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新闻标题,是指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一般来说,...

新闻标题,是指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准确鲜明,言简意赅,生动活泼。请你从下面两条新闻标题中任选一条作简要点评。不少于50字

《部长,您吃转基因食品吗?》

《反对“剩宴”,提倡“光盘”》

 

①《部长,您吃转基因食品吗?》:标题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不绕弯子。强调了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强调应该通过严格的科学测试和评价之后再上市销售。 ②《反对“剩宴”,提倡“光盘”》:标题运用对偶、双关的修辞手法,语言简洁、生动、观点鲜明。告诫人们,要勤俭节约,不要讲排场、爱面子、吃盛宴,要珍惜食物,不要铺张浪费,要吃光盘子里的食物,不留剩饭剩菜,以“剩宴”为耻,以“光盘”为荣。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认真审题,尤其是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三个标准,分析时要扣着这三个标准,看两个题目体现了哪些标准。注意不要遗漏对标题②的分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新闻标题必须与新闻内容相一致,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标题可以具体描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概括、作出论断,但所作概括和论断一定要有充足的新闻事实作为根据,而不能片面、夸张、拔高。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如比喻、双关、引用、对偶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过度强调“客观性”必然导致对技巧的过度崇拜

②卢伯克的小说理论就存在把“技巧”进行分离化、外在化研究的问题

③也就是说,很容易使人对技巧产生错觉,把它当作一种高于人的主体性的力量

④而追求与人物和读者的整个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伦理效果,则是他选择和使用技巧所追求的包含着更大“益处”的目的

⑤卢伯克没有意识到,隐含在技巧背后的,首先是一个伦理性的问题:美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鲜明性”效果,只是小说家运用技巧追求的部分效果和“益处”

⑥或者把它当作外在于作者和人物的对象来看待

A①③⑥②⑤④        B①②⑤③④⑥

C②①③⑤④⑥        D②①③⑤⑥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中央的部署里,将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度、选人用人管人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制度约束将更加突出重点、切中时弊,避免大而无当、牛栏关猫。

B.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等音乐作品,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成为当地人民广泛接受的作品。

C.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格局和教育资源分配呈现出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建设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D.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看,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8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

 

查看答案

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               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               的那一天。

④时间真如               ,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五十多天了。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吴祖强的音乐人生

吴祖强的名字,是和他令人称羡的音乐学习经历及他创作的优秀作品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刚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留校的25岁的青年教师吴祖强,在国家急需各方面高级专业人才的时候,有幸成为新中国首批选派的三名音乐专业留学生之一前往前苏联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5年,获“全优毕业证书”学成归国。

他是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中仅有的两部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的作曲者之一及这两部舞剧音乐整体设计的负责人和创作主持人。他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及根据华彦钧原曲改编的弦乐合奏《二泉映月》,问世30余年来,已成为中外不少著名乐团的保留曲目。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融汇东西方文化中发展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源于他对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在艺术创新路径上对“有中生无”观念的倡导。另外,他还作有许多不同题材的声乐、室内乐、戏剧配乐和电影音乐作品,以及为民族乐器演奏家移植改编供音乐会演奏的外国名曲。

这些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作品,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中西结合的表演形式、鲜明的艺术形象、清晰的结构层次、严谨的发展逻辑和诗情般的意境,表明这位成熟作曲家深厚的音乐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智慧。其中的优秀之作,已融入20世纪中国音乐的历史文库,不仅是音乐舞台常演不衰的曲目,而且进入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园地,成为表演专业的教材,或作曲教学中的范本,由此牢固地奠定了吴祖强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领域的大家和名师地位。

对自己一生从事的“本职工作”,吴祖强写道:“授课、作曲、写文章就成为我的业务活动的‘三个并举’”。授课排在第一位,足可见教学工作在他全部业务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他从1947年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起,可以说一生没离开过自己的母校。尽管其间有几次“上调”的机会,还有完全可预见的“仕途前程”,但他坚定地选择了留在学校,且不脱离教学工作。

做这样的选择,一是个人的志向和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深厚感情,更主要的还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中华民族近百年来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民众在连年战乱中流离失所。这段历史,吴祖强自幼有深切体验。他是在国家经济极其困难,国际国内环境很不太平的条件下,派送出国留学的。他深知当年国家培养一个专业人才之不易,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以国家文化建设急需的业务专长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也因此从未动摇。直到现在,他仍为自己是公派留学后一直坚持在教学岗位工作的屈指可数的作曲教师而感到庆幸!如果中途改行做了行政工作,就会少一个能培养出一两代、甚至两三代中国作曲家的优秀教师。

他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积累,在结束两年一轮大班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奇迹般地完成了约25万字,包括321个中外作品谱例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书稿。此后,这本书作为国内音乐艺术院校及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主选教材,多次再版,成为音乐专业出版物中少有的“畅销书”,并获“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还在台北市公开出版发行。

