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从材料内含的丰富意蕴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字数不...

阅读下面文字,从材料内含的丰富意蕴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800字。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闲,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寻找真实的自我 一只老鼠因为在佛塔顶上安了家,便以为自己的地位水涨船高,肆无忌惮地搞破坏。但最终仍逃脱不了被野猫撕成两半的下场。 或许,老鼠临死前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只老鼠,而不是佛,然而当猫告诉它时,什么都已经晚了。没错,正是老鼠没有看清真实的自我,狐假虎威,让它陷于危险之中。生活中,像老鼠一样的人,又会少到哪里去呢? 在环境影响人的时代,人们早已迷失在自我的迷宫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名牌,自己钱多,就高人一等。自己官高,就可以随意伤人,这种现象在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可是,这些人为什么会迷失自己呢? 首先,人们自身都想追求功名利禄,对钱财的渴望早已超出想象。正因为这种急于摆脱“穷”、“卑”的心理,让他们没能看清自己,一味地装富炫财,但他们也仅仅是普通人。为了面子,只能打肿脸充胖子,让自己“富”起来,但当自己得到别人的许可时,自以为高人一等时,摸摸口袋,却早已身无分文。这些人最后沦为老鼠一般的命运,被现实狠狠地抽醒。 虽然,有些人,本意不想沾染世俗,只想安安分分地做自己,可事与愿违。 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人们很难守住真实的自我,一不小心就被不良之风俗刮走了,被奢侈之风给迷惑了,被一些赞美的话所充斥大脑,便利欲心膨胀,人就开始飘飘然,以为自己为什么不能站在世界之巔?能站在巅峰俯视众人的感觉真不是一般的好,怪不得有那么多古时谋权篡位的事件发生,坚守自我,真那么难吗? 坚守自我,不难,但得有自知之明,不可被欲望洗刷你的大脑,像老鼠一样,身处何处,我认为在此。理智是让你看得清世界,看清自己的武器,时刻保持理智,才能在这利欲风暴中站稳脚跟,做任何事之前,学会掂量自己,不可激进,也不可过于保守,站准自己的位置,做适合自己的事。 人有七情六欲,面对一些诱惑,难免会被勾住,但,只要善于运用你的头脑,保持理智,找到真实的自己,就能经得住诱惑,不会陷入利欲的漩涡之中,看看老鼠的下场, 就能明白有时候虚浮的繁华不会让你变得高高在上,反而会让你跌入无尽的深渊。 保持理智,去寻找真实的自我吧。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试题属于寓言类材料作文。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寓言的主旨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它看似浅显、生动、幽默,却含蓄、深刻、具有感染力。考生需要理清寓言故事的脉络,分析寓言中的角色,故事情节,进而把握寓言故事的寓意,明确材料暗示的目标性、引导性,在此基础上选择立意的角度。寓言结构:这则“佛塔上的老鼠”的寓言情节可分四部分:(1)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享有特权。(2)老鼠却利用人们对佛像的敬畏与膜拜,对善男信女们的嘲笑,嘲笑人类的膝盖的柔软。(3)故事的转折是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进佛塔,寓言借猫之口说出它的主导寓意:“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4)最后是曾经高贵而有特权的老鼠被吃掉,这是故事的结局。寓言价值指向:讽刺与劝诫。寓言寓意句:“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句意阐释:“人们”:就是普通的信众,善男信女,他们因向佛而拜佛。“你”:寓言中指老鼠,还以借指那些借助高位而作恶,却又在高位不谋善事反而作恶的丑陋的小人。“跪拜”:因无条件崇敬“位置”而产生的失自我意识的盲目行为。“位置”:指佛像之上,可拓展至权势、威势、地位等; 思维角度:1.“老鼠”的角度:老鼠在佛塔上安了家,获得了一定的位置,却因看到信众的跪拜而狂妄,以为自己便是佛的代表和化身。2.“善男信女们”的角度:因为信佛而跪拜佛塔,却让寄居的老鼠承受了跪拜,并且得到老鼠的嘲笑。3.“位置”的角度:因为佛而佛塔受人敬仰,因为佛塔的位置而寄居于此的老鼠获得人们的跪拜。原因阐释:1.老鼠为什么觉得自己代表着佛?因为老鼠居于佛塔之上的位置,而善男信女的跪拜给它这样一个印象,他就自以为自己代表着佛。他不清楚,人们跪拜的是佛,它没有自己知,因而狂妄,因而亵渎他所在的位置,最终自然会失去这个位置,即便没有野猫。2.人类的膝盖什么会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了?第一,因为佛塔本身代表着佛,代表着人们的信仰;第二,因为盲信,在信仰面前失去自我。这是盲目崇拜的通病。3.位置为什么会引得人们跪拜?“位置”一般代表着一定价值、能力、力量、威信、威严。获得一定的位置,也是获得超过众人地位、获得相应的物质权利以及相应精神价值如信心、威严等的标志,因而,位置自然会引发人们的崇拜敬之心,而自然会有跪拜的行为。4.谁给了老鼠特权?未必是佛给了老鼠这样的位置,老鼠是流窜到佛塔之上。老鼠产生嘲笑众人的心理,是众人的盲目崇拜行为让它产生的自我幻觉,因而,这不是真正的位置,也不代表真正的能力,它必然在野猫的利爪下破灭。 据上述解读,作文可从以下角度立意:1.“老鼠”的角度:(1)清醒与自知(2)在其位而不损其位(3)让品德与能力与所处位置相符(4)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5)放弃虚伪的高贵,回到属于自己的位(6)践踏自己的位置就是践踏自己2.