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纪瞻,字思远,丹阳秣陵人也。瞻少以方直知名。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纪瞻,字思远,丹阳秣陵人也。瞻少以方直知名。吴平,徙家历阳郡。察孝廉,不行后举秀才永康初,州又举寒素,大司马辟东阁祭酒。其年,除鄢陵公国相,不之官。元帝为安东将军 ,引为军谘祭酒,转镇东长史。帝亲幸瞻宅,与之同乘而归。以讨周馥

华轶功,封都乡侯。石勒入寇,加扬威将军都督京口以南至芜湖诸军事,以距勒。勒退,除会稽内史。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诸暨令令已受拘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寻迁丞相军谘祭酒

及帝践位,拜侍中,转尚书,上疏谏诤,多所匡益,帝甚嘉其忠烈。寻除尚书右仆射,屡辞不听遂称病笃,还第,不许。明帝尝独引瞻于广室,慨然忧天下,曰:社稷之臣,欲无十人,如何?因屈指曰:君便其一。瞻辞让。瞻才兼文武,朝廷称其忠亮雅正。俄转领军将军,当时服其严毅。虽恒疾病,六军敬惮之。瞻以久病,请去官,不听。及王敦之逆,帝使谓瞻曰:卿虽病,但为卧护六军,所益多矣。乃赐布千匹。瞻不以归家,分赏将士。贼平,复自表还家,帝不许,固辞不起。诏曰: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服物制度,一按旧典。遣使就拜,止家为府。寻卒,时年七十二。

瞻性静默,少交游,好读书,或手自抄写凡所著述,诗赋笺表数十篇。兼解音乐,殆尽其妙。慎行爱士,老而弥笃。尚书闵鸿、太常薛兼、广川太守河南褚沈、给事中宣城章辽、历阳太守沛国武嘏,并与瞻素疏,咸藉其高义,临终托后于瞻。瞻悉营护其家,为起居宅,同于骨肉焉。少与陆机兄弟亲善,及机被诛,赡恤其家周至及嫁机女,资送同于所生

(《晋史·纪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诸暨令/令已受拘/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寻迁丞相军谘祭酒/

B.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诸暨令/令已受拘/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寻迁丞相军谘祭酒/

C.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诸暨令/令已受拘/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寻迁丞相军谘祭酒/

D.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诸暨令/令已受拘/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寻迁丞相军谘祭酒/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明清两朝也称举人为孝廉。

B.“社稷”原意是土谷之神,古时的人们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本是第一人称,即的意思,如屈原离骚》中有“回朕车以复路兮”;自秦始皇时专用作皇帝自称,如“朕为始皇帝。

D.“尚书”,战国时亦作掌书”;为低级官员;汉武帝时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隋以后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瞻深得皇帝的赏识。元帝曾经亲自到他家里,和他同车而回;明帝也曾经单独召见他,和他谈到自己的心事,并把他作为自己倚重的大臣。

B.纪瞻关爱士人。这种品德到了老了以后更加坚定;即使是那些平时不怎么来往的人,一旦托付自己,照顾他们的家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骨肉一样。

C.纪瞻才华出众,文武兼备。他早年被举荐为秀才;在讨伐敌人、抵抗外族入侵均获胜利;曾被明帝看作是十大社稷之臣,还因此被任命为骠骑将军。

D.纪瞻不贪恋官位,不贪图金钱。纪瞻一生多次不接受封官和多次辞官;有次得到皇帝赏赐的布匹,也没有带回家里,而是把它分给手下的将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恒疾病,六军敬惮之。瞻以久病,请去官,不听。

(2)少与陆机兄弟亲善,及机被诛,赡恤其家周至,及嫁机女,资送同于所生。

 

