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最后三分钟的高贵 威廉•保西 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最后三分钟的高贵

威廉•保西

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很多特色,至今仍使用马车代步。艾迪和邻近的迪克鲁斯镇上的姑娘苏菲相爱了,可镇上的大司法官的儿子洛克也看上了苏菲,发誓非她不娶。

几天前,苏菲告诉艾迪,她父母对洛克的家庭背景很满意,但在听说苏菲爱上了卖草帽的艾迪后非常生气,并且打电话给远在伯明翰当医生的苏菲的哥哥博格,要他回家阻止妹妹。另外,博格也打算回家,近期给父亲做一个手术,切除父亲额头上的良性肿瘤。“百合节”要到了,按照习俗,镇上的男孩都会在这天到自己心爱的女孩家送上一份价值 不菲的礼物,借此表明心迹。苏菲抽泣着要艾迪给自己想办法,送一份能打动父母的厚礼。艾迪咬咬牙,取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共6000英镑,但他想来想去不知道买什么,于是就把这些钱都放在他母亲生前留下来的一个梳妆匣子里,他想都带给苏菲,让她用这些钱去挑选礼物。

“百合节”这天早晨突降暴雨,艾迪匆匆起床。马车夫亨特驾着车来到了艾迪门前。半小时后,马车来到镇中心,艾迪远近看见洛克站在路边,洛克也要去苏菲家送礼。

“亨特,给我把画搬上去,千万小心,光那个檀香木框就抵得上你十几辆马车!”洛克大声嚷嚷着跳上车,“嘿,这不是艾迪吗!你不是也要到苏菲家去吧,准备了什么厚礼啊?”听着洛克的揶揄,艾迪没接腔,他很是自卑。

瓢泼大雨让马车速度愈加慢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马车在过一条岔路口时,一个浑身湿连的中年男子拦在前面,他提着一个便携式手术箱,“对不起,能让我搭乘一段吗?我到前面的迪克鲁斯镇。”

“快上来吧!”艾迪忙招呼这名男子坐下,他得知这名男子叫博格。洛克不满地哼了一声:“小心些,别弄坏了我的画!你可赔不起!”

道路越来越泥泞,突然马停下来不走了,它可是累坏了。洛克气急败坏地猛踹马屁股,马受到惊吓,飞快地向前冲去。前方正是一个斜坡,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马车就向路旁倾覆,他们滚进了数英尺的坡底。

一阵眩晕之后,艾迪睁开双眼,四周一片昏暗,洛克和博格也躺在附近的泥泞里呻吟,不过他们还可以站起来。但艾迪突然发现亨特半天没有爬起来。“噢,上帝,他腿上流了好多血!”在艾迪点燃的打火机的灯光里,洛克惊恐地指着亨特大腿下的一汪鲜血叫道:“让我看看。”博格蹲下身察看伤情,“动脉破裂了,他失血过多,必须立刻缝合动脉止血!”博格果断地说,接着他又以医生的口吻命令艾迪和洛克道;“去把我的手术箱找来!”就在博格准备开始手术时,他发现天色实在大暗了,让他看不清楚亨特伤口的位置,“快点燃打火机。”博格急切地说。衣物都被雨水打湿了,无法点燃,艾迪只好一直摁着打火机。然而,打火机油就快耗光了,火光越来越微弱。“我还需要3分钟,你们身上还有可以用来照明的吗?”博格心急如焚地问。

“对了,年轻人,你的画用塑料布包的,应该可以点燃的。”听到博格问起了自己,洛克支支吾吾:“这……下着雨……要是打开就毁了,那幅名画,值很多钱。”

这时艾迪竟然想到自己匣子里的6000英镑,他赶紧将它找出来,还好,钞票并没有打湿。

“快缝合伤口!”艾迪迅速点燃了一张张钞票,微弱的火光映着他有些苍白的脸。

3分钟过去了,6000英镑烧成灰烬,手术终于完成了,艾迪和博格都瘫软在泥地上:“小伙子,你身上带这么多现金?”博格忍不住发问了。“那是我准备给心爱的苏菲买礼物的,现在,我可一无所有了!”

“苏菲?”博格轻轻念道,很快他拍了拍艾迪的肩,“放心吧,小伙子,这个女孩子属于你的!”

这时,苏菲的家人派人来接博格了。

当洛克知道来的是苏菲的家人,并且知道博格就是苏菲的哥哥时,赶紧殷勤地问这问那。

博格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微笑地对艾迪说:“小伙子,我的妹妹需要与高贵的人共度一生。3分钟里,你失去了6000英镑,却赢得了真正的高贵!”

