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驻在密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的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儿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抽几口。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子。儿子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儿子。

叔、伯、舅、姑……挨个儿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地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砖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一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他便再也不是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么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庄稼才是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是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酒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上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了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得心痛日后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儿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爷走时对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像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儿竟再也挺不起来了。

两个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萋萋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小说的语言描写十分生动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赔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D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E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2)小说中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三部曲”?请简要分析。

(3)“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

(4)小说最后一段写得极妙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作用的理解。

 

(1)AC (答A给3分,答C给2分,E给1分;答B.D不给分。) (2)①最初,“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被人称为“老实蛋子”。 ②由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开始制造并售卖地沟油,依靠这一非法生意,成为村里的风光人物。 ③违法的“他”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判无期徒刑,“他”要在狱中度过一生。 (3)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 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事时,“他”只说是“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 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 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营生,“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说明确实不是正经生意。 (4)以汉子们在风中吸烟沉思的场景作结尾,①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与开头“风卷着梦的香气”相照应,首尾圆合,同时点题“风语”。②写景与写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如“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表面是写风在吹,实际是写人在做发财梦。写烟雾在风中飘呀飘,其实是说大家对发财有着无限的想象。既描绘了一幅追求、渴望发财的众生相,又强化了“他”的形象。③深化了小说主旨。结尾部分的描写表明,还有许多汉子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可能滑入犯罪的深渊,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对“怎样做地沟没生意做周密思考”错误;D项他爹对他做非法生意并不明了;E项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说法不准确,村里人未必巴结,也可能是羡慕。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在戏剧创作中有称伏线。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人常借江水东流来抒发愁情。比如李煜在《虞美人》中借                              ”来抒发自己不尽的愁怅。

(2)柳永在《雨霖铃》中表达古今不变的离别之愁的一句是“                                     ”。

(3)《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离亭燕【宋】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词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对下阕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B.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C.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D.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特指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诏令,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策、令、玺书、教、谕等。

B.迟明,古代用于表示时辰的词语,意思是天亮的比较晚。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各时辰各有其名,诸如平明、质明、平旦、旦明、食时、晡时、黄昏、人定等。

C.移,指调动官职,是平级调动。迁,也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D.左右,是古今异义词,文中指侍从,与“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一句中“左右”同意;现代汉语中,一般作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也可作实词讲,意思是支配,操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B.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古琴作为“圣人之器”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恰恰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论述。

D.伯牙面对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明白成连先生要他体会的正是这种天人交融、人琴合一的意境。

2.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C.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唐代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查看答案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材料二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