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 田本相 1930年暑假,曹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

田本相

1930年暑假,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来说,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 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幅幅美妙的图景。

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在绿荫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古月堂,还有为朱自清教授所欣赏流连的“荷塘月色”……这些都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攻读愿望! 而土丘、木桥……更给清华园增添了秀丽的姿色。这美好的学府给曹禺带来美的遐想。

他满以为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定会比南开的政治经济课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他早就知道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教授,据说王先生对戏剧很有研究,专门教授戏剧,他对教授抱着满腔希望,但王先生讲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编的讲稿在课堂上读,照本宣科。高年级同学说,他每年都是这样照本宣读,不增也不减。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这未免使曹禺感到太枯燥了。还有吴宓教授,为人很怪,教的是西洋文学,讲19世纪浪漫诗人的诗,却专门写文言文,一身老古董气息。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听课是不行了,必须自己去找老师,那就是书籍。

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就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上,任学生自己去读。像王文显先生的戏剧课,就指定学生去阅读欧美的戏剧名著。清华图书馆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每当坐下来,打开书本,他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他沉迷在这世界里忘记了一切。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特别是那么多戏剧书刊,很多是他未曾看到的,他真是如饥似渴地在吞吸着。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他的老同学孙浩然这样回顾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他很少发言,他总是全在一边听,一边记。他什么都记,把那些警句记下来。笔记本上横七竖八,也记别人的谈话,他是博闻强记。他课内功课不是很好,他学好几种外语,又要看好多书,顾不上其他功课。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

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他惊异的是那些具有神奇诱惑力的故事,血缘的关系,天意的报应,命运的残酷;在那些绝妙的巧合中都隐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是那么令人痴迷,又是那么令人深思。他还不能说清楚这种悲剧的神秘性,但他似乎从中领悟到戏剧的美感和那种神秘是凝结在一起的。

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他特别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诗意和诗的语言,每个人物说出来的台词,时如潺潺涓流,时如长江大河,内蕴着人性的奥秘,饱含着永恒的真理。莎士比亚的浩瀚博大令其折服,而契诃夫戏剧于平淡中见深邃的风格也使他倾心。契诃夫把他迷住了。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详,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他把这个审美的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

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萧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的系统阅读之列。他在写出惊世名剧《雷雨》之前,已经读了几百部中外剧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曹禺早已厌倦了所学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更不能接受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所以他下决心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

B有时,希望多大,失望就会有多大。美丽的清华校园带给初来的曹禺无限的遐想,随后也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失落。

C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王文显、吴宓等教授,要么讲课枯燥,要么为人古怪。在学业上,曹禺并没有获得什么教益。

D曹禺在清华学好几种外语,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但他课内功课并不很好,可见曹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好课内知识,他有更高的追求。

E本传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突出了他在清华系统阅读中外剧作,孜孜读书,执着求索的学习经历。

2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样离开清华,为什么?请对此加以分析。

3曹禺在清华写出《雷雨》之前,已经在许多方面有了深厚的积淀。请概括曹禺在戏剧创作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4请从“机遇”和“愿望”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联系文章内容,谈谈曹禺给你的启示。

 

(1)DE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2)①他热爱文学、热爱戏剧,选择清华西洋文学系是他的志愿(理想)。②清华校园有美丽清幽且富于人文内涵的环境,这是一个适宜读书的地方。③清华大学有很好的学习风气,虽然在课堂上不能尽如人意,但在教授们的指导下,曹禺能在清华图书馆读到以前未曾看到的许多戏剧书刊。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深入研读了戏剧史和戏剧理论著作,在理论知识上做了准备。②系统阅读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戏剧作品,包括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契诃夫戏剧和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等人的剧作。③深刻领悟了各流派名家剧作独特的艺术美,进而融入了他自己的戏剧思想,为自己的戏剧创作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机遇是成功的一个要素,但它要靠自己创造,把握了机遇才有成功的可能。①转考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是曹禺自己创造的机遇,他把握住了这次机遇,成功了。②清华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并不让曹禺满意,但他抓住了教授们指定阅读参考书的机会,这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③曹禺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把握机遇,更要创造机遇,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观点恰当2分,论据充分6分) 观点二:愿望是美好的,但也是主观的,它只是一个希望、一个目标而已,想要实现它,还得踏踏实实去努力奋斗,去落实。①离开南开大学,摆脱枯燥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是曹禺的愿望,经过他的努力,他成功了。②在清华西洋文学系,曹禺的愿望是学好自己喜欢的课程,虽然授课方式不能让他满意,但他却借助于自己的阅读,实现了愿望。③曹禺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该有所追求,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愿望),并要克服困难,实现它。(观点恰当2分,论据6分) (围绕“机遇”“愿望”答其他方面的启示,只要观点正确,理由充分亦可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更不能接受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错,原文中“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是不确定的推测;B.“感受到了极大的失落”错,原文只是说“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程度轻重不同;C.“没有获得什么教益”错,原文“课堂上也不无收获”,如“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这都是有教益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一样离开清华”的原因,然后到文中圈定范围。可以找到相关语句,从三个方面回答,第一点强调“志向”;第二点强调“环境”,此点不涉及人文内涵,;第三点强调清华的“学风”。如“他热爱文学、热爱戏剧,选择清华西洋文学系是他的志愿(理想)”“清华校园有美丽清幽且富于人文内涵的环境,这里诱发着他的攻读愿望,给他带来美的遐想”。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概括中心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审准要求,抓住题干中“他在戏剧方面做的准备”,然后浏览全文,筛选信息,圈定范围,要扣住在戏剧方面的准备,答案的三点分别对应文本后三段。如深入研读了戏剧史和戏剧理论著作,为他的戏剧创作做好了理论知识的准备;深刻领悟了各流派名家剧作独特的艺术美,为自己的戏剧追求做了思想上审美上的准备。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请从“机遇”和“愿望”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联系文章内容,谈谈曹禺给你的启示”,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如学习上要有执着的理想追求,要善于利用课外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要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要博采众长,深入思考,善于借鉴。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掌书记,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有删改

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类的野兽。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         游:交往

B高宗劳师建康          劳师:作战

C留守叶衡重之       雅:向来

D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慷慨:充满正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义端一夕窃印                 犹不能不之兴怀

B献俘行在,斩安国             会稽山阴之兰亭

C劝京决策南向                   匪来贸丝,来我谋

D弃疾掌书记                     廉颇赵将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的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等文的起因是孝宗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下片中“                              ”是感慨深秋季节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并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4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                           ”两句,描绘了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的景色。

5李清照《醉花阴》中词人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更增加了词人内心愁苦的词句是“                           ”。

6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三句,描写黄昏时候,秋雨点滴作响敲打梧桐的情景,真切动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的作文。

文艺影片《百鸟朝凤》上映期间因为排片量少导致票房低迷,随后因为著名制片人方励跪求排片,《百鸟朝凤》一跃成为热门话题,电影票房也出现大逆转,截至5月26日已拿下了6966万的票房,甚至逆袭了多部新上映的电影。方励跪求排片也引发热议,有人认为此举丢文化人尊严,这一跪不高明;也有人认为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一跪很伟大。

对方励此举你有什么看法?请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校校标,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