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互联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互联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B深圳民营医院有70家之多,数量超过公立医院,已成为国内民营医疗开放程度最高、服务份额最大的城市。

C无论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降档GDP增速、“破题”一带一路、打造新增长极等都成为各地两会的关键。

D“核光谱望远镜阵列”NUSTAR日前首次对位于银河系核心部位的巨型黑洞进行了观测,并抓拍到该处发生的一次爆发事件。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A项,成分残缺,应在“个性化”后加“的服务”;B项,搭配不当,“民营医院……成为……城市”,应在“已成为”前加“深圳”;C项,成分残缺,应在“关键”后加“议题”。 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永,原名三变。因排行老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

B“莼鲈之思”的说法缘自晋朝张翰。据记载,他在洛阳做官,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就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C“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戍日。

D“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头绪

B一尊还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于礼法

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永昼:永远白天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惨痛      刹那      深谋密虑     无可至疑

B脚镣      帐目      露出破绽     撑撑场面

C堂皇      淆乱      枪害天性     恭聆大教

D罕见      包涵      追踪求迹     冥冥之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

田本相

1930年暑假,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来说,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 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幅幅美妙的图景。

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在绿荫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古月堂,还有为朱自清教授所欣赏流连的“荷塘月色”……这些都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攻读愿望! 而土丘、木桥……更给清华园增添了秀丽的姿色。这美好的学府给曹禺带来美的遐想。

他满以为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定会比南开的政治经济课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他早就知道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教授,据说王先生对戏剧很有研究,专门教授戏剧,他对教授抱着满腔希望,但王先生讲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编的讲稿在课堂上读,照本宣科。高年级同学说,他每年都是这样照本宣读,不增也不减。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这未免使曹禺感到太枯燥了。还有吴宓教授,为人很怪,教的是西洋文学,讲19世纪浪漫诗人的诗,却专门写文言文,一身老古董气息。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听课是不行了,必须自己去找老师,那就是书籍。

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就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上,任学生自己去读。像王文显先生的戏剧课,就指定学生去阅读欧美的戏剧名著。清华图书馆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每当坐下来,打开书本,他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他沉迷在这世界里忘记了一切。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特别是那么多戏剧书刊,很多是他未曾看到的,他真是如饥似渴地在吞吸着。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他的老同学孙浩然这样回顾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他很少发言,他总是全在一边听,一边记。他什么都记,把那些警句记下来。笔记本上横七竖八,也记别人的谈话,他是博闻强记。他课内功课不是很好,他学好几种外语,又要看好多书,顾不上其他功课。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

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他惊异的是那些具有神奇诱惑力的故事,血缘的关系,天意的报应,命运的残酷;在那些绝妙的巧合中都隐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是那么令人痴迷,又是那么令人深思。他还不能说清楚这种悲剧的神秘性,但他似乎从中领悟到戏剧的美感和那种神秘是凝结在一起的。

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他特别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诗意和诗的语言,每个人物说出来的台词,时如潺潺涓流,时如长江大河,内蕴着人性的奥秘,饱含着永恒的真理。莎士比亚的浩瀚博大令其折服,而契诃夫戏剧于平淡中见深邃的风格也使他倾心。契诃夫把他迷住了。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详,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他把这个审美的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

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萧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的系统阅读之列。他在写出惊世名剧《雷雨》之前,已经读了几百部中外剧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曹禺早已厌倦了所学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更不能接受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所以他下决心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

B有时,希望多大,失望就会有多大。美丽的清华校园带给初来的曹禺无限的遐想,随后也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失落。

C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王文显、吴宓等教授,要么讲课枯燥,要么为人古怪。在学业上,曹禺并没有获得什么教益。

D曹禺在清华学好几种外语,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但他课内功课并不很好,可见曹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好课内知识,他有更高的追求。

E本传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突出了他在清华系统阅读中外剧作,孜孜读书,执着求索的学习经历。

2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样离开清华,为什么?请对此加以分析。

3曹禺在清华写出《雷雨》之前,已经在许多方面有了深厚的积淀。请概括曹禺在戏剧创作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4请从“机遇”和“愿望”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联系文章内容,谈谈曹禺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