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 宁静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 2. 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比拟。“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反复品读诗歌,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关键词进行展开联想和想象。如“草”、“池塘”、“山”、“牧童”、“牛”、“落日”给人以图画感,幽美情趣的乡村晚景。环境描写是用来烘托人物心情的,所以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安闲美好风景来烘托自己内心对乡村自然风光和悠闲生活的喜爱。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的环境描写是用来烘托人物心情的,所以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安闲美好风景来烘托自己内心对乡村自然风光和悠闲生活的喜爱。 2. 试题分析:分析此类题要从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方面来分析,找到含义丰富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品味。如诗人在描写春草和池水时,用“满”、“浸”来形容,给读者以形象生动感,仿佛把读者带入一个茂盛而美丽,夕阳映水的图画世界。故推敲炼字的法很重要。诗人除了描写春草、池水、夕阳这些静的景物外,还描写了牧童的笛声,二者互相映衬,美妙的意境更为传神,即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在描写夕阳时,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作者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直接融于景物中,属于借景抒情的写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至少两种以上。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诗人除了描写春草、池水、夕阳这些静的景物外,还描写了牧童的笛声,二者互相映衬,美妙的意境更为传神,即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在描写夕阳时,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答题时要注意每条中手法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①。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 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战国策.齐策六》

①征证明。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之立                    怀疑

B.襄王立,田单              辅佐

C.汝以为何若                    何若怎么样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之    谷给粮食吃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贯珠者的智慧的一组是(   )

①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

②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③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④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⑤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⑥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燕之后,田单之立疑,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君臣关系出现危机。

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②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课内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以其无礼于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

C.若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

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鄙远                既东

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B.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

C.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

D.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人说一套做一套,首鼠两端,让人难以相信。

B.我们万不可凭管窥蠡测的调查了解就下结论和发议论。

C.少年时洪秀全就向往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D.如果懂得曲突徙薪的道理这场火灾就可以避免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