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

①要欲:好像。

②了自:已经明了。

1.从“了自不相顾”一句可知,诗人大概已推知友人不会来看望自己了,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作出此判断的理由。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1. ①从时间看,天色已晚,早上友人不来看望,晚上不便出门,来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 ②从天气看,下起细雨,道路泥泞,出门不便,由此也可猜见友人不来做客。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3分,意思对即可。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 ①全诗表达了诗人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诚挚之情,以及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失落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答到“期待(诚挚)”和“怅惘失落”给3分,只答到其中一个方面,给1分,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迎接友人,焦急地等待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可见诗人期待之切;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 弄错了,流露出诗人久候友人不至的怅惘失落之情。(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语言表述 为1分,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 【解析】 试题分析: 1.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情感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不相顾”“空复情”“出户迎”和标题中的“不至”。细节注意内容的概括。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 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①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 “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注:①司马穰苴,齐国的军事家。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1.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恶吴起              恶:诽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          劝戒

D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士兵

2.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妻以求将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身为军事将领,好用兵,善用兵,他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和秦国都取得过辉煌战功。

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2)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2)亦以明死生之大,                  

(3) 吾所以为此者,                                    

(4)居安思危,                                   

(5)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                                ,吾羞,不忍为之下。

(7)                                    ,师不必贤于弟子。

(8)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查看答案

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父母之遗体行      (危险)

B.我戈矛,从王于师    (整治)

C.向也使委骨于草莽    (交付)

D然微以自于君亲      (写文章献给)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予自不得脱        何不改乎此

B夜则兵围所寓所    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C.使遇哨,无不死    秦王酒,终不 能加胜于赵

D.然以自文于君亲    斯人,吾谁与归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敛赀财以送其行

D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