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1.在这首小诗中,“秋”和“海”两个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只由两节组成,第二节正好是第一节的回文。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

 

1.①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寂寞、辽远的意境。②清秋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大海寄寓着无尽的相思,把诗人落寞无奈与无边无际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 2.①这种回环形式使诗的旋律循环往复,增强音乐美②使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表现诗人不敢说的真实处境。 【解析】 1. 试题分析:“秋”“海”都是中国传统经典的审美意象。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充满愁绪的季节,但在这里诗人却充满着寂寞的清愁。海是深沉辽远的,亦如同诗人的相思,诗人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落笔,强化了诗人的愁和思。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解析: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相同但顺序相反,在这种颠倒的重复之下没有情感表达上的重复累赘之感,反而凸显了诗歌的主旨。第一节先运用两个比喻描绘“清愁”和“相思”,化形象为具体,然后剖析原因,得出“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这个答案。第二节似是顶真的承接,先道出“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不敢”体现这是人犹豫、怯懦同时又倍加珍惜的复杂情感。直接点明“不敢”更突显了是人的烦忧,于是“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只能再用那两个比喻来描摹“愁思”之状,也就是诗人的烦忧。 考点: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壮也                是寡人过也

B子亦有不利            用亡郑以陪邻

C国危                  今老,无能为也已

D今急求子              夜缒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与例句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晋函陵

A秦伯说,与郑人        B焉用郑以陪邻

C济而夕设版焉          D越国以鄙

3.选出下列各组加横线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  

A共其乏困       邻之,君之薄也

B既东      若不

C缒而出      与郑人

D     失其所

4.选出加横线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夫人之力如果没有

B人之力而敝之依靠

C又欲其西封扩张

D以乱改变

5.选出下列各句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是寡人之过也。

A佚之狐言于郑伯       B夫晋,何厌之有?

C以乱易正,不武。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B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C君图之                     唯:只有

D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您

7.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文言文中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请简要概括两点理由。

9.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节选自吕进《熟读新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C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D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

B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

C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D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B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

C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

D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俄国诗人巴尔蒙特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蔚蓝色的原野;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对面的群山。”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留在心里。这个世界的美丽与感动就像太阳一样,虽然有时会被乌云遮住,但是,她存在着,永远把我们的道路照亮。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得抄袭或套作;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是对部分幼儿和中小学生就“在网上遇到不良内容,首先和谁说”这一问题开展调查的统计表,请写出该表反映的现象,并据此提出一条建议。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年级

妈妈

爸爸

同学、朋友

谁也不说

幼儿园

656%

241%

36%

94%

小学

546%

213%

87%

146%

初中

244%

99%

355%

279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在城镇化浪潮中,有的人选择留下,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城市灯火,尽管这里有艰难、有委屈,但           。无论身在何方,             ;无论走多远,亲情都是心灵的港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