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A.           B.            C.            D.

 

C 【解析】 试题分析:①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②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③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④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做自己的话。⑤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符合句意。⑥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      ,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②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        

③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              。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A.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B.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C.熟视无睹   习以为常   习焉不察

D.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表现了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却视如敝履的状态。

(2)韩愈在巜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3)庄子在《逍遥游》中劝世人要认清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的句子是:“                               。”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  

岑参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简要分析“万箭千刀一夜杀”一句诗中数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李芾,字叔章。初以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以大兵入潭。芾遣其将于兴帅兵御之于湘阴,兴战死。九月,再调吴继明出御,兵不及出,而大军已围城。芾慷慨登陴,与诸将分地而守,民老弱亦皆出,结保伍助之,不令而集。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又苦食无盐,芾取库中积盐席,焚取盐给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十二月,城围益急。诸将泣请曰:“事急矣,吾属为国死可也,如民何?”芾骂曰:“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汝。”除夕,大兵登城,战少却,旋蚁附而登,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自焚,芾命酒酹之。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饮达旦,诸宾佐出。芾坐熊湘阁召帐下沈忠遗之金曰:“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芾亦引颈受刃。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举身投地,乃自刎。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九,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初以补安南司户,祁阳尉                辟:征召

B. 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                  徇:警告

C. 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自焚,芾命酒          酹:以酒洒地

D. 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                      因:趁机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B.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C.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D.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又称“荫庇”,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如成语“封妻荫子”中的“荫”。

B.稽籍出赋指查验户籍来摊派赋税,这样做可以保证人们缴纳赋税的公平性。

C.保伍,是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古代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故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古代将夜间分为“五更”,“五更”也叫“五鼓”,“三鼓”相当于十一时至一时;“五鼓”就是丑时。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芾精明能干。他在赈济灾荒、平定永州之乱时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代理湘潭县县令,摊派赋税时,他不避豪强,使赋税非常均衡。

B.李芾坚决抗敌。元朝大军围城,他积极组织防御抵抗,及时解决军中物资紧缺的问题,并亲自慰劳将士,斩杀招降者示众。

C.李芾义不受辱。除夕之夜,敌军攻破城池,他与宾客和助手一起饮酒后,命令部下杀死自己和家人,以免被俘受辱。

D.李芾勤于政事。他精力过人,从早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都没有丝毫疲倦的神色,经常夜里三鼓才休息,五鼓就又起来工作。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

(2)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