“位置”的角度:(1)能力与位置(2)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3)撼动特权思想(4)位置的力量应该是什么(5)根治位置综合症的力量何在?3.“善男信女”的角度:(1)思想决定膝盖(2)尽信佛不如不信佛(3)做清醒的善男信女(4)他信力是怎样建立的(5)打破位置崇拜(6)信真佛而不是信位置。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易错警示】1.本次写作为讽刺性寓言材料的写作,它的讽刺性价值指向明显,学生在确定中心观点或核心立意时,思维需要进行较大转换,有相当难度。学生容易仅仅围绕讽刺内容而写作,或者拓展至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平向滑行。思维缺乏深度,或在思想态度上不端正,在观点上走偏,在举例方面不当。内容项二等中下或者三等给分。2.材料中对于老鼠的位置是不是佛的给予并没有明确表示,考生可能针对提供老鼠“好的位置”而对“佛”进行批判,这不是这则寓言的主要价值指向。考生可能会以此涉及社会上一些官员窃取位置而恣意作恶的例证材料,要分析辩证,不能过于偏激。根据偏题内容多少,内容项二等中下或者三等给分。3.野猫能看清佛塔上的老鼠所处位置的真相,因为野猫清楚知道,无论放在哪个位置,老鼠终究是老鼠。野猫的出现是为了揭示寓言的寓意的,也不是这则寓言的主要价值指向。考生如果立意为“做一个勇敢的斗士”“戳破特权背后的虚伪”,也在二等或三等给分。4.如果学生立意为“要珍惜自己所处的位置”或“要感恩集体给予自己的位置”,属于偏离题意。5.善男信女跪拜的对象是佛像而不是佛像上的老鼠,考生在评论善男信女的时候,不应立意为“批判人们拜错了倚仗特权的小人”进而挞伐善男信女。6.文体不清。表达项二类下或三类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何谓“角色之衡”?                    ,这是由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的。由于天赋、机缘、人气等各方面的限制,能成头牌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勇于“开小灶”,为有潜力成为金字塔顶端的演员创造更多学习、实践和拜师的机会,同时,也要为二三线配角演员的培养制订扎实可行的计划。

A.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还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B.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还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C.戏曲需要的不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而是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D.戏曲需要的不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而是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B.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倒是激发了许多购车族的欲望,提前加入有车族,使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

C.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

D.针对今年春运期间旅客流量大、交通繁忙的情况,首都机场将加强航站楼前交通管理,加大楼前违章停放车辆的拖移和处罚力度。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         ,勤勉工作,当好履职尽责的表率,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为了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小李一个月来           ,争分夺秒,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他的答辩赢得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

③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          ,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A.夙兴夜寐 宵衣旰食 夙夜在公

B.夙夜在公  夙兴夜寐 宵衣旰食

C.宵衣旰食  夙夜在公 夙兴夜寐

D.夙夜在公  宵衣旰食 夙兴夜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C.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

(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日:“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B.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C.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D.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人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