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少袭爵,好学博闻。魏明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少袭爵,好学博闻。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时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谢病。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曾面质籍于文帝座曰:“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因言于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假节。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驱,莫不醉饱。帝既出,又过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武帝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久之,以本官领司徒。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曰“司徒所掌务烦,不可久劳耆艾。其进太宰,侍中如故。朝会剑履乘舆上殿,如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故事。”

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一岁如此者不过再三焉。然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都官从事刘享尝奏曾华侈,以铜钩绂纼①车,莹牛蹄角。后曾辟享为掾,或劝勿应。享谓至公之体,不以私憾,遂应辟。曾常因小事加享杖罚。其外宽内忌,亦此类也。司空贾充权拟人主,曾卑充而附之。及充与庾纯因酒相竞,曾议党充而抑纯,以此为正直所非。

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

(节选自《晋书•何曾传》)

【注】①纼(zhèn):穿在牛鼻子上的备牵引的绳子。

1.给下列对文中节选句子断句

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2)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1.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2.(1)曹爽被杀,他才出来任职治 事。魏帝被废黜,何曾参与了谋划。(2)何曾事先训诫何劭说:“客人一定会(顺路去)拜访你,你应当事先准备,端正仪容,以示严肃恭敬。”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严厉地责备了何劭。何曾就是这样被器重。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断句题,首先应当通读语句,力求对语句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将能断开的先断开,运用排除法逐步缩小范围。如本题正确断句“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断句时,抓关键虚词“曰”,语气词“邪”主语“君”“帝”“时人”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关键虚词“曰”,语气词“邪”主语“君”“ 帝”“ 时人”断开。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诛”<被动> “视事”“预”;(2)“敕”“过”“冠带”“见”。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年少时继承了爵位,喜好学习,见识广博。起初魏明帝为平原候,何曾为文学(官名)。等到皇帝即位,何曾也多次升迁直至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嘉平年间,任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借宠信作威作福,非法获利很多,朝廷内外畏惧他,无人敢言。何曾上奏弹劾他,朝廷称赞这件事,当时曹爽专权,宣帝宣称有病,何曾也称病引退。曹爽被杀,他才出来任职治事。魏帝被废黜,何曾参与了谋划。 当时步兵校尉阮籍自负有才,(行为)放荡怪诞,服丧时不守礼制。何曾在文帝面前当面质问阮籍说:“你放纵情感而违背礼制,是败坏风俗之人,当今忠贤之臣执掌政权,综合名实考察,像你这类人,不能 长久。”又对文帝说:“您正在以孝治理天下,却听凭阮籍守丧期间在您座前饮酒吃肉。应该把他放逐到荒远的边疆,不让他污染华夏。”文帝说:“此人如此瘦弱多病,你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容忍他吗?”何曾又引经据典,言辞说理很是激切。文帝虽然没有听从(他的),当时的人却敬畏忌惮他。 正元年间,(何曾)任镇北将军、假节。将要赴任,文帝让武帝、齐王司马攸送行数十里。何曾隆重地行宾主之礼,准备了牛、羊、猪等饭食。侍从随行(等人)没有不吃饱喝醉的。武帝离开后,又去拜访何曾的儿子何劭。何曾事先训诫何劭说:“客人一定会(顺路去)拜访你,你应当事先准备,端正仪容,以示严肃恭敬。”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严厉地责备了何劭。何曾就是这样被器重。 武帝登上帝位后,任何曾为太尉,爵位进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过了很久,在本职之外又兼任司徒。后进位为太傅。何曾以年老为由,多次请求退职。诏书说:“司徒掌管的事务繁多,不能长久地使老人劳累。晋升他为太宰,侍中一职照旧。朝会时可佩剑、穿鞋、乘车上殿,如同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一样。” 何曾生性极孝,家门严肃庄重,从小到大没有歌舞或宠幸婢妾的爱好。年老之后,与妻子相见,都端正衣冠,相待如宾。自己面向南,妻子面向北,拜两拜进酒,敬酒应酬完毕就出去。一年中像这样的情况不过两三次。然而何曾性情奢侈,一定要豪华铺张。帷帐车服,极其绮丽,酒肉饭食,超过王室。刘毅等人多次上奏弹劾何曾奢侈无度,皇帝因为他是重臣,一概不过问。都官从事刘享曾上书弹劾何曾奢华,用铜钩和丝带做牛鼻绳,装饰牛的蹄角。后来何曾征召刘享做属官,有人劝刘享不要答应。刘享以为这完全是公事,不卷入私人怨恨,于是应召。何曾常因小事对刘享施以杖罚。所谓表面宽容而内心忌恨,就是这一类事。当时司空贾充权势可与皇帝相比,何曾在贾充面前便低三下四,依附于他。等到贾充与庾纯因饮酒发生争执,何曾偏袒贾充而压制庾纯,因而被正直的人非议。 何曾于咸宁四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又前为歌曰:“                          !”

(2)              丁香空结雨中愁。              接天流。

(3)复为慷慨羽声                         

(4)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落木萧萧              ,素香柔树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若舍郑为东道主    ②焉用亡郑陪邻

B①郑知亡矣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贰于楚也          君尝为晋军赐矣

D①无能也已          ②且君尝晋军赐矣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李白的诗歌__①__有高度的艺术技巧,__②__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__③__就比别人高明许多。若论比喻的新鲜、夸张的大胆,虽有过人之处,__④__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大的艺术力量。__⑤__,李白是以气势夺人的。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__⑥__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A虽然 如果 未必  即使     

B倘若 那么    不过      也是

C固然    未必 可是  其实  也是

D诚然 可是    即使  其实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可以分别与园林、宅第、寺庙、桥梁对应,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春来堂里琴书润                 花满阶前几席香

②莲座涌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       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③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涉      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

④石林迤逦曲径通幽深有致         嘉木葱茏台榭低昂静无哗

A.①园林 ②桥梁 ③寺庙 ④宅第

B.①园林 ②寺庙 ③桥梁 ④宅第

C.①宅第 ②园林 ③寺庙 ④园林

D.①宅第 ②寺庙 ③桥梁 ④园林

 

查看答案

下列相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这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此管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