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陈与义(1090—1138),南宋诗人。本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

1.颔联运用了多种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尾联最后一句中的“悲”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1. ①对比。通过对燕子经受不住风雨的打击而海棠却经雨不谢的描写,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像燕子类的朝廷小人的憎恶和谴责。突显了对像海棠类的气节高尚者的崇敬和称颂。 ②比喻。燕子喻趋炎附势,苟且偷安之人,海棠喻志趣高洁,气节高尚之人。含蓄的表达了对前者的憎恨,对后者的崇敬。 ③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二月风雨,连绵不断,燕子弱不禁风,海棠却经雨不谢。通过此景,寄寓诗人对失节者的厌恶和对守节者的肯定。(注:把对燕子的描写理解为诗人的自况——孤苦无依,漂泊不定亦可。) 2. ①悲国家“天翻地覆”,国破家亡,草木无知,春色依旧,让人悲痛。 ②悲自己“齿豁头童”,诗人早衰多病,又不能为主前驱,无法挽救时局,除了遥祝圣明,还能有何作为? ③还悲自己漂泊在外,四顾无依,令人悲伤。 ④悲小人趋炎附势,苟且偷安,使人悲愤。 【解析】 试题分析: 1.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乐景写哀情,用鸟语花香来衬托自己的怅惘,情景交融。此题主要是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细致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从“悲国家”“悲自己”“悲小人”等方面作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岊,字子云,府州府谷人,有胆略,善骑射。天圣中,西夏观察使阿遇有子来归。阿遇寇麟州,虏边户,约还子然后归所虏。麟州还其子,而阿遇辄背约。安抚使遣岊诘问,岊径造帐,以逆顺谕阿遇,阿遇语屈,留岊共食。阿遇袖佩刀,贯大脔啖岊,岊引吻就刀食肉,无所惮。阿遇复弦弓张镞,指岊腹而彀,岊食不辍,神色自若。阿遇抚岊背曰:“真男子也。”翌日,又与岊纵猎,双兔起马前,岊发两矢,连毙二兔。阿遇惊服,遗岊橐驼壮者七十余,悉归所虏。

元昊犯鄜延,时敌骑方炽,中人促赐军衣,至麟州,不得前。康德舆掌军马司事,遣岊驰骑五十往护之。至青眉浪,遇贼接战,流矢贯双颊,岊拔矢,斗愈力,夺马十二匹而还。贼兵攻府州甚急,城西南隅庳下,贼将登,众嚣曰:“城破矣!”岊乘陴大呼搏贼,贼稍却,飞矢中右目,下身被三创,昼夜督守。又帅死士开关,护州人汲于河,讫围解,城中水不乏,以劳,迁右班殿直。然贼尝往来邀夺馈运,以岊为麟、府州道路巡检。至深柏堰,遇贼数千,分兵追击,斩首百余级,夺兵械、马牛数百。近郊民田,比秋成未敢获,岊以计干张亢,得步卒九百人护之,大败贼于龙门川。从诸将通麟州粮道,破贼于柏子砦。改左班殿直。

内侍宋永诚传诏砦下,岊护永诚,遇贼三松岭。贼以精骑挑战,矢中岊臂,犹跃马左右驰射,诸将乘胜而进,贼皆弃溃。贼破丰州,岊与诸将一日数战,破容州刺史耶布移守贵三砦,俘获万计。迁礼宾副使。

张亢修并砦堡障,初议置安丰砦于石台神,岊以为非要害之地,遂徙砦于生地骨堆以扼贼。左右亲信咸曰:“擅易砦地可乎?”岊曰:“苟利国家,得罪无憾也。”卒易之。已而本道上言,左迁绛州兵马都监。二州未解严,复麟府驻泊都监,屯安丰。累迁洛苑使。尝从数骑夜入羌中侦机事,既还,羌觉追之,岊随羌疾驰,效羌语,与羌俱数里,乃得脱。前后数中流矢,创发臂间,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五》,有删节)

【注】

张岊(音jié)。

庳:低矮;

砦:同“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岊径造帐           造:建造

B指岊腹而彀         彀:张满弓

C讫围解             讫:通“迄”到

D下身被三创         被:遭受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张岊胆略过人的一组是

引吻就刀食肉,无所惮。

②岊发两矢,连毙二兔

③飞矢中右目,下身被三创

④岊拔矢,斗愈力,夺马十二匹而还

⑤遂徙砦于生地骨堆以扼贼

⑥岊随羌疾驰,效羌语,与羌俱数里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夏观察使阿遇违背与宋达成的约定,张岊奉命前往对其晓以利害,终使阿遇理屈词穷,如实履行约定。

B西夏军侵犯鄜延,气焰嚣张,张岊率领五十个骑兵前往麟州护送到前线赏赐军衣的宦官。

C张岊在、府州道路巡检任上,曾率兵大败前来抢夺粮草的贼人,并最终与诸将一同打通了粮道。

D张岊心怀国家,为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荣辱,因擅自改变营寨地点,而遭到贬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阿遇惊服,遗岊橐驼壮者七十余,悉归所虏。

2近郊民田,比秋成未敢获,岊以计干张亢,得步卒九百人护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色彩是工笔花鸟画的主要形式要素之一,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对于色彩的认知和使用更是具有独到之处。

