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知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灭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B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C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D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擢”意为提拔、选拔,指升职,同义的还有“升”、“左迁”。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祭祀时所称呼的名号,比如汉武帝、康熙帝。

C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

D“用事”是“执掌政权”之意,同义词还有“当权”、“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箭艺高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称为“落雕都督”。

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不得已慰劳兵众。

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

 

1.D 2.C 3.B 4.(1)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饲马数千匹”定语后置、无乃、阙各1分,句意2分) (2)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严于御下”状语后置、治、仗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句子“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军人“多有”“未得”两处结构对称,中间断开,意思明了。排除AC项。“恩泽不施”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因此选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能力.A项中“左迁”是贬官的意思.B项中”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年号 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汉武帝、康熙帝”是谥号.D项中“致仕”是交还官职,即退休之意.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直接升迁为征虏将军”有误,原文是“稍迁”,“稍”是逐步的意思。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通常错误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不当,时间错位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饲马数千匹”定语后置、无乃、阙各和第二句中“严于御下”状语后置、治、仗各等词,都要特别留意。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翻译要遵从“信、达、雅”的原则。信,意思是语语翻译用词在准确;达,意思是翻译的语句整体表达要通顺。雅,意思是翻译的语言要有文采。但文言翻译要求直译,因此考生做到前两点即可。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擅长骑射,凭武艺闻名。东魏末年,跟从他的父亲斛律金西征,周文帝的长史莫孝晖当时在行阵中,斛律光策马射中了他,并趁机在阵前将其生擒,斛律光当时才17岁,高祖赏识他,立刻提拔他为都督。他曾经跟从世宗到洹桥打猎,看见一只大鸟,在云端翱翔,斛律光拉弓射鸟,正射中鸟颈。这鸟形如车轮旋转坠下,落到地上,竟然是一只大雕。世宗取来看,很惊异于他的技艺,当时被传称为落雕都督。 晋州东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招引叛逃者,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天保七年,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兵袭击打败了他们,又大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掳获五百多人、各种牲畜千余头后返归。武平二年,北周派纥干广略围攻宜阳。斛律光率五万步骑兵赶往援救,在城下大战,于是夺取了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俘获一千多周军回师。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放兵众散归家乡。斛律光认为兵士大多立有大功,没有得到慰劳奖赏,如果立即便散归,不施恩泽(不利军心),于是秘密上表请求派人宣旨,军卒仍然前进。朝廷迟迟不发使,军队回京将到紫陌(还没等到宣抚使),斛律光只好扎营等待。皇帝听说斛律光军营已逼近都城,心里很憎恶他,急忙令舍人催促斛律光入朝拜见,然后宣抚犒劳使兵散归乡里。授予斛律光左丞相官职,又另外封他作清河郡公。 斛律光入朝,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道,骑马从他面前经过。斛律光大怒,对人说:“这人竟然敢这样!”后来祖珽在内省言语自高傲慢,斛律光正好路过,听到后,又十分恼怒。祖珽知斛律光忿恨,贿赂斛律光的随从奴仆且问他说:“相王很恼怒我吧?”答:“自从您掌权后,相王每夜抱膝长叹说,‘盲人入朝,国家一定破灭’!”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皇帝将晋阳田地赏赐给穆提婆,斛律光在朝堂上进言说:“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由于这些事斛律光与祖珽、穆提婆二人结了怨仇。 北周将军韦孝宽忌妒斛律光的英武勇敢,便制造斛律光造反的谣言。适逢皇帝之前对斛律光有所怀疑,便对何洪珍说:“我以前怀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这样。”后来,斛律光来了,被引入凉风堂,刘桃枝从后面拉住他并将其杀害,时年五十八岁。于是皇帝下诏说他谋反,将斛律光家族满门抄斩。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他的罪行不明显,突然被屠戮,朝野都痛惜他。北周武帝听闻斛律光死了,非常高兴,在全境大赦。后来周武帝灭齐入邺,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指着诏书说:“这个人如果在,我又怎么能到邺地来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不少优秀作品被保留下来。其实民间文学尤其是歌 历代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它的“草根”性质,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自生自灭,难以 流传。因此历史上民间文学的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渠道。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实 施宗庙祭祀,同时也兼以朝廷礼仪、自身娱乐,都设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后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时 期的乐器,皆可证明其事。这里有一件事很重要,传说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为扩充“乐” 的功能,当时他采取了 “采诗”以“配乐”的做法。周王朝颇为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此之谓“观乐”。《左传》记栽的“季札观乐”,就是著名的事例。总之,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采集 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这成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中的不少民 间作品,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采集、收纳进来的。

