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揭示其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深入解读,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

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C“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D“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可能会为文艺作品经典化提供重要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更宽泛,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1.D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评点”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项,曲解文意,是“再创造”而非“深入解读”。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选项D就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2.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原文“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所以选B。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B“更大的弊端”就犯了添枝加叶的错误。 3.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是或然非必然。所以选C。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例如选项C就犯了颠倒是非的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俗话说“病从口入”,这当然是指不能乱吃东西,同时也是提醒大众要注意口腔卫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意识的提高,洁牙已经是一件日常的理所应当的事。

A口腔疾病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和咀嚼发声,而且会加重心脏、关节、肾功能等疾病

B口腔疾病不仅会加重心脏、关节、肾功能等疾病,而且会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和咀嚼发声

C口腔疾病既会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和咀嚼发声,也会加重心脏、关节、肾功能等疾病

D一个人的形象和咀嚼发声会受到口腔疾病的影响,还会加重心脏、关节、肾功能等疾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吉林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日前展开,此次招聘对象是以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为主,若某一单位已有亲属工作,应聘人员必须回避。

B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C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体味“高远境界”“责任使命”“大气格局”的内涵,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

D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查看答案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早听说有1300多年历史的河南烩面面条筋道,汤汁鲜美,配料丰富讲究,堪称中原一绝,今日到郑州一尝,果然________,令人大快朵颐。

②作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倡导者,他________,因地制宜地在后山开垦了半亩菜地,每日在地里劳作后方才进食。

③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A名不虚传   身体力行  鱼目混珠

B名不虚传   以身作则  鱼龙混杂

C名副其实   以身作则  鱼目混珠

D名副其实   身体力行  鱼龙混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诲女知之乎

②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③人皆见之

④小人之过也必文

⑤民信之矣

⑥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⑦闻弦歌之声

⑧是鲁孔丘之徒与

A①③⑤/②④⑥⑧/⑦

B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C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闻斯行诸?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B.其斯之谓与?   陈子禽谓子贡曰

C.思而不学则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赤也惑,敢问。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