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____________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又寂寥的雨巷 (3)是夕阳中的新娘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怅”“寥廓”“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怅寥廓”的“寥廓”是“广阔”的意思,“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萧”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①。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 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战国策.齐策六》

①征证明。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之立                    怀疑

B.襄王立,田单              辅佐

C.汝以为何若                    何若怎么样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之    谷给粮食吃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贯珠者的智慧的一组是(   )

①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

②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③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④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⑤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⑥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燕之后,田单之立疑,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君臣关系出现危机。

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②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课内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以其无礼于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

C.若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

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鄙远                既东

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B.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

C.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

D.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