这一古老的“采诗”传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至汉初 早已被废弃,只存在于一些儒生的记忆里。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 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的正规化,乐府文学 的建设也渐见起色,具体措施是发动文士写作歌辞,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双 管齐下,大规模进行。参与创作的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士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所制作的歌辞,是 《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民间歌辞是通过收集而来的,收集工作由乐府机构承担u

乐府机构的任务有两大项,除在各种礼仪场合奏乐之外,还有采歌谣。这是古老的采诗传 统在新朝代的再起。如何“采”法?《尚书》之《夏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早有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铎徇于路,宣传教令,这在汉代儒者说法中是被确认的,所以他们也仿 效实行起来,采集百姓讴谣的故事,以为礼乐制度之一环节。采讴谣的目的当然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通过文士撰作和采集民间歌谣这两种办法,汉代的乐府文学很快丰富起来,汉乐府歌辞成 为文学史上一大新景观。尤其是民间歌谣,虽然当初它们并未进入“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等乐 府歌曲的核心部分,只是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等非核心部分, 但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却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代 优秀民间作品,大多是以此种方式被保存下来的。如《汉铙歌十八曲》中的多数歌辞,还有《日出 东南隅行》《昭君怨》等。从中国诗歌史角度看,除了上古先秦时期有《诗经》中的民歌外,唯有汉 代一大批乐府民歌,能够占据诗坛的半壁江山,这一景观,是其他朝代很少看到的。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历朝历代都很丰富,但因为是底层的文学样式;般很少被记录,所以它们的发展是自由的。

B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这一做法到汉初已经被弃之不用。

C官府采集百姓讴谣的目的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夏书》中的“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说明夏代已有专门的官员到民间采集百姓讴谣。

D民间歌谣虽然当初没有进人乐府歌曲的核心部分,但是这些民间歌谣的存在,提高了汉代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汉代保留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歌谣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汉代对民间文学十分重视,而民间文学要想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的力量。

B周朝时期,为了扩充“乐”的教化功能和了解政情民风的功能,周公采取“采诗”以“配乐”的形式制礼作乐,这种做法在后世也有沿用。

C汉武帝时期因为独尊儒术,朝廷设立了乐府机构,负责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最终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民间歌谣也随之繁盛起来。

D除了《诗经》中的民歌外,中国诗歌史上还有汉代的乐府民歌能够与其他诗歌类型抗衡,这也说明了汉乐府歌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发现的殷周时期的乐器能够证明,在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宗庙祭祀、朝廷的礼仪以及自身的娱乐等,都设立了不同规模的乐队。

B汉代的乐府文学丰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朝廷发动文士写作歌辞,如当时最负盛名的司马相如等人参与创作;二是收集民间歌辞。

C乐府机构采集民间歌遥这一做法是在汉朝实行起来的,开始成为礼乐制度的一个环节,这种效仿古老的采诗传统的做法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D汉代的民间歌谣因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遥辞”中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最终成为十分优秀的民间作品。

 

查看答案

作文: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美,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                       。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展稀释。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                            。三是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它烟尘排放源排出颗粒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大量增加。总之,悬浮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是多么衷心地期望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的融合,期盼着历史与人文有机地嬗递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

①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

②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

③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芳香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

④让古巷的清丽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火交相辉映

⑤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

A⑤④③②①           B③④⑤①②

C④③⑤②①           D⑤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