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秦汉时期,匈奴是北方...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秦汉时期,匈奴是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集团,秦始皇之所以修筑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一说到秦始皇,可能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汉武帝。                     。秦始皇比较热衷于修长城和寻求长生不老药,而汉武帝则致力于经营西域和积极引进域外物质文明,从而迎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峰。

①这两位帝王都堪称天之骄子

②似乎汉武帝要略胜一筹

③正所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④但如果单单就拓展中西文化关系而言

⑤世人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

⑥就开拓疆土、雄才大略而论可谓各有千秋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⑥⑤④②③

C⑤④②⑥③①    D⑤③①⑥④②

 

D 【解析】 试题分析:语段主要通过对比秦始皇、汉武帝对外交往的不同做法介绍中原与西域的关系,秦始皇主要是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主要是引进域外的物质文明。由横线前的内容可知,横线处的内容应该先说秦始皇,再说汉武帝。从给出的四个选项来看,A.B两项都把①排在首位,C.D两项都是把⑤排在首位。如果①作为横线处的首句,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但其中的“堪称天之骄子”是一个总结性语句,不能引领③中的“正所谓”;如果⑤作为横线处的首句,既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也能够引出要求排列的其他句子。从横线后的句子内容可推知,汉武帝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比秦始皇大,因此④和②要连排。从句意上来看,②和横线后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

B.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青铜鼎首次亮相。

C.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D.某种程度上,1986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最重要的理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们习惯于把头发仅仅当作个人风格的一种反映,但是作为我们身体的一个不断生长的部分,头发与我们的生理系统      

②能否改善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      

③只有与国家和人民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A.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息息相关

B.休戚与共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C.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D.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 休戚与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一生奔波为诗词

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近日封顶。这个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家叶嘉莹修建的。叶嘉莹今年90岁,号迦陵。在她的规划中,学舍不是住房,而是有点像古代的书院,是个教书、做研究的地方。她说,这回终于就要有自己的“家”了。叶嘉莹对家的渴望,竟是一段累积了整整四十年的情感。13岁的她经历了父亲失联,母亲去世的家庭变故,53岁的她又亲历了晚年丧女的彻骨之痛,生活的多难百折,使她无法享受家的温暖,她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痴爱的诗教与诗学理论研究中。

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乡北京。“当时的我,曾失望于只能回国旅游,不能为祖国做出任何贡献。”关于那次回家,她写下一首2700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1978年暮春,叶嘉莹向国内的教育部门写信,申请回国教书。此时,她已定居温哥华近10年,早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她的申请得到批准,她终于可以利用放假的时间回国讲学。

第一次回国教书,叶嘉莹特意在香港买了一件蓝色中式上衣。站在祖国的讲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她仪态高贵,激情四溢,京腔婉转。她喜欢随讲随写,从黑板的这一边,一直写到那一边,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因为过敏的缘故,她的手总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那时候她的手上经常贴着胶布。

像候鸟一样,叶嘉莹飞来飞去,她的身影曾出现在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里。直到2002年,她终于获得了在华长期居留证。对于故乡,她终于不再是一个过客。

自从回归故土之后,叶嘉莹的工作就变得更加繁忙了。一览叶嘉莹的书目,从1982年出版《迦陵论词丛稿》,到2007年推出《迦陵说词讲稿》,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早年间我在患难中,我家里只有个像学生的课桌摆在走廊,有一把小椅子,前腿在地板上,后腿在草席上,我早期的一些文章,看起来富有诗意,其实都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写的。”叶嘉莹淡淡地说着。

“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叶嘉莹说,古典诗词这么宝贵的传统文化之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从1948年在北京教中学开始,传承、传播古典诗词这条路,叶嘉莹竟然走了将近70年,甚至在她定居加拿大期间,也没有中断过。在加拿大,曾经跟随叶嘉莹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洋研究生就有十几位,她还另外带了一班完全不懂中文的洋学生。她用不太标准的英语,用自己对诗词的真实感悟和真诚心,打动了这些洋学生。“我本是一个在讲课时喜欢随意发挥‘跑野马’的人,却要用英语讲课,失去了这一份随意发挥的乐趣。”叶嘉莹这样描述自己在国外讲诗词的尴尬。她还曾为此写过一首七言绝句:“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叶嘉莹始终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诗词中的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无限的涵义和意境,就很难和外国学生说得通透。”

多年来,即便是自掏腰包买机票,叶嘉莹也从未停止奔波,她想将诗词的美讲给更多的中国人听。叶嘉莹说,她回来工作已经30多年了,不是现在才来工作的,只是那个时候大家不注意,“现在忽然间知道了叶嘉莹,这也找你,那也找你,结果我老了,反而更忙了。”她特意说:“有些朋友的要求我不能完全做到,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

提起叶嘉莹,外界时常为她冠以学者或作家的头衔,但叶嘉莹坦言,自己从没想过要作一个学者或诗人。“因为学者、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属于个人的,往往只是个人的追求,而我不是,我所做的不是为了我个人。”老人说,“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现已九十岁高龄的叶嘉莹还在为古诗词的推广四处奔走,她倡议要在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期间开设诗歌唱游课,让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吟诵诗词,由此打下一个很好的人文基础。遗憾的是,这个倡议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但叶嘉莹说,她不会因此放弃。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了叶先生的长诗《祖国行》中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她获得在华长期居留证后的喜悦心情,丰富了传主的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B第一次回国授课时,叶先生的手因粉笔过敏而开裂,她依然贴着胶布继续授课,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叶先生的敬业精神和对回国工作机会的无比珍惜。

C文章第六段中,叶先生对以往的患难生活只是“淡淡”地述说,艰苦环境中仍然创作出“富有诗意”的文章,这充分表现出她热爱生活,极富柔情的一面。

D叶嘉莹先生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洋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是语言。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古诗词中的无限的涵义和意境。

E全文内容围绕题目展开,用深情的语言塑造了一位一生为古诗词奔波而无怨无悔的学者形象,作者对叶嘉莹高蹈的人生境界充满了钦佩和赞美之情。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传主一生为古诗词奔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并分析。

4.叶嘉莹为什么说自己“从没想过要做一个学者或诗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以及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用“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来侧面描述说书人高超的造诣;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类似句子,用“              ”来烘托琵琶女的高妙的演奏技艺。

2)《蜀道难》一诗中逶迤的蜀道,有极其奇险的风光,其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              。”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提出的择师标准是“              。”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讲“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也强调“              。”

5)《过秦论》将陈涉的起义与诸侯国合纵抗秦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其中彰显军事装备力量悬殊的句子是“              。”

6)《锦瑟》一诗中“              ”两句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让人感受到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又无法达成的伤感凄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结合词的下片,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