族中最适宜护肤的品种,叶肉含水量达到985%,具有收缩毛孔、软化角质、消炎杀菌、保湿补水、抑制粉刺的功效。

③甚至对于一些细小外伤,如刀伤、蚊虫叮咬等有很好的疗效。

④这是因为有些人的体质会对芦荟有过敏现象,轻者会出现红肿、起疙瘩、腹痛等现象,重者腹部还会有伴灼热感。

⑤在中医中,也将芦荟作为一位重要的药材。因此,很多人认为未经任何加工处理得新鲜芦荟,在片取之后直接涂抹在肌肤上简单实用。

A①④⑤③②   B.②①④⑤③   C.⑤③②①④   D.②③⑤①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样的反腐题材节目勉为其难,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反腐作品,讽刺得 __________,且有些不着调,实有避重就轻之嫌。

她其实也知道这种短时间多景点的旅行往往是__________,只不过这样的旅行较为划算,能够花很少的钱去很多地方。

巴黎的韵味,也许就在那街角的一杯咖啡,擦身而过的几缕幽香,塞纳河岸边的 ________,广场绿地上几个钟头的发呆。

A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B.浮光掠影 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C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D.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却带有现代人的某种功利、庸俗的人际关系特点,因此很多人对拜年短信 不胜其烦

B为了完成《中国古代劝农制度的研究》这一国家级课题,课题组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夜以继日地研究分析,可谓 苦心孤诣

C张燕很恳切地对她的老同学教心理学的李教授说:“我有一个 不情之请,想请你在高考前为我的女儿做一次考前心理辅导。”

D工信部负责人表示2012年将以惠民生降价格为目标,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上网提速工程,规范宽带市场竞争行为,广大网民对此 拍手称快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用于小邑             见:表被动    

B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

C终军之弱冠             等:等待

D.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