近20多年来,吴祖强在培养作曲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弟子们各有骄人的创作成绩,大都已成为国内外乐坛成就斐然的作曲家。在作曲教学中,吴祖强十分重视学生全面的艺术素养和对传统作曲技巧掌握的扎实基础,严谨规范与开放兼容并重,善于发现、保护、引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个性,不以自己的艺术趣味和风格爱好去框衡学生,教学过程充满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的氛围,常常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迄今,他在中央音乐学院从南京时期算起学习、工作、生活已整整60个春秋。对哺育他成长的母校,他怀有儿女对父母般最真切、最深厚的爱和感激!最让他珍视的,是他在80岁的今天,仍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为母校出力尽责!只要一提起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年头最老”的一批职工,他会感到无比的自豪!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围绕吴祖强的音乐人生,写了他学习音乐的经历、优秀音乐作品创作的经历以及工作的经历等方面,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从教一生、踏乐而来的音乐泰斗形象。

B.吴祖强创作的《鱼美人》《红色娘子军》《草原小姐妹》《二泉映月》等作品在世界乐坛上享有盛名,成为中外许多乐团的保留曲目。

C.吴祖强的音乐创作有传承,有融合,有创新,结构层次清晰,发展逻辑严谨,体现了他深厚的音乐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智慧。

D.作为一名杰出的作曲家,吴祖强始终把作曲作为他工作的第一要务,同时在教学、写文章、管理等方面也能很好地兼顾。

E.吴祖强曾留学海外,学成归国,报效祖国。有几次放弃了“上调”的机会,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仕途前程”,80高龄仍站在教学一线。

2.吴祖强为什么坚定地选择留在中央音乐学院,且不脱离教学工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哪些方面使吴祖强在教学中常常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有人说,作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应该以创作出杰出的音乐作品而自豪,而吴祖强却以自己是中央音乐学院“年头最老”的职工而自豪。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吴祖强的自豪”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一条走失的狗

阿平在城里当保安,老板叫杨富贵,听说以前也是穷光蛋一个,这些年发大了,就抖了起来。不说别的,光是他家养的那条进口名狗拉拉,就值一百多万。

一天,杨富贵忽然把阿平叫到他家去。原来他最近很忙,没时间蹓狗,拉拉似乎有点郁闷,他就让阿平把拉拉带出去转转。

这等于是把一百多万直接交到自己手上啊,见老板对自己这么信任,阿平简直有点受宠若惊了,自然是把头点得像鸡啄米。

他小心翼翼地拉着拉拉来到街上,变着法子让拉拉玩得高兴起来。没想到才一会功夫,就出了意外。

拉拉碰上了一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这家伙不知在哪捡到半块烧饼,正捧着津津有味啃得香哩。也不知咋回事,拉拉平常在家吃香喝辣的,见了那半块烧饼,居然眼馋起来,扑上去要抢,任阿平怎么拉也拉不住。

那流浪汉自然不干,一边躲闪,随手抡起一块石头,照着拉拉就是一通猛砸。阿平一看吓坏了,忙上前挡住石头:“别打别打,要打打我!”

拉拉显然也被惹火了,张开大嘴没头没脑地乱咬。流浪汉哪晓得抢他烧饼的是条百万狗,分明狂怒了,猛地一声怪叫,狠狠抱着拉拉一咬,拉拉痛叫一声,掉头落荒而逃,并留下了一路血迹。流浪汉身上血肉模糊,鲜血都快把眼睛糊住了,他用袖子抹了抹,呆了一呆,也是掉头撒腿狂奔。

阿平有点蒙了,等回过神来,拉拉已经跑没了影。他大喊一声,向着拉拉跑的方向拼命追。

可他一直追过了三条街,连拉拉的影子也见不着,地上也失去了拉拉留下的血迹。阿平再也跑不动了,脑袋轰轰作响,完了,自己这是茅坑门口摔跤——离死(屎)不远了!

他乱轰轰地想,怎么办?如果拉拉找不回来,卖了自己也赔不起。一走了之吧,又舍不得这份工作。思来想去,自己的前途命运紧紧地系在拉拉身上,只有找到拉拉这一条路可走。

半天过去了,阿平依然一无所获。忽然,他在一根电线杆上发现了一张寻狗启事,仔细一看,果然是老板贴出来的。后来,他又在报纸上和电视里看到了寻找拉拉的消息。

阿平只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了,找到拉拉的心情也更加迫切。可是,他已经差不多把这座城市跑了一遍,仍然没有碰到拉拉。看看天色已经暗了,阿平突然间感到一阵绝望。他决定放弃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他给老板打了最后一个电话:“我找不到拉拉……对不起,老板,我欠你的,只有下辈子还你了……”

“你还找什么拉拉?”老板没好气地说,“你现在马上赶到医院来!”

