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有人认为“三十万”“一时回首”描写不真实,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1)表现了征人从军的艰苦和望月思归的惆怅心情。 (2)不同意。运用夸张手法,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使这支远征队伍在大漠上行军的壮观得到最好的艺术再现。这不但不违背真实,而且把真实表现得更突出,更完满,更动人。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2)试题分析: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有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在同一时间回首顾望。但是,植根于生活真实的诗歌,在反映真实时决不应当只是依样画葫芦,为了托出一个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艺术效果,有时不但容许而且需要运用夸张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至少两种以上。如本题李益的这两句诗,如果一定要按照碛上行军的实际人数、按照闻笛回顾的现场情况来写,其艺术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只有像这样写,才能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使这支远征队伍在大漠上行军的壮观得到最好的艺术再现,从而获致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全出”的艺术效果。这不但不违背真实,而且把真实表现得更突出,更完满,也更动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因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1.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二子为托       二子:两个儿子

B.众皆泰之义     伏:通“服”,佩服

C往还之       亟:急速  

D          绐:骗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汝可娶女弟         或诘

姨卒,泰娶       泰怃然久

A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D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非泰不可      泰亟还之

得京书      日当所止

A两个“适”不同,“往”与“诣”不同

B两个“适”相同,“往”与“诣”相同

C两个“适”相同,“往”与“诣”不同

D两个“适”不同,“往”与“诣”相同

4.本文写了孙泰几件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泰的姨生前将两个女儿托给孙泰,让孙泰以后可以娶小女儿为妻;姨死后,孙泰却娶了眼睛有毛病的大女儿,他认为大女儿“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B孙泰发现买的铁灯台是银的,就返回集市把灯台还给了货主,表现出重义轻利的美德。

C中和年间,孙泰在义兴用二百千缗钱(分两次付款)买了一座别墅。

D后来,孙泰知道了所买的别墅是一个老妪的不肖子孙卖给房主的,于是孙泰就把这座别墅让老妪的儿子暂时掌管。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的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另有变宫、变徵两调。

C.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D.古代男子十五行冠礼。冠礼表示男青年已至一定年龄,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与“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