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

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知识是蜜罐里的蜜,只要你不断地灌注,总会带来甘甜; 知识是仓库中的铁,如果你不经常用,总会生锈老化。 兴趣是飞鸟的翅膀,只要你正确地驾驭,就会飞上理想的天空; 兴趣是河中的洪水,如果你不好好疏导,也会冲入欲望的深渊。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的两个句子必须用比喻,且语意上形成对比。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本题知识是蜜罐里的蜜,只要你不断地灌注,总会带来甘甜;知识是仓库中的铁,如果你不经常用,总会生锈老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乡居闲情

钟梅音

门前一片草坪,人们日间因为火伞高张,晚上嫌它冷冷清清,除了路过,从来不愿也不屑在那儿留连;唯其如此,这才成了真正是“属于我”的一块儿地方,它在任何时候,静静地等候着我的光临。

站在这草坪上,当晨曦在云端若隐若现之际,可以看见远处银灰色的海面上,泛着渔人的归帆。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清脆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土香味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骄阳如炙的下午,我常喜欢倚在树荫下,凝望着碧蓝如黛的海水,静听近处人家养的小火鸡的“软语呢喃”。小火鸡的声音是这么微细、婉转,轻轻地开始第一个音,慢慢地拖长着第二个音,短促地结束了第三个音,而且有着高低抑扬,似乎在向它们的妈妈诉说什么。

新雨之后,苍翠如濯的山岗,云气弥漫,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显得那么忧郁、沉默;潮声澎湃犹如万马奔腾,遥望波涛汹涌,好像是无数条白龙起伏追逐于海面群峰之间。

我更爱在天边残留着一抹桃色的晚霞,暮霭已经笼罩大地的时候,等着鸭宝宝的归来。差不多像时钟一般准确——当上学的和办公的都陆续回到家之后,你可以看见小溪的那一头,远远地有一个白点出现了,这就是我们唯一的“披着白斗篷的队长”,领着它的队伍正在向归途行进。渐渐地越游越近,一批穿着背上印满黑斑的浅褐制服的小兵,跟着它们的队长,开始登陆,然后一个个吃力地拔动着两片脚掌,摇晃着臃肿的身子,傻头傻脑急急忙忙穿过阡陌,有时一不小心滑落到田里,立刻勇敢地又爬了起来继续往前赶,唯恐会落伍似的。好不容易绕道迂回跑上了草坪,看见有人站在门边,一个个便鬼鬼祟祟偏过头去,商量不定,直到你离开了所站的地方,走得远远的,它们这才认为威胁已经解除,可以安全通过,然后一窝蜂地涌进了大门。

柔和似絮、轻匀如绡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海面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二轮彩色的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么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么灿烂,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和一点淡淡的哀愁。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你可曾看见过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我仿佛在黄昏的花园里看见过,一朵掩藏在叶底的娇媚的白玫瑰,然而不及月的皎洁;又仿佛在古画里看见过,一个用团扇遮面的含羞的少女,可是不及月的潇洒;那么超然地、悠然地在银河里凌波微步。

海风吹拂着,溪流呜咽着,飞萤点点,轻烟缥缈,远山近树,都在幽幽的虫声里朦胧地睡去,等待着另一个黎明的到来。

即使天空黑沉沉地压了下来,仿佛画家泼翻了墨汁在宣纸上,骤雨夹着震撼宇宙的雷声以俱来的日子,从令人心悸的闪电里,隔窗开园窥见海水像死去了,一切、都在造化的盛怒之下屏住气息。然而我知道,这些都要过去的,代替而至的将是一片更美丽清新的画图。人们都太忙了,从忙着吃奶、长牙,到忙着学走路、学说话、学念书……以至于忙着魂牵梦萦地恋爱,气急败坏地赚钱,因此忘了他们的周遭,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世界,而我,却从一般人以为枯燥贫乏的乡居生活里,认识了它们。

选自《中国当代美文三百篇》

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画线的第4段作简要赏析。

2.根据你的体验,说说为什么皓月“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和一点淡淡的哀愁”?

3.对鸭宝宝归来的那段内容,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简要赏析。

4.本文创作在5O年代的台湾,联系你身边的生活现象,阅读最后一段画线的语句,谈谈你对生活的“忙”与“闲”的认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2)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荆轲刺秦王》

(3)揉碎在浮藻间,                《再别康桥》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5)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有人认为“三十万”“一时回首”描写不真实,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因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1.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二子为托       二子:两个儿子

B.众皆泰之义     伏:通“服”,佩服

C往还之       亟:急速  

D          绐:骗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汝可娶女弟         或诘

姨卒,泰娶       泰怃然久

A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D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非泰不可      泰亟还之

得京书      日当所止

A两个“适”不同,“往”与“诣”不同

B两个“适”相同,“往”与“诣”相同

C两个“适”相同,“往”与“诣”不同

D两个“适”不同,“往”与“诣”相同

4.本文写了孙泰几件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泰的姨生前将两个女儿托给孙泰,让孙泰以后可以娶小女儿为妻;姨死后,孙泰却娶了眼睛有毛病的大女儿,他认为大女儿“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B孙泰发现买的铁灯台是银的,就返回集市把灯台还给了货主,表现出重义轻利的美德。

C中和年间,孙泰在义兴用二百千缗钱(分两次付款)买了一座别墅。

D后来,孙泰知道了所买的别墅是一个老妪的不肖子孙卖给房主的,于是孙泰就把这座别墅让老妪的儿子暂时掌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