阿平又喜又忧。喜的是拉拉估计已经被人找到了,忧的是拉拉可能受了重伤,而且是被别人找到的。

他临时又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忐忑不安地来到医院。在一个急救室外面,见到了老板。杨富贵见他来到,就把手中一个鼓鼓的纸袋塞到他怀里,匆匆道:“你在这里守着,里面有五万块钱,医生叫你交钱就交钱。这是给你一个赎罪的机会,你要再乱跑,我饶不了你!”说罢,跑下楼去开车走了。

阿平紧紧搂着钱袋,焦急万分地盯着急救室的门,上面显示手术正在进行中。

忽然,有个护士走了出来,阿平凑上去,颤抖着打听:“怎、怎么样?还、还有救吗?”

护士说:“命是保住了,不过,由于送来的晚了点,伤口已经烂了,有一条腿肯定保不住了。”

阿平不由自主地盯着自己的两条腿,脑子里蹦出个荒唐的念头来,真愿意把自己的腿给拉拉接上去。又等了好久,老板又急忙忙地赶回来了,一见就问他,怎么样了?阿平不敢看老板的脸色,低着头说:“还、还没出来……护士说,命可以保住,但、但要截掉一条腿。”

老板重重地叹口气,转而恼怒地盯着他,说道:“阿平,这事你得承担全部责任。做完手术,你得好好照顾他,得当爹当妈一样侍候着,将功赎罪!“

阿平心中一宽一喜,听老板的话,分明已经原谅他了。他一时间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突然扑通跪在老板脚下,感激涕零地说:“老板,我对不住你,是我害了拉拉。这辈子我就是做牛做马,也会把它侍候好的,我、我……”说着,又是悔恨,又是感动,热泪滚滚而下。

杨富贵把他扶起,瞧瞧他,沉吟半晌,这才问道:“阿平,你真的把自己看得这么贱么?竟然连一条狗都比不上?”

阿平怔了怔,羞愧无比地说:“老板,我算什么啊,就是把我卖了,也不值拉拉一个脚趾头。我知道,我欠你的一辈子都还不清了……”

“行了行了。”杨富贵有点厌恶地挥挥手,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当年要是像你这样,把自己看得连狗都不如,也就不会有今天了。”

阿平张着嘴巴,听不懂老板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杨富贵想了想,吩咐道:“你等会下去,把我车后厢的狗先送回我家,找个地方埋了。”

“狗?”阿平吃了一惊,“什么狗?”

杨富贵瞪了他一眼:“拉拉!”

阿平脸色一白:“什么?拉拉死了?”

杨富贵淡淡地说:“这不关你的事,是我刚才亲手打死的。我到处发寻狗启事,就是怕这狗再咬人。这狗日的明明疯了,不结果它,还不知道要给我闯多少祸。”

阿平瞠目结舌,仿佛不认识一样傻看着老板。忽然扑通又跪了下来:“老板,这都怪我,这都怪我啊,你怎么处罚我,我也愿意!”

杨富贵有些恼怒地把他一把扯了起来:“拉拉的死,我不怪你。可要是人死了,我不怪你,天也会怪你!出了事,你为什么不马上找那个受伤的人?这整整两天,你不找人,居然拼命去找一条狗,要不是我在一个垃圾车里发现他,现在恐怕已经没命了。这条人命,就得算在你头上!”

阿平只觉得头脑变成了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地盯着急救室的大门。杨富贵叹息着说道:“你要是及时把他送来医院,人家这条腿能废么?人命关天,你竟然把狗看得比人命还重,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阿平失魂落魄地走下来,打开老板小车的后箱,看见了拉拉的尸体。他突然间百感交集,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把拉拉紧紧抱在怀里,无声地哭了起来。

(节选自《2010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遛狗的问题上,阿平所表现出的“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变着法子”等,足见他是一个奴颜婢膝、毫无自尊可言的保安。

B.在流浪者遭到拉拉攻击时,作者细致地刻画了其动作,如“躲”“抡”“砸”“咬”等,是为了与阿平构成对比,突出狗在阿平心中的重要性。

C.拉拉跑丢后,阿平没有先去找被咬伤的流浪者,而是几乎跑遍了城市去找狗,不仅是因为他认为应该弥补自己的工作过失,更是因为他认为这只价值百万的狗关系着自己的命运和前途。

D.设置情节时,作者使用意外、误解的手法,如吃香喝辣的拉拉竟对半块烧饼感兴趣,来到医院的阿平还误认为是拉拉的腿保不住了。

E.结尾处,杨富贵对阿平说:“行了行了”并“厌恶地挥挥手”,这说明其对阿平的想法和做法,已经十分不满,甚至有解雇阿平的冲动。

2.作者在第1段交代了杨富贵的经历,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3.请简要概括文中阿平的心理变化过程。

4.小说中出现了阿平和杨富贵两个人物,你认为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