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青少年时期的韦君宜 韦君宜1917年10月26日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青少年时期的君宜

君宜19171026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君宜是长女,家里对她虽然娇宠,但不过分溺爱。父亲主张男女平等,对儿女的功课要求得非常严格,让女儿和儿子读同样多的书。

幼年时代的君宜像蛇吞大象似的看了许多完全不适合她年龄特点的书,开始知道了胡适、梁启超、鲁迅……在书本上广泛地接触社会,开始了人生的思索。少年时代的启蒙教育,在君宜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为她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而广阔的基础。

就读南开中学,君宜接触了进步的俄罗斯文学,读了《新俄学生日记》、《铁流》、《毁灭》等。这些作品,在那黑沉沉的长夜里,好像天空中倏然闪过的一道亮光,使她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华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韦君宜恰在此时,踏入了素有反帝斗争传统的清华大学,敌人的铁蹄踏碎了她成为学者的美梦。她从书斋中走了出来,面对着完全变化了的环境,感到惊异、迷惘。随着共产党对抗日运动的领导,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严酷的现实,使韦君宜迅速地作出抉择——站到广大人民一边,投入抗日救亡的热潮中去。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广泛,她的爱憎感亦愈加分明。她决心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舍弃舒适、安逸的生活。

“一二·九”运动过后,各地学联纷纷成立。共产党又提出了“青年学生到群众中去和农民相识,和农民拉手!”的口号,北平、天津学生组织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沿着平汉铁路步行南下,向沿铁路的农村居民宣传。每天走一站路,在当地小学校里住宿,这是广大知识分子走向工农的开始。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韦君宜从一个知识分于家庭出身的小姐彻底地脱胎出来了。从农村回来不久,她成了第一批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后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君宜的公开身分是清华大学三年级学生,实际上主要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她被提任为学委干事,妇救会党组成员,奔走于各大学、中学进步学生和组织之间,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到门头沟等工矿、农村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并创办《北平妇女》等刊物。编刊物需要经费,而共产党的活动经费又十分紧张。君宜的父母亲对女儿花钱,是从不吝啬的,她便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一次,学委领导的《北平学生》杂志,因缺少经费不能及时出版,大家正在为此焦急。君直跑到家里对父母说:自己急需一笔钱买一辆自行车。母亲毫无怀疑,如数付给,《北平学生》杂志才得以及时出版。

在清华大学的三年,她经历了尖锐、复杂的斗争,成了一名合格的党的地下工作干部。 由于对文艺的兴趣和爱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常常抽暇阅读鲁迅及其他新文学作品。这时,她方感到中学时代所读的鲁迅的杂文和小说,实在是一点也没读懂,而现在才开始懂得一点鲁迅了。

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韦君宜来到武汉做官的叔叔家,婶娘对她看管很严,一天晚上,她佯装要去看戏,趁人多拥挤时,混入人群,脱离了“看管”,找到党组织。遵照党的指示,和另外几位同学一道,被分配到襄阳,后来转到宜昌,仍然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从武汉开往重庆的船被日本飞机轰炸,君宜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男友孙世实牺牲了。她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含泪挥笔写下了《牺牲者的自白》。这是一幅具有真情实感的纯真的艺术品,它袒露了一颗炽烈而赤诚,坚贞而痛苦的纯洁女性的心:在民族的献祭台前,有人走上来说:“我献出金钱”。有人说:“我献出珠宝”。有人说:“我献出劳力”。我将上去大声宣布:“我献出我的爱人!”我想退去,但是民族的神灵对我说:“不!你还有!”“我还有什么呢?”“你还有自己的生命!”

多么无私而又坦荡的情感啊!像珍珠一样闪光,像水晶一样透明。多么坚强而有力的声音,像犀利的钢刀,像进军的号角,令人猛醒,催人上阵。全文没有修饰、造作,字字血,声声泪。

摘编自孙瑞珍《君宜小传》

相关链接

君宜1917--2002著名女作家,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著有散文集《似水流年》、小说集《女人集》、长篇小说《母与子》、回忆录《思痛录》等。

君宜用“热爱祖国,怀抱大志,追求理想”十二个字来归结“一二·九”的精神传统,“不论形式如何,虽九死其犹未悔”“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吧”。宋彬玉《君宜的人生之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韦君宜的父母主张男女平等,思想开明,对她的功课要求非常严格,这样的家庭环境与教育对她

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B韦君宜幼年读书,就知道了鲁迅,中学时读了鲁迅的杂文和小说,都没有读懂,直到大学期间读多了才开始懂了一点鲁迅。

C读书让韦君宜得到了思想启蒙,中学时代接触的进步文学给了她光明和希望,血与火的考验让曾是小姐的她完成了蜕变。

D韦君宜踏入清华后不久,就走出了书斋,经历了短暂的迷惘后,投入到抗日洪流中,后来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

E本传记详略分明,剪裁得当,集中突出了青年韦君宜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格魅力;同一般传记一样,对传主进行纯客观叙述。

2投身革命后,君宜有哪些突出的爱国表现?请简要回答

3韦君宜重回书斋且在写作上取得突出成就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C,D,A (2)①积极参加并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辗转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②利用家庭经济优势,解决杂志缺少经 费的难题。③强忍失去爱人的悲痛,挥笔抒发为国献身之志。 (3)①源于兴趣爱好,即使在革命期间,也常常抽空阅读新文学作品。② 青少年时期积淀 的丰厚的文学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她重回书斋并取得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一二•九”执着理想,永不言弃的精神传统激励了她,使她重拾旧梦,矢志前行。④社会时势的变化为她提供了能够潜心写作的环境。 【解析】 (1)试题分析:A.“父母”应改为“父亲”。B.“读多了才开始懂了一点鲁迅”错。韦君宜懂一点鲁迅,不是因为读多了,而是因为她有了革命生涯的社会阅历。她在清华大学的三年,经历了尖锐、复杂的斗争,成了一名合格的党的地下工作干部,这才是她读懂鲁迅的真正原因。E.“同一般传记一样,对传主进行纯客观叙述”错。应是有别于一般传记,本文是叙评结合;再者说突出“人格魅力”也属牵强。)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沁园春 长沙》

2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

3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5《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6《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问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磁带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B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

C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

D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士兵

2.翻译下列句子

1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不

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四》

3.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A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B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D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A苟无民,何以有君?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5.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不正确的是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刘向。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查看答案

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百舸gě      寂寥liào  páng    惆怅chàng

B方遒qiú    颓圮pǐ    瓦菲fēi     青荇xìng

C浪遏è       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huò

Dqiān  忸怩ní    深邃suì     团箕q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