1.A 2.B 3.C 4.(1)虽然常常生病六军都敬畏他。纪瞻因为长期生病,请求辞去官职,没有被允许。 (译出“以”“去”“听”各1分,全句通顺2分) (2)后来陆机被诛杀,纪瞻照顾体恤他的家人十分细心周到。后来陆机女儿出嫁时,他为她陪送的东西等同于自己的亲生女儿。 (译出“赡恤”“周至”“资送”各1分,全句通顺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根据有关的标记就可以断出来,“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中,“之”是句末语气词,应该在它后面断,根据原文文意,“讯问使者”应该放在一起,所以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B项应为“古时的君主”。备考时要积累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用法、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这类题目多是对文中原句进行很小的改动,往往是学生容易理解错的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带入到文中一一对比。C项,对“任命他为骠骑将军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第一句:“以”因为;“去”离开,意义为“辞官”;“听”允许。第二句:“赡恤”照顾体恤;“周至”十分细心周到:“资送”送的东西。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纪瞻,字思远,丹阳秣陵人也。纪瞻年少时因为方正正直而出名。吴国平定之后,全家迁移到历阳郡。他被察举为孝廉,但没有前往赴任,后来考中秀才。永康初年,州里又察举为寒素,大司马征召他为东阁祭酒。那一年,他被任命为鄢陵公的藩国的相国,也没有前往赴任。晋元帝在做安东将军时,提拔他为军咨祭酒,后来转任为镇东长史。元帝亲自到达纪瞻宅院,并和他一同乘车回去。他后来凭借讨伐周馥、华轶的功劳,被封为都乡侯。羯人石勒侵犯,纪瞻被加封为扬威将军,总管京口以南到芜湖一带的众多军中事务,以抵挡石勒。石勒退兵后,被任命为会稽内史。当时有人假造大将军府的印信逮捕诸暨县令,县令已经被逮捕,纪瞻觉察到这件事情有虚假,就打破囚笼释放了县令,讯问使者,他果然坦承了事情的虚假之处。不就调任为丞相军咨祭酒。 等到晋元帝登基,他被任命为侍中,转任尚书。他上奏谏诤,(对朝政)常有纠正和补益。皇帝十分赞美他的忠烈。不久担任尚书右仆射,他多次拒绝不被采纳。于是自称病情严重,回到自己家中,还是不被许可。晋明帝曾经独自召见纪瞻在宽广的宫室,慨然担心天下,说:“现在可以称得上社稷之臣的人,我想不会超过十个人,你的看法呢?”同时又弯曲着手指头说:“您便是其中之一!”纪瞻推辞谦让。纪瞻具有文武双方面的才能,朝廷称赞他忠诚光明磊落清雅和端正。不久转任领军将军,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严厉和刚毅。虽然他常常患病,六军将士都很敬畏害怕他。纪瞻因为长期生病,请求辞去官职,不被采纳。后来王敦叛乱,皇帝派人对纪瞻说:“您虽然生病了,但是替我掌管六军,好处很多。”于是赏赐他一千匹绢布。纪瞻没有把绢布拿回自己家中,而是全部分赏给将士们。敌人平定之后,又亲自上书回家,皇帝不允许,坚决拒绝,不外出任职。皇帝下诏说:“纪瞻忠诚光明磊落清雅和端正,你的识见足以经世济民。多次因为年迈久病,反复辞职。我深深明白您高尚的品性,难以违背您高尚的情志,今天就批准了你所坚持的意见,任命您为骠骑将军,日常的侍奉和原来一样。享受的待遇和规格,全都按照过去的规章。”并派遣使者到他家中拜望,允许他留在家中把家作为(办公的)官署。不久病故,时年72岁。 纪瞻性格安静沉默,很少与人结交,喜欢读书,有时亲自抄写。他的所有著作,诗赋笺表等共有几十篇。同时通晓音乐,几乎能极尽音乐的美妙。他行为谨慎关爱士人,年龄越老反而越加坚定。尚书闵鸿、太常薛兼、广川太守河南褚沈、给事中宣城章辽、历阳太守沛国武嘏,都与纪瞻向来关系疏远,他们全都凭借着他高尚的仁义之德,逝世前将后人托付给纪瞻。纪瞻也全都悉心照顾他们的家人,为他们建筑居住的宅院,同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看待。年少时与陆机兄弟关系亲近友善,后来陆机被诛杀,纪瞻照顾他的家人十分细心周到。后来陆机女儿出嫁时,他为她陪送的东西等同于自己的亲生女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这里,“道”是意向,“德”是基础,“仁”是归依,而“艺”则是自由的游戏。孔子所说的“游于艺”的“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孔子说,“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游于艺”,便是说“君子”对于与物质技能有关的一切训练要有熟练掌握。对物质技能的掌握,是产生自由感的基础。所谓的“游于艺”的“游”正是突出了这种掌握中的自由感。

这种自由感与艺术创作和其他活动中的创造性感受是直接相关的,因为这种感受就其实质说,即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审美自由感。可见,与后世某些儒家单纯强调伦理道德不同,在“志道”等之外提出“游于艺”,表现了孔子对于人由于物质现实地掌握客观,世界从而获得多面发展的要求,对于人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感受到和获取身心自由的主张,同时也说明了孔子对掌握技艺在实现人格理想中的作用的重视。因为这些技艺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直接与“治国平天下”的制度、才能、秩序有关的。

