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A

而且

但是

/

虽然

是因为

所以

B

但是

因为

虽然

/

尽管

因此

C

/

然而

纵使

因为

因而

D

可是

因为

但是

即使

/

总之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结合“脆弱”和“有思想”可知,此处表示转折,排除A项。前面是“用不着宇宙毁灭”,后面是“宇宙毁灭”,应该是转折的假设。⑤是对死亡高贵的原因的解释,最后一处是对全段的总结,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综合看来C项最合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我国3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突出表现为婚姻暴力中的“夫对妻”的暴力。

B在俄政府接连出台救市举措的同时,国际油价出现小幅反弹,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卢布,目前美元对卢布的汇率正逐步返回1比50的安全线。

C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同“卖书比写书更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②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优化。

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④自春运火车票开卖以来,前往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不绝如缕,售票口时而出现“长龙”。

⑤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⑥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谈起清华,人们自然会想起大师云集和英才辈出,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这是百年清华留给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在创造和积累这笔财富的众多杰出清华人中,梅贻琦先生堪称贡献最大。在成千上万人的心目中尤其是清华校友,梅贻琦就是清华,清华就是梅贻琦。

梅贻琦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艰难的阶段,早期军阀割据,内乱不已中期日寇进犯,民族危亡后期国共对峙,战火纷飞。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梅贻琦先生却做出在今看来堪称奇迹的教育成就来,他的纯粹、执著、坚定、智慧,奠定了清华校格--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

1944年,国民党政府当局曾暗示西南联大解聘闻一多等数名进步教授,梅贻琦根本不予理睬。虽然梅对闻的一些做法并不认同,但在国民党当局尤其是最高层面前,却表现出不同常人的爱才惜才之大胸怀。在蒋介石约见与他谈大学复校问题时,梅梅贻琦主动提到清华教授中有少数言论行动实有不当,但多数同人深不以为然,将来由同人自相规劝纠正,谅不致有多大影响。此数人之如此或尚有一原因,即其家属众多或时有病人,生活特困难,又不欲效他人所为在外兼事,于是愁闷积于胸中,一旦发泄火气更大。梅先生这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蒋介石频频点头说。随后,梅贻琦向蒋提出提高教授待遇,改善生活水平的建议。原本要追究进步教授的质疑,却变成为教授争取待遇的由头,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梅先生的处事智慧。

西南联大是一所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的世界级学府。梅贻琦治校期间,用人不拘一格,唯贤是举。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回忆,他刚入学那年,学校来了三位年轻老师,钱钟书、华罗庚,许宝騄。都是28岁,都是正教授。许宝騄考取了赴英留学,并于1938年哲学博士学位;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并没有在海外取得博士头衔;数学天才华罗庚以初中学历迈进清华,先当助教,后被清华送往英国留学。

这种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凭真才实学,照样可以当教授的用人理念,在梅先生看来是正常不过的事。梅校长曾经谦虚地说,他的工作只是帮人搬搬凳子而已。清华或者西南联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与梅校长不惜代价诚聘国内外一流的师资是分不开的。

1935年底,日寇压境,华北危急,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一二•九”运动大幕。学生运动引起了当局的紧张,他们想方设法阻挠运动,迫害学生。一天,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派了军队到清华清查,一时学生情绪激愤,护校的组织应运而生,俨然以清华园为堡垒,大有长久对抗的意思。想不到当天晚上,竟有一师军力的步队,荷枪实弹,并附有大刀队,进入校园,同学中负责人早已溜了。梅校长便去各宿舍遍找同学不着,最后还是去新体育馆中,找到近千避难的同学。当时同学们手拉着手,以示团结,但是敌不过大刀的威力,还是分散了个别地接受“访问”。结果二十名左右的同学被捕了,大都是无辜的。

