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学期开始,王明下决心,苦学九个月,苦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学期开始,王明下决心,苦学九个月,苦战280天,拼尽全力达到梦想,回馈关爱鼓励自己的家人、师长。

B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发布报告,事故区域周边检测数据显示,空气质量处于二级良,属于正常水平,不会对群众身体产生影响。

C无论你是在超市购物,和到个体摊位买东西,货物清一色都是韩国商品,并且绝无假货,卖假货的一旦被查出来,当事者会被依法治得倾家荡产。

D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2014年在韩国仁川举办的第17届亚洲运动会成为历届亚运会中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D 【解析】 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 “达到梦想” B 残缺,谁发布报告 C 关联词错用,位置不对,中途易辙。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此题选项A“达到梦想”搭配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量的古诗,存在糟粕,参差不齐,但这个唐诗选本做到了      ,使读者能用很少时间领略唐代诗歌的精华。

从具体事实中概况理论时,必须下一番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制作功夫。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楚才、吴调候叔侄所编选的一部历代散文集,编者是从文学角度、思想角度,在浩瀚的文海中,经过认真选取而编辑成集的,真可谓       

A去粗取精 披沙拣金 掇菁撷华

B披沙拣金 掇菁撷华 去粗取精

C披沙拣金 去粗取精 掇菁撷华

D掇菁撷华 披沙拣金 去粗取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世界政坛采访之母

《纽约时报》9月16日的讣闻版,占据了显著版面位置的,是一位77岁名叫法拉奇的意大利女人。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家私人诊所里,当地时间9月14日夜晚,这位“世界第一女记者”死于癌症。

她一生中与数十位世界风云人物交锋。《洛杉矶时报》把她称作为“没有一个世界大人物会对她说不的记者”。

据称美国新闻专业的一些教科书中有“法拉奇式采访”这样的术语。“她能钻进每个采访对象的心灵深处询问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决定……她用尖叫和争吵来获取更多的事实真相。”她未经授权的传记作者圣·阿里科说。

而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她的著作“被一些新闻从业者当作’圣经’”。有评论认为,她给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闻界,带来一种“记者的风范”,一种样式,一种精神,甚至一种价值。

这个不到160米的女人,不惮于挑战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华盛顿邮报》形容她“剥光了”这些大权在握者,将他们“刺激出少有的坦白和情绪爆发”。而《洛杉矶时报》则称“她把领袖们逼到角落里”。

1972年,当时世界政坛的超级明星基辛格,便在她的穷追拷问下,公开承认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是一场无用的战争。她甚至“你是尼克松精神上的奶妈”这样的评语当面扔给了基辛格。而在一系列设计精巧的提问抛出后,这位政坛老手终于说漏了嘴,按捺不住得意地宣称,他之所以成为风云人物,甚至似乎比总统尼克松还要有名,是因为“我总是单枪匹马地行事”,美国人喜欢“那些总是独来独往的牛仔”。“牛仔论”引起美国舆论大哗。按基辛格回忆,尼克松非常生气,一度拒绝见他。

这是法拉奇的风格:不厌其烦地挖掘大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究他们的真实动机。这次采访后来被基辛格称为“我与媒体人士最灾难性的一次谈话”。

她的采访甚至是挑衅式的。1979年她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不得不像伊斯兰妇女一样裹上长袍,这令她感到羞辱采访中,她无礼地问:“如果你也穿着长袍,你怎么游泳?”霍梅尼回答:“我们的风俗不关你的事。如果你不喜欢伊斯兰服装,没人强迫你穿。因为伊斯兰服装是给那些良好端庄的年轻女士们穿的。”“你真是太好了!”法拉奇叫了起来,“既然你这么说了,我立刻把这愚蠢的、中世纪的破衣服脱下来。”说完她一把把长袍扯了下来。霍梅尼被激怒了,他“像猫一样敏捷”地跳了起来,撇下她走了。不过很快,他又约见了她,继续被中断的采访。据法拉奇回忆,这次,当他看到她时,他先是微笑,再是大笑。霍梅尼的儿子在采访结束时对法拉奇耳语道:“相信我,我从没见父亲大笑过。”

她有极大的勇气,敢于对任何人说出任何她想说的话。这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酷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近似原始的生气,成就了她的采访。

1929年,法拉奇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弥漫着反抗情绪的佃工木匠家里,法拉奇10岁起就“参加了革命”,给抵抗运动防风、传递情报,还曾把逃出法兰西斯魔掌的盟军士兵领到安全地带。渴望自由的父母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坚毅的性格,1943年9月盟军轰炸佛罗伦萨时,法拉奇随父母躲在教堂里,轰炸开始后,14岁的她吓得哭了起来,这时父亲走过来,照她脸上就是一个重重的耳光,还紧盯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训斥:“女孩子不要哭,也不许哭!”从此,法拉奇与眼泪彻底绝缘。

