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题稚川山水 新 凉 【唐】戴叔伦 【宋】徐玑 松下...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题稚川山水                                      新    凉

【唐】戴叔伦                                            【宋】徐玑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秋风思:晋人张翰被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1.两首诗都描写诗人“凉”的心境,在运用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

2.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共同点:“凉”是心理感受,两首诗都通过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凉爽的气氛。 不同点:①戴诗写诗人五月暑天向晚憩息于“松下茅亭”,那江中汀洲,与云齐平的树木,色调苍苍,为后文思乡做铺垫;徐诗描写水满秧齐、水清叶绿,凉意自然而生。②戴诗用典,含蓄表达“凉”的深层原因;徐诗运用比拟手法,写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地啼鸣,突出清凉的怡人。 2.戴诗表达了诗人在宦游途中的思归乡情。羁旅途中的游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之情。徐诗诗人借黄莺来表达白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不同。题干“两首诗都描写诗人‘凉’的心境,在运用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应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情感来分析。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借代”“比喻”“拟人”。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不可只背术语。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题干“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就要求要结合诗句联系作者情感分析。具体答题要写出手法、结合意象、作者情感来分析得出答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本题中两诗都是对“雨”的吟咏。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扞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注】三板沙:明代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扞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扞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扞环出/死之/贼亦引/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扞/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

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jLI_l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尝书姓名于肢体日:“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西晋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关于西晋文学的成就,刘勰《文心雕龙》云:“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钟嵘《诗品序》在描述了建安文学的“彬彬之盛”后,接着指出:“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刘、钟二人都热情洋溢地描绘出了西晋文学的繁荣景象。

一个时代之文学,其思想内容、形式、风格及发展变化不可避免要受到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影响。西晋文学的发展,同西晋的思想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玄学的兴盛,是西晋文化学术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西晋玄学崇尚清谈,标榜任达,西晋士人的心态与士风的形成均与其密不可分,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亦不可忽视。由于玄学的兴盛,其被视为此时期的主流思想,就连很多以儒学立身的士人都沾染了玄风的余绪,似乎儒学在西晋走向衰微。事实上,儒学在西晋衰微,只是从严格经学意义的角度而言,尤其是相对于儒学在两汉的地位而言。西晋实质上常被以后的士人誉为儒礼之学的盛世。

晋武帝登基后多次下诏倡导儒学,“……敦喻五教,劝务农功,勉励学者,思勤正典,无为百家庸末,致远必泥”《泰始四年诏》。他还采取扩建太学、封崇孔子后裔等措施,复兴儒学,“置博士十九人。九州之中,师徒相传,学士如林,犹选张华、刘实居太常之官,以重儒教”。处于低潮的儒学在西晋之初逐渐显露出崛而复振的局面。在西晋初期,士人尤其是那些出身寒素的士人又重新回归“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轨迹,掌握儒家的礼仪知识和具备儒家伦理道德成为士人入仕的重要工具。儒学思想在晋初重新上升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作为一种为皇权所推崇的思想,儒学的政治思想和处世原则不可能不对百姓产生影响,也不可能不对晋初士人的心态产生影响,并影响他们的文学创作。

儒家思想有很强烈的政治追求,儒学本就是积极入世的学说。孔子有治世之心,“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孟子与孔子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求政治上的突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在孔孟的影响下,儒家后学都有一种自觉的政治要求,都有学而为民生政治的信念。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官方的形式强化了儒学与政治的关系,儒学及儒学引发的自觉的政治参 与意识逐渐成为一种民族性的精神存在。西晋去汉不远,儒家士族在社会上还普遍存在,再加上统治者的提倡,儒学在西晋的影响力依然极大,在儒家建功立业、追求不朽的思想指导下,晋初士人亦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意识。

摘编自王阳阳《浅谈西晋初期儒学对文学的影响》

1.下列关于“西晋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晋文学,在刘勰和钟嵘看来,其艺术成就绝不比建安文学逊色。

B.西晋文学非常繁荣,公认的代表人物有张、潘、左、陆等。

C.西晋文学的发展受到当时玄学崇尚清谈、标榜任达及其风尚的影响。

D.西晋文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虽然是客观存在的,却又常被忽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时代的文学,受该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从思想内容到形式风格乃至发展变化。

B.西晋时期就连很多以儒学立身的士人都沾染了玄风余绪,在西晋时期儒学衰微而玄学兴盛于此可见一斑。

C.儒学思想在晋初重新上升到主流意识形态的 地位,其政治思想和处世原则对士人和百姓必然会产生影响。

D.因为汉武帝以官方的形式强化了儒学与政治的关系,所以儒学思想后来发展成一种民族性的精神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衰微具有相对性,因为这只是从严格经学意义的角度或者相对于儒学在两汉的地位而言的。

B.晋武帝登基后多次下诏倡导儒学,并采取扩建太学、封崇孔子后裔等措施,提升儒学地位。

C.积极入世的儒学思想对晋初的士人影响仍然很大,他们也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意识。

D.西晋常被一些士人誉为儒礼之学的盛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西晋去汉不久,儒学基础依旧深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新生郝相赫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绝”是否合理。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阐明你对此事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说服不同于说理,说理注重的是过程,___①___,只要能获得期待的结果,过程和手段在所不计。好的说理要求真实、逻辑合理、论据可靠。然而,___②___,也不一定能起到说服的效果。如果你跟对方说的理与他的利益不符(或者___③___),再好的说理也对他无法产生实际影响。相比之下,说服指的是一种实际受影响的行为。非真实、逻辑谬误、论据不可靠的宣传或误导,也可以产生这样的说服效果——“依从”。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脉管炎”,虽是一种血管的炎症,但并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的,而是血栓阻塞血管、血流减少所致,主要以下肢为主。脉管炎后期可引起手足发黑、坏死。但            ,如果在早期能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A.一些并发症会因为不及时治疗而慢慢滋生

B.严重的后果会因为治疗不当不可避免地发生

C.该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比较迅速的过程

D.该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