另外这种“游于艺”的活动摆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后,可以看出,“游于艺”既是前三者的补足,又是前三者的完成。仅有前三者,基本还是内向的、静态的、未实现的人格,有了最后一项,便成为实现了的、物态化了的、现实的人格了。因为这种人格具有一种实现了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感。它不仅标志着对客观技艺、事物规律的物质实践性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如,而且标志着一种由于掌握了规律而获得自由从而具有实践力量的人格的完成。这其实便是孔子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便正是主观目的与客观规律的协调、符合、一致。“游于艺”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虽然似乎前者只讲技艺熟练,后者只讲心理欲求,但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角度看,这二者是有贯穿脉络和共同精神的。只有现实地能够做到“游于艺”,才能在人格上完成“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个“不逾矩”便不只是道德的教条,而是一种人生的自由。前者是外在技艺的熟练,后者是内在人格的完成,但在孔学里,二者有其深刻的关联。荀子提出“积学成伪”“制天命而用之”,便是在理论上发展这个方面。后世颜元等人也强调“六艺”的物质实践性。这表明在儒学中,“圣人”的人格实现与六艺的物质实践性的现实掌握是相关联的。只有宋明正统理学家们过分强调心性,而把“游于艺”当作一种并不十分重要的补充,并且常常局限在诗文书画的所谓纯艺术的狭隘范围内,才从根本上失去孔门六艺的原始的物质实践的丰富内容。实际上,“游于艺”——在礼、乐、射、御、书、数中的“自由游戏”,决不是一个单纯掌握技艺的问题,而是通过对客观规律性的全面掌握和运用,现实地实现了人的自由,完成了“志道”、“据德”、“依仁”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历程。

(摘编自李泽厚《美学四讲》)

1.下列各项中,关于“游于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能让人产生一种自由感,这种自由感与艺术创作和其他活动中的创造性感受是直接相关的,因为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B.指的是“君子”要学会训练别人熟练掌握物质技能的一切技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产生自由感的基础。

C.其中所指的“艺”,对君子而言,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直接与“治国平天下”的制度、才能、秩序有关的。

D.这不是一个单纯掌握技艺的问题,而是意味着一种由于掌握了规律而获得自由从而具有实践力量的人格的完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所说的“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要掌握这些,人们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

B.孔子在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后,又提出“游于艺,”这说明他很重视对掌握技艺在实现人格理想中的作用。

C.孔子认为,“游于艺”是外在技艺的熟练,“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内在人格的完成,二者有着深刻的关联。

D.孔子并非单纯地强调伦理道德,“游于艺”的提出表明他还要求人们通过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以便更好地驾驭客观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仅仅强调“不逾矩”就只是道德的教条与说教,一旦与“从心所欲”结合起来,便是一种人生的自由,从而成为一种境界。

B.其实,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既表现了对个人主观目的的强烈追求,同时又显示了对客观规律的熟练把握和自觉遵守。

C.后来荀子提出的“积学成伪”“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和后世颜元等人的观点有相似性,前者从理论上发展,后者从实践上强调。

D.宋明正统理学家们过分强调心性,认为“游于艺”不太重要,常常把它局限在诗文书画的所谓纯艺术的狭隘范围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村子里的人只见过麻雀,听到麻雀的叫声便觉动听。后来村里来了乌鸦,它一叫,村人便十分惊奇:乌鸦的叫声多特别啊!后来村里又飞来了百灵,百灵的叫声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渐渐地,人们无法容忍乌鸦的叫声了,他们驱赶了乌鸦。后来又赶走了麻雀。村人们就只听到百灵的声音了。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②角度自选;

③立意自定;

④题目自拟;

⑤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⑥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面是一幅题为“一个劳动母亲的手”的图片,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这双手”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用来赞美母亲的辛劳,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答:

 

查看答案

2013年,很多专家提议以后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倘若更改,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国庆节、中秋节和教师节三大节日相差不到几天。请你从下面六副对联中选出三副分别给祖国、家人和老师献上,并根据对联知识对这些对联进行微调,修改得更贴切并填写在横线上。

①甘露广施千株翠,报得春风一寸丹  ②三月光阴换槐火,二分消息杏花知 ③玉莹盘润乐长安,人寿年丰大吉祥  ④盛世腾飞基昨日,神州崛起今朝看 ⑤三径就荒绽菊蕊,一堂大喜燕来宾 ⑥激情洋溢,写大千世界;笔走龙蛇,绘自然奇观

(1)国庆节(献给祖国):选____(序号),_________________(文字)

(2)中秋节(献给家人):选____(序号),_________________(文字)

(3)教师节(献给老师):选____(序号),__________________(文字)

 

查看答案

选出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②当时,她在想什么呢?

③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④他们表情木然。

⑤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⑥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⑤①③②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