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②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③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④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⑤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⑥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直到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因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⑦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更强。

1.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

2.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

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

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1.B 2.C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这是2012重庆高考试题。此题的解答方法是,找出原文语句,然后比对,看其说法是否合理。如原文“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而备选项“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忽视”与“排除”含义不一样。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信息筛选的能力。此题采用否定式命题的方法,备选项中有三项是“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原文“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因祸得福”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也有好的方面,不完全是不良影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此题选出正确的项,那么就要找到三个备选项中不符合文本的推断。A项原文“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不是必然结果。而是说有这方面的可能,但不能绝对说是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B项原文“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备选项偷换概念。D项原文“注意周围的变化、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 脑的活动较少”而不是“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__________。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

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④⑤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再别康桥》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B.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C.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D.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弗雷德•史密斯对快递服务市场精辟独到的分析以及他的非凡的领导能力,他的不可多得的胆识,特别是他孤注一掷地把全部家产投到联邦快递公司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征服了无数精明而狡猾的风险投资大师。

B.岁月留给我们的总是推陈出新的昭示和启迪,当我们再看黄公望那幅声名远扬的《富春山居图》,除了画中令人沉醉的美景之外,自然能体会到画外人的波折坎坷。

C.对此,有评论指出,这意味着将来所有地方的红头文件,都要放在宪法的尺子下量一量,看文件是否存在越权,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是否在现实中被形形色色的“土政策”架空。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马年央视春晚中,四川歌手王铮亮的这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也在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热议。

有网友评价:时间去哪儿了?青春去哪儿了?我只知道,岁月磨砺过后,每一个人,都有一本满满的回忆。

也有网友感慨:时间真是个美丽的东西,带走了人的一生,却从来不问人愿不愿意。

更有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上反思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忙得没时间打扮自己,忙得没时间买漂亮的衣服,忙得没时间陪父母,忙得没时间对自己好一点,到底在忙些什么连自己都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

对于“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问题,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