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勇气,让人激情勃发;有一种自信,让人昂然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勇气,让人激情勃发;有一种自信,让人昂然奋起;有一种力量,让人一飞冲天。这就是超越,它给人以勇气、自信和力量。有时扣人心弦,有时惊心动魄,有时启迪心扉。

生命在超越中进化,人类在超越中进步。超越朋友,超越对手,超越老师……你超越我,你就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得更深;我超越你,你就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请以超越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超越 雄鹰敢于超越悠悠的白云,才能表现出身姿的矫健;锦鲤敢于超越潺潺的流水,才能展示出舞蹈的优美;人们敢于超越前辈的事业,才能演奏出生命的精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各行各业都在井然有序地向前推进。在生活中,我们是按步就班、亦步亦趋,还是破旧立新,敢于超越呢? 我想,只有超越,才能推动历史更快的前行;只有超越才能完善更新自已。 超越首先是超越前人,超越过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想前人之所未想,做前人之所未做,才能为社会创立新技术、新方法,开拓新道路、新局面。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完善和发展。 蔡伦敢于超越前人,发明了造纸术;毕升敢于超越前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李时珍敢于超越前人,写出了流传千古、造福万代的《本草纲目》。他们的这些贡献,是集中了前人的智慧而且敢于超越前人而取得的,推进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的巨大进步。 自然科学领域是这样,社会科学领域也莫不如此。邓小平高瞻远瞩,以大无畏的英难气概,敢于超越别人,创造性地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港澳问题上,也敢于超越前人,创造性实行“一国两制”,实现了港澳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只有超越,才有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才会有干劲、有活力。否则,只能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大多数时候是顽固保守的。那时瞻前顾后,趑趄不前,决不敢越雷池半步。清朝时闭关锁国,认为祖宗之法不可违,所以导致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体制的极大落后,也导致了被外族侮辱局面的出现。 超越还要敢于超越自已。每个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后一个脚印一定要超越先一个脚印,这样才能前进前进再前进。巴西球王贝利,别人问哪个球踢得最好,他答:“下一个”这就是他永不知足,敢于超越自已。中国的跳水皇后高敏,别人问她的敌人是谁,她答:“是我自已,我首先要战胜自已,超越自已,这样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现代社会已到了地球村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只有敢于超越,超越别人,超越自已,才能增强竞争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中的提示语阐明了“超越”的对象、结果及意义等。写作时可选取某一方面,深入开掘,不必贪多求全。写散文,要热情讴歌超越者的胆量、勇气、精神;写议论文,宜用事例和道理论证为什么超越、怎样超越;写记叙文,可描述超越所经历的曲折坎坷的过程,表现超越的艰难,从而显示超越的弥足珍贵。除了文题中所列举的,还可写超越金钱、超越感情(亲情、爱情、友情),超越自己,等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话题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超越”。 本作文最大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对于“超越”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大到人格道德的超越,小到某一次考试成绩的超越。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项是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C.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D.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2.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3.阅读第四段画线的句子,说说“杜甫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4.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5.文中第四段最后一个句子“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该如何理解?除了杜甫,你还能再举出一个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上具有悖反的例子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____________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①。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 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战国策.齐策六》

①征证明。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之立                    怀疑

B.襄王立,田单              辅佐

C.汝以为何若                    何若怎么样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之    谷给粮食吃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贯珠者的智慧的一组是(   )

①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

②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③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④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⑤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⑥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燕之后,田单之立疑,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君臣关系出现危机。

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②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课内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以其无礼于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

C.若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

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鄙远                既东

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