随后,梅校长以极沉痛的心情而低沉幽默的口气告诫同学“青年人做事要有正确的判断和考虑,……徒凭血气之勇,是不能担当大任的。你们领头的人不听学校的劝告,出了事情可以规避,我做校长的不能退避的。……你们还逞强称英雄的话,我很难了。不过今后如果你们能信任学校的措施与领导,我当然负责保释所有被捕的同学,维护学术上的独立。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他的座右铭之一是“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他平时少讲话甚或不讲话,但却绝不是无话可讲,更不是思想贫乏的表现,而是“嘴里不说,骨子里自有分寸”。梅贻琦讲话,往往“妙语如虹”,甚多魅力和哲理。“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便其一例。所以陈寅恪先生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严谨,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梅贻琦的寡言还表现在他为人低调和处事不张扬上。无论他主持学校或台湾“教育部”时,公文函札都是他亲自审阅,常通篇改写,尤其是出任“教育部长”后,每日带重要公文晚间批阅,常到深夜。

(摘编自黄延复、钟秀斌《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注】西南联大: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临时组成。

相关链接

①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②梅贻琦领导的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宇、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14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据统计,1955——1980年遴选出的中国科学院470多位学部委员中,有41%是梅贻琦时代的清华校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中“一个时代”暗示了梅贻琦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斯文”既暗示了传主梅贻琦一校之长的特殊身份,又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征和处事风范。

B当一师的部队进入校园时学生跑到体育馆中避难,虽然梅贻琦对学生胆小怕事的做法不满,但还是承诺尽力保释一些被捕的学生,以维护清华学术上的独立。

C梅贻琦认为学生没有坏的,他还认为校长不应该自视过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一个踏踏实实为教师服务的人,梅贻琦的这些做法深得陈寅恪先生的赞赏。

D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一是表现在他平日少讲话或不讲话,二是表现在他为人低调,处事不张扬上。

E梅贻琦堪称教育大师,其作为“一个时代”的大学校长的风采和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在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梅贻琦是如何应对国民党政府当局追究进步教授的质疑的?请简要分析。

(3)梅贻琦的“办学理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4)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深受国人的尊敬,有“梅贻琦就是清华,清华就是梅贻琦”之说,其中必有原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

郑传敏

妞儿第一次见若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若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那时若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若兰扒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三娘娘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于是,三娘娘硬是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但若兰不松口,若兰不松口谁也抱不走妞儿。

照说妞儿应该感谢若兰,可妞儿连若兰的模样都不记得了。会跳绳的妞儿怎么也想不起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就一边跳绳一边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仔细瞅瞅埋头梆梆梆剁猪菜的若兰:瘦长脸,齐耳短发,灰褂子。妞儿

觉得若兰好像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又不是。玩一会儿,不由得又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7岁,若兰54。

可是,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30岁的大姐领走了10岁的妞儿,让妞儿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学。百里外的小镇,有许多有趣事儿,妞儿和三个一挨肩的外甥外甥女沉浸其中。晚上,四个孩子一张床,妞儿比外甥大10个月,不会客气。“妈――,小姨踢我!”外甥哭叫。“姐――,他掐我!”妞儿告状。房间里每晚都要闹腾好久。

这样有趣而喧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年一晃而过。妞儿回到家,感觉若兰有些怪:那痴痴的目光让妞儿分外的不自在。哥哥姐姐告诉妞儿,若兰想妞儿想得走不动路,见到与妞儿同龄的小孩就掉眼泪,还大病了一场。妞儿很是奇怪:若兰怎么了?妞儿不是好好的吗?

妞儿上初中了。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吃亏,心里不平衡起来,找若兰理论:“不行!你多照顾了大姐姐20年。你不能偏心,你照顾大姐姐多少年,也要照顾我多少年。你不准死咧!”这样的账时常算,若兰时常应:“好好好!”

