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有好...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有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②秋天是一幅美丽天成的画卷,湖水碧蓝,沙滩幽静,瓜果飘香,芦花飞扬,置身美景,同学们秋毫无犯

③那风华正茂的童年时代的生活多么让人难忘,谁的记忆中没有重新升起的朝阳,浸着月光的泉水和滚滚而来的春雷?

④一位优秀的作家必须经过惨淡经营的构思过程和反复地修改才能把一部好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

⑤李有为很无奈,就在座上对别人发起议论,但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⑥“凑够一撮人,不管红绿灯,赶紧闯过去,”这种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是部分人有三人成虎、法不责众的心理。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B 【解析】 试题分析: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秋毫无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惨淡经营: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考核成语,②对象错配,③似是而非,⑥对象错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心武

街角新开了个精品店,敞开的门面里花花绿绿,银光闪闪。风吹过,挂在柜台上的风铃发出阵阵叮咚的响声。

其实那店里卖的东西也并非都那么精。比如,就有一只比五岁的儿童还粗壮的玩具大猩猩,被当做商店的招幌,天天挂在外面。那大猩猩用褐色的粗呢料缝制,眼睛鼻子嘴巴脚爪镶着些黑色的人造革,造型略微夸张而颇滑稽。

奶奶总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奶奶却总没带她进那店里去过。

妮妮四岁多了。妮妮懂事,妮妮知道自己为什么进不成托儿所而只好到奶奶这儿来跟奶奶过。妮妮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办事员,所以爸爸妈妈工资少而没法子赞助托儿所一匹摇马,所以爸爸妈妈就把她送到奶奶这儿来了。奶奶其实比幼儿园的阿姨还会讲故事,还能教妮妮用碎布头纸盒子塑料瓶自己制作好多玩具。妮妮相信奶奶的话,那家精品店不是小孩子和老头儿老太太买东西的地方。可是路过那家精品店时妮妮总望着那只大猩猩。回到家她就要奶奶给她讲大猩猩的故事。奶奶就编了好多故事讲给她听:包饺子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吃饺子肚子痛住医院的故事;哄妮妮睡觉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玩不睡觉结果掉进井里的故事……末了妮妮总问:“大猩猩不疼吗?”奶奶就总说大猩猩不贪吃不贪玩不会疼。可妮妮在表情上总不大相信。

有一天奶奶突然宣布:“妮妮,奶奶能给你买玩具了,你想买个什么呢?”原来奶奶的退休金每月增加了五块,而且补发了半年的,所以那个月就多出了三十五块来,奶奶愿意都用来给妮妮买玩具。

本来是到百货公司去买,可是路过那个街角时,妮妮像粘在了那儿,拎扯不动了。奶奶想了想,就带她去那店里了。

店里有位描眉的小姐,她见奶奶牵着妮妮进来了,忙满脸堆笑地招呼:“买点好玩儿的吗?我们这儿有好多的玩偶哩!有刚进的蓝精灵,还有椰菜娃娃……”

奶奶就问妮妮:“你喜欢哪一样呢?”

妮妮望望蓝精灵,望望椰菜娃娃,望望沙皮狗和绿鳄鱼,最后却不再在店里望,而是跑到店门外,望着那个大猩猩。

描眉的小姐笑吟吟地跟着妮妮和奶奶,对奶奶说:“原来小妹妹喜欢这个大猩猩,这大猩猩反正也挂旧了,我就贱卖了吧——原价二百,我一百二就卖……买吗?买我就把它放下来……”

妮妮不等奶奶表态便跳着脚拍手嚷:“放下来,放下来!快点儿放下来!”

奶奶慌了:“别呀别呀……”奶奶兜里只有四十块钱,只打算花三十五块钱买玩具,一百二!奶奶想也不敢想!

奶奶牵着妮妮硬把她往回家的路上拉。妮妮不甘心,还拼命扭回头去望那大猩猩。描眉小姐站在大猩猩身旁撇嘴。

妮妮大哭。奶奶急了,绷着脸问:“那大猩猩有什么好?那么贵!你干吗非要那大猩猩?”

妮妮抽抽噎噎地说,说得好认真,说得好吃力。奶奶忽然听明白了。

妮妮是说,那大猩猩的两只胳膊,总那么给捆起来,吊着,大猩猩一定很疼很疼,大猩猩哪天才能不吊着,给放下来呢?咱们买下它,让它跟咱们回家吧!

奶奶听明白了以后,就蹲下来,一把搂住了妮妮,搂得紧紧的,用自己起皱的脸,紧贴着妮妮湿漉漉的小脸蛋。

奶奶带妮妮回到家,用大钥匙打开柜子,用小钥匙打开柜里抽屉,用双手取出个旧的手提包,打开它,从里头取出个手绢包,打开手绢包,从里面数出了好多张大票子……然后奶奶又带着妮妮到了那街角的精品店,用一百二十块钱买下了那个大猩猩,妮妮简直抱不住它,说实在的奶奶抱着也吃力。

奶奶对收了钱还在吃惊的描眉小姐说:“以后,任凭什么样的玩偶,只要是模仿动物的,你就别来源Z-x-x-kCom再把它们捆着吊着,别让它们痛苦!”

描眉小姐开始有点莫名其妙,心想我要不捆着吊着那大猩猩你还舍不得买它哩!可当那一老一小互相帮助着抱走大猩猩以后,她一边抠着指甲上的蔻丹,一边也浮出个淡淡的念头:是呀,捆着吊着,究竟不好看,怎么以前就没感觉出来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一个精品店,突出了它的“有色”和“有声”,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环境。

B.妮妮听奶奶讲大猩猩故事后总要问“大猩猩不疼吗”,又“总不大相信”奶奶的回答,这突出了四岁多的妮妮年幼任性的性格特征。

C.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明了,虽然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波澜起伏,但读者却在轻松平静的故事里感受着内心的沉重和不平静。

D.补叙妮妮的爸爸妈妈的生活状况,交代了妮妮“只好到奶奶这儿来”的原因,令读者对低收入人群困窘的生活现状心生感慨,彰显了文章的主题。

E.小说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肯定了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灵要纯净善良的意义,使小说主题具有了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并发人深思。

(2)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3)文中多次写到玩偶“大猩猩”,有哪些作用?

(4)为什么小说中“描眉的小姐”这一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留给读者的印象却很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牧《赤壁》中“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2王维《使至塞上》中“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4)在《沁园春·长沙》中,诗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5)《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荆轲和筑而歌,曰:“                歌词慷慨悲壮,感染了后世许多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平原君得不诛。

其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送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辟阳侯出,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亦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收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B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C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D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表、十书,共一百三十篇。

B黥,是古代一种刑罚,具体做法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文中的黥布并非其本名,是因为这个人被施以黥刑称黥布

C侯即指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春秋时期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在中国古代,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通行的说法是“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但他“行不苟合,义不取容”;后来他的儿子也很率真血性。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

(2)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辟阳侯出,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飞机上,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