古老的东方哲学使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语言烙上了浓郁的东方神韵。中国人认为色彩是从天地阴阳而化生五色,即由黑白二基色衍生出青、赤、黄、白、黑五彩,循道从玄,扑朔迷离。在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融合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五色审美体系。这五色即赤、黄、青、白、黑,建立在中国阴阳五行哲学原则之上,是对大千世界五颜六色的归类,具有象征寓意的五种颜色,是中国艺术家描绘宇宙万物之华表,寓意万物之情性的心象色彩。白、黑是色彩的两级,色亮之极为白,色暗之极则为黑。这正是体现色彩的阴阳观,它包容了西方色彩学对于色彩明度与色彩纯度的认识,又更加强调色彩的自律性表现。所以,中国的五色色彩学,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析】
在空间方位上,五色分别代表东、南、中、西、北;在人类感觉能力上,代表视觉、语言、思维、听觉、表情,等等。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概括讲是以“随类赋彩”为理论基础,“悟得活用”为运用灵魂的。中国人对色彩感觉的敏锐与丰富,无异于其它民族,但受先秦哲学的影响,古代中国人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浸润着哲学的色彩,使中国绘画的色彩学与以光学诞生出的西方色彩科学有着本质的差异。西方色彩学强调光对于色彩的作用,中国的色彩观则强调白、黑对于青、黄、赤三大色系的影响,以构成丰富的色彩世界。中国画家认为色彩本身并不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而是按照阴阳五行之理生成变化事物的表象。“随类赋彩”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仅是对自然物象之固有颜色的涂抹,而是把色彩感觉夸张和理想化,用经过归类的相对单纯的虚拟的类似色作为状物的手段。宋代工笔的折枝花卉不求固有色、条件色和光源色三者关系的写实,建立在因色而类的基础上。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中又按照“悟得活用”的要求,在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真切、全面的了解和体悟的基础上,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精神本质,并按照工笔花鸟画形式构成的规律,给予灵活的色彩表现,使之更富于主观意味。中国画家较多重视色彩在绘画上的作用,一是为了加强表现对象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了加强作品所要求的情调、气氛。有时大胆用富丽的对比色追求装饰效果形成了工笔重彩这种形式。

  总之,宋人工笔花鸟画精于布色,注重色彩的协调和整一性,于单纯中求丰富,对比中求统一。色彩烘染明艳而稳重,富丽而微妙,饱满而克制,在绢本上的丝质、色粉的厚薄、水分的干湿之间,衍化出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境界。其设色的特点是纯而不怯,鲜而不火,艳而不俗,给人以瑰丽沉着,净秀文雅之美,同时具有庄重高贵和富于装饰的东方传统色彩风貌,其水平是相当高的,是具备了性格和修养的,它是被理想化了的色彩,是感性的色彩,是被文化熏陶了的色彩。宋人花鸟这种“淡逸而不入于轻薄,沉厚而不流于郁滞”的色彩表现,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追求。

(节选自巫极<<传统哲学对宋人花鸟画色彩的欣赏分析>>,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五色色彩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色是从天地阴阳而化生,以黑白为二基色衍生出青、赤、黄、白、黑五彩,循道从玄,扑朔迷离。在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相互影响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五色审美体系。

B.中国艺术家运用具有象征寓意的五种颜色描绘宇宙万物寓意万物之性情并在中国阴阳五行哲学原则上对大千世界的五颜六色归类。

C.体现色彩的阴阳观具有西方色彩学对于色彩明度与色彩纯度的认识,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异。西方色彩学强调光对于色彩的作用,中国的色彩观则强调白、黑对于青、黄、赤三大色系的影响。

D在空间方位上,五色分别代表东、南、中、西、北;在人类感觉能力上,代表视觉、语言、思维、听觉、表情,这就是我们理解的中国五色色彩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受先秦哲学的影响,中国人对色彩感觉的敏锐与丰富,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浸润着哲学的色彩,中国画家认为色彩本身并不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而是按照阴阳五行之理生成变化事物的表象。

B.宋代工笔花鸟画在对自然物之固有颜色进行涂抹的同时 把色彩感觉夸张和理想化,对描摹的事物运用归类的相对单纯的虚拟的类似色进行表现。

C.在色彩应用中宋代工笔花鸟画要求,在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真切、全面的了解和体悟的基础上,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精神本质,并按照工笔花鸟画形式构成的规律,给予灵活的色彩表现。

D为了加强表现的对象以及加强作品所要求的情调、气氛中国画家理性与感性结合重视色彩的绘画作用形成了工笔重彩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老的东方哲学尤其是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融合使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语言烙上了浓郁的东方神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B.宋代工笔的折枝花卉不求固有色、条件色和光源色三者关系的写实而是,建立在因色而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宋人花鸟画讲究随类赋彩,根据不同事物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着色方式。

C.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境界正是中国花鸟画精于布色,注重色彩的协调和整一性,于单纯中求丰富,对比中求统一的最好体现。

D宋人的色彩表现是被理想化了的色彩,是感性的色彩,是被文化熏陶了的色彩,具备了性格和修养,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追求。

 

查看答案

结合《种树郭橐驼传》,联系生活实际,请以“种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①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①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

②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注释】①用事者:当权的人。此处指坚持朝政变革的王叔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1)士乃见节义(        

(2)无辞以其大人(        )

2.对“虽重得罪,死不恨”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再加一重罪,死了也没有遗憾。

B虽然再次获罪,死了也不怨恨。

C.虽然重新获罪,死了也没有遗憾。

D即使再加一重罪,死了也不怨恨。

3.文中划线句是成语“           ”的出处,

现常用来比喻                                     

4.结合第②段,谈谈柳宗元的为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        ,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唐代“          ”的领袖,对推动唐代散文革新起了重要作用。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2)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         

(3)官命促尔耕,尔植(         

(4)字幼孩,遂而鸡豚(          )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4.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者的一项(      )

A瘘,隆然伏行

B甚善,名我固当

C且硕茂,以蕃

D.驼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5.以第③段为例,简要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