若兰信守承诺,一直照顾着妞儿,但却渐渐地老了,妞儿便不喜欢和若兰一起逛街了。她们一起的时候妞儿三步两步就窜出去老远,回头耐着性子等若兰,等急了就扯着嗓子喊:“若兰,快点啊――”若兰急急地赶到,笑喘着分辩:“你看,我赶得上妞儿呢!”妞儿数落:“你和大姐她们一起时多有劲!临到我,连路都走不动了,偏心!”

若兰确实偏心,偏心妞儿。姐姐们相继出嫁了,五个哥哥无视妞儿的高中生身份,照样拿妞儿当小玩意儿,没事就逗着玩儿,比赛谁最先能把妞儿气哭。比赛的时间常常在吃饭时间,全家齐集一堂,正是比试本领的好时机。五哥开头,四哥接下句,三哥拓展,二哥挖掘。常常是大哥还没来得及总结,妞儿就转身进了屋,眼泪一掉,饭就不会吃了。谁让妞儿是个认真的人呢!若兰总把哥哥们骂得狗血喷头,又拿出好吃的哄妞儿。

谁让妞儿是个较真的人呢!

初二时一群女孩儿送别一位好友,难舍情谊,定下五年之约的鸿鹄盟。五年后,读大二的妞儿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得知原委,全家齐声制止,说根本不会有人记得什么“鸿鹄盟”,只有像妞儿这么幼稚的人才会当真。妞儿不信,依约赶赴那片青山碧水旁的秀竹林。她在竹林边那个古朴的石滚上坐等了整整一天,不见一个人影。妞儿想了一天的心事,流了许多泪,发了许多恨:“这次我回家,要有谁敢笑话我一句,我就一辈子一辈子不再回家。”硬着头皮回到家,哥哥们竟然出奇地体贴,全然没有往日的尖酸刻薄。妞儿松下一口气。

这口气直到妞儿结婚后,才知道是若兰帮她松下的。

若兰一直是偏心的,偏心妞儿。在妞儿生下自己的女儿朵朵时,豁然明确了这点。小时候一些不甚清晰的琐碎的细节,便温暖地浮上心头。若兰放牛时带回来的一枝山红豆,割稻回家掏出的一把野山楂……鲜红地在眼前闪耀。这年妞儿23岁,若兰70岁。

妞儿还清晰地记得带着5岁的朵朵去看若兰,若兰摸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朵朵嚷着要,若兰拿出一个小的递给朵朵:“小人儿吃小的,大人吃大的。”把大红苹果塞给妞儿,生怕朵朵来抢似的。若兰、妞儿、朵朵去逛街,妞儿搀着若兰慢慢地走,朵朵蹦跳着在前面催:“姥姥――,走快点――”这年妞儿28岁,若兰75岁。

一日,妞儿从梦中哭醒,丈大抚慰了很久,妞儿才忍住悲痛,说出一句话:“我梦见若兰不在了。”小时候一直和若兰斤斤计较:不准老,不准死。可若兰还是越来越老了,妞儿从不敢去想没有了若兰她该怎么办。写这篇文章时,妞儿37岁,若兰84岁。

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

母亲!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啊!今生不离不弃。

(节选自《雪莲》2011年第1期)

(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欣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叙述了一个亲情绵绵的故事,以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为主,展现了众多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好而感伤的情愫。

B已是八个孩子母亲的若兰在47岁时生下了妞儿,这最小的女儿险些被送人,对妞儿的歉疚使得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甚至常常没有原则。

C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巨大的年龄差距造成了很深的代沟,使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

D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妞儿,如妞儿在大二时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赶赴与好友的“鸿鹄盟”,表现了妞儿单纯执着的性格特点。

E本文最后才说“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饱含了女儿对母亲的无限亲情与依恋,让读者的感受渐趋沉重,回味悠长。

(2)文中两次写到“逛街”,情形有一些不同,但其包含的情感内涵却又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要一再比较妞儿与若兰的年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小说的题目“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含义丰富,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3)《赤壁赋》中写出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江面上来去自如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