21岁那年,她受雇于《欧洲人》杂志。一度,她被派去好莱坞采访明星们。后来,她成了战地记者,奔波于世界各地战火中,从越南到中国到拉美再到南非,她还采访过世界政坛风云人物,以及受到全世界敬重的我国领导人邓小平。这些采访后来被法拉奇本人汇集出版,书名为《采访历史》。

她两次获得圣 文森特新闻奖,一次获得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她还获得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这些丰富的经历与她的成功相互交织,才塑造出了明星般的奥莉亚娜 法拉奇。

相关链接:

法拉奇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她以独特的采访风格和独具个性的文学创作,在新闻界取得骄人的成绩,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

正如《纽约时报》在法拉奇的讣闻中所说:“奥莉亚娜 法拉奇是一个善于解剖权威的采访者,一个善于打碎偶像却让自己成为偶像的记者。”

“作为一个女人,你得更激烈地战斗。也就是更多地观察,更多地思考和创造。”二战的惨痛回忆使法拉奇一直无法摆脱法西斯的阴影,她厌恶德国,厌恶法西斯和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

“无论是战争时期,或是和平时期,我都忠于自己的原则,为了自由,为了反抗各种形式的专制主义而奋斗不已。”1993年法拉奇在中国采访时如是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法拉奇能够成功采访世界风云人物,和她个人综合素养有关,也离不开她的努力,她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详细研究采访对象所在国的历史、政治、经济与外交现状,以及采访对象的背景和气质等等。

B《华盛顿邮报》发文称“她能钻进每个采访对象的心灵深处询问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决定……”,这些评语折射出法拉奇思想的深度。

C她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彼此之间产生了不愉快。不过很快,他又约见她,继续被中断的采访。这次,当看见她时,霍梅尼先是微笑,再是大笑。表明霍梅尼觉得法拉奇有个性,认为采访颇为痛快。

D年少的法拉奇因盟军的轰炸而痛哭,她脾气暴躁的父亲,却给她一记耳光,还盯着她的眼睛训斥她,这让她记住了仇恨。

E“凭自己的良心说话”,按照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去报道新闻人物和事件,她有极大的勇气,敢于对任何人说出任何她想说的话,这种个性天然的展示,给新闻界带来一种样式,一种精神,甚至一种价值。

2.材料详细介绍法拉奇采访基辛格和霍梅尼的趣事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析。

3.结合材料,概况分析奥莉娅娜·法拉奇采访的特点。

4.奥莉娅娜·法拉奇成为“世界政坛采访之母”,结合文本谈谈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就其一点联系现实阐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蚊刑

孙方友

陈州城四周皆是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

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

每到夏日傍晚,陈州内外便火艾熏天。外埠人进陈州,必得先经得起火艾薰,要不,你就无法呆下去。洗澡要带火艾,一手举着在头上绕圈儿,一手搓灰洗身,稍慢一时,便黑压压落满前胸后背,搭手一拍,鲜血满掌。晚间大解,更需火艾,一手提裤脱裤,一手拿火艾身前身后甩。若不然,落下黑麻麻一层,屁股当即要“肥”一圈儿。更可怕的是叮了人的要害。那玩艺儿最怕叮,肿得透明,屙尿也要滴湿鞋。据传当年包公下陈州就曾受过此苦。好在人们不愿朝清官身上泼黑,于是未见诸文字,只是口传而已。因而,此地火艾有价钱。

先前的时候,陈州一直为府。不知何朝何代,降为县。首任知县姓贾,至于叫贾什么,已无从考究。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

火艾生意,扎本小,获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见钱眼开,便偷做。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

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时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

有时候,贾知县也用此刑法严惩土匪和惯偷。偷偷倒卖火艾的商人和村民虽然对贾某奈何不得,但土匪们却不是好惹的。土匪们扬言,若有一天活捉贾知县,一定要为弟兄们雪耻。

这一年七月,一队土匪夜袭县城,果真绑走了贾知县。到了一处,众匪推出贾知县。匪首望了望一县之长,冷笑一声,当即命令,用蚊刑。

几个匪徒应声把贾知县的衣服扒了个净光,知县又白又胖,如同刚褪净的肥猪。一匪徒照腚一掌,脆响。众匪大乐,细看父母官,仍气宇轩昂,不屑一顾。匪首大怒,高喝:“上刑!”众匪应声而动,把知县缚了,搁到船板上,送到湖中。

时处盛夏,蚊虫极多。月光下,众匪坐在吊了帐子的大船上,喝酒吃肉,笑看贪官丧九泉,那贾知县身上早已落满了蚊虫,里三层外三层,如蜂房一般。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

……那知县如死了般一动不动,直到天明。众匪以为知县已亡,给他松了绳索。没想他突起,虽然眼肿脸胖,竟没死。众匪惊诧,问:“你怎么没死?”

知县笑道:“蚊子,懒虫也,吃饱喝足便是睡觉。吾一夜如眠,怕的就是惊动他们。这样一来,后边的蚊子过不来,趴在身上的已喝饱,是它们保全了我!说出道理来怕你们不懂,这就叫逆来顺受!”

“胡扯!”匪首怒吼,“我们