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晁端礼①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晁端礼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雪少,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

【注】

①晁端礼:北宋词人。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

②九衢:指御街。

1.简析上阕“九衢”以下六句的写景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1. ①俯视、仰视相结合,词人向下看,九衢上残雪斑驳;向上看,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 ②嗅觉、视觉相结合,夜风送来梅花清香,池塘表面的冰已经融解。。 2.羁旅漂泊,孤寂之苦,对年华已逝的感慨、仕途失意的感伤、对清净、洁白的冬景的喜爱,元宵佳节的即将来临的舒畅,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要求“简析上阕‘九衢’以下六句的写景特色”,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写景艺术手法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答出白描手法、远近结合、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也得分,注意答案要有赏析文字,结合诗句分析。 【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写景的角度也是考查的热点:1.远近:通常是两联一句描写近景,一句描写远景.2.动静:一句描写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比如上阙着重写景,蟋蟀啼鸣、檐花飘落,以动衬静.3.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4.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 2.题干问的是“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要注意,一是要与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思考,一般来说,具体某一两句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二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分析情感,结合艺术手法、意象和重点注释来分析,诗歌中“倦游”“病酒无人问”“元宵灯近”“流年未几”“潘郎双鬓”“瘦损”“盈盈泪眼”可以分析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比如题中“倦游”“病酒无人问”“元宵灯近”“流年未几”“潘郎双鬓”“瘦损”“盈盈泪眼”。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注释②中“客死他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云尔。

乃者官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

①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之三年                游:交往

B.博辩俊伟,人远甚          绝:超过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        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在其子固    报:回复

2.下列选项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达贤者有其实而辞其者皆有后          之游三年

B.乃者官                              绝人远甚将必显

C.进士得官                            星知之

D.常诵云尔                            举世莫知

3.把文中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

(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

(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

4.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

 

查看答案

对下面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

A.调查显示,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B.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中的多数认为礼仪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C.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社会和学校。

D.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虽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差异也明显,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学生意愿更强烈。

 

查看答案

下列四个选项中,对语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如果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就更好了。这样,你就做到了卓越。而在这一个点上的超越,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成功。乔布斯是个完人吗?苹果公司是面面俱到吗?他们的每一块木板都比竞争对手长吗?当他们能把产品做到人人喜欢,就几乎一切都有了。我们为什么没有苹果,没有乔布斯,正因为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描绘的理想模式之中。

A我们需要找出自己的优势且将其发挥到极致。

B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能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更好。

C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的模式中。

D无论是人还是公司,都靠自己最长的那块板成功。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一项是

A.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C.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D.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电信被爆出存在重大漏洞。通过该漏洞,不法黑客可以查询上亿用户信息,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并可以进行任意金额充值、销户、换卡等。

B.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社会的善意。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查处。

C.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7年。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D.从刀耕火种到声色犬马,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需求就越复杂、越多元、越精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