半年后,苏菲成了艾迪的新娘。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艾迪是卖草帽的,洛克是大司法官的儿子,苏菲的父母喜欢洛克,反对女儿与艾迪恋爱,并要儿子回来阻止妹妹嫁给艾迪。

B.“百合节”到了,苏菲得知洛克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心里十分难过,抽泣着要求艾迪准备一份能够打动她父母的 厚礼。

C.瓢泼大雨让道路越来越泥泞,让马车最后停止了前行。洛克为发泄对艾迪擅自让博格上车的不满,猛踹马臀,导致车祸。

D.马车夫亨特大腿受伤,情况危急,需要动手术。后来打火机油快耗光,洛克不舍得燃烧塑料布,艾迪只好燃烧钞票照明。

E.洛克得知博格是苏菲的哥哥时,后悔自己之前的吝啬,于是大献殷勤,被博格拒绝了。半年后,艾迪成功抱得美人归。

2.小说前三自然段为后文埋下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

3.艾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以“最后三分钟的高贵”为题,用意很深。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方面。选择其一,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1.D(3分)、A(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阿普达镇至今仍用马车代步,为后文人物在马车上相遇埋下伏笔;②艾迪和洛克同时爱上苏菲,苏菲的父母要求博格回家阻止妹妹与艾迪相爱,这为后文三人于“百合节”相遇埋下伏笔;③博格想给父亲做一个手术,这位后文博格能为亨特做手术埋下伏笔;④艾迪将自己的全部积蓄6000英镑带给苏菲买礼物,这为后文最后三分钟的高贵埋下伏笔。 3.①社会地位低下,有点自卑,受洛克揶揄不敢接腔;②朴实而且真诚,听到博格要搭车,热情地邀请他上车,没有丝毫犹豫;③心地善良,品格高尚,为救人毫不犹豫地将全部积蓄点燃,照亮医生做完手术。 4.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赞扬了能够急人之难、不计牺牲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在人命关天的时刻还斤斤计较的卑劣行径;②富有者未必高贵,贫寒者未必低贱;③公道自在人心,好人自有好报。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①小说抓住最后三分钟的危急时刻,通过人物的各自表现,突出了人物的高尚与猥琐;②小说通过对比,揭示出人物的地位与身份的反差;③小说通过博格对“最后三分钟的高贵”的赞美,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取舍,突出了人物形象。 观点三:使文章充满悬念,紧凑有序。①小说以“最后三分钟的高贵”为题,充满悬念,引人入胜;②小说围绕着标题逐步铺 垫,结构分明,井然有序,“最后三分钟的高贵”是小说的高潮部分;③小说以此收束全文,收放自如。 【解析】 1. 试题分析:E从文中看不出洛克后悔。B苏菲并不知道洛克准备的是什么样的礼物。C洛克踢马臀只是因为突然马停下来不走了,他心里没有反对博格上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所谓伏笔,就是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下的线索。因此,应先梳理出文章前三段写了哪些情节,然后再去看下文有无与此相关的情节。小说的第一段首先告诉读者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很多特色,至今仍使用马车代步,这就为后文艾迪、洛克和博格在马车上相遇埋下了伏笔;第一段还告诉读者,艾迪和镇上的大司法官的儿子洛克都看上了苏菲。在小说的第二段,苏菲父母对洛克的家庭背景很满意,对苏菲爱上了卖草帽的艾迪后非常生气,并且打电话给远在伯明翰当医生的苏菲的哥哥博格,要他回家阻止妹妹,这就为后文三人在“百合节”共乘一辆马车埋下伏笔;同时博格也打算回家,给父亲做一个手术,切除父亲额头上的良性肿瘤,这也就为后文博格给车夫做手术埋下伏笔;小说第三段交待,艾迪取出自己全部的6000英镑积蓄,但不知道买什么,他想都带给苏菲,让她用这些钱去挑选礼物,这就为后文用点燃6000英镑现金为手术照明显示三分钟的高贵埋下了伏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本题就是要求概括艾迪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为此,就是要找出艾迪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相关内容,同时还要注意作者的一些主观性评价,比如“他很是自卑”。答本题时还应注意,本题要求作简要的分析,这就意谓着既要概括出性格特点,又要通过艾迪的言行来例证。比如说他品格高尚,就要说出小说中艾迪的哪些言行可以表现他的品格高尚,为救马车夫他毫不犹豫地将带给苏菲买礼物的6000英镑点燃以给医生做手术照明。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小说的答题,一般都指向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这几个关键词。而本题则是要求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方面选择其中的一点并结合全文来谈小说以“三分钟的高贵”为题的深意。就题干来看,就是要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其中的一面指出以“三分钟的高贵”为题的作用,即以“三分钟的高贵”为题对小说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方面的作用,然后要加以分析,也就是指出具体的作用。因此,解答本题,先要回顾相关知识,即小说的题目都有哪些作用。答题时,应首先答出标题的作用,然后结合全文具体陈述自己的理由。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2)李密在《陈情表》中所陈述之情,包括对祖母刘氏的孝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

(3)《归去来兮辞》中写到春光里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和清泉之水汩汩不绝的名句是“                        。”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从写花的角度,去年、今年、明年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本词首句为何写东风 ?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 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属三秋           三秋: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B彻区明           彩:日光

C识盈虚之有       数:计算

D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指20岁,古人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访风景崇阿       目吴会云间          B.临帝子长洲  谁悲失路

C怀帝阍不见       抚凌云自惜          D.处涸辙犹欢  十五城请易和氏璧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维”、“披绣闼”两段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滕王阁的秀丽景色,笔势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景物混成,恍若画中。

B“遥襟”段先描写欢乐畅快的宴会场面,接着表达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并委婉表达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传为悲愤。

C“嗟乎”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没有一味低沉感伤,而是借助历史典故传达出一种处卑位而思有位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D“勃,三尺微命”段表明自己目前的处境、心中的志向、此行的目的,并表达了结识名士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主人知遇之恩的荣幸之意。

4.翻译文中的句子。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 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C.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D.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

B.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

C.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D.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B.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

C.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

D.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科,根据要余作文。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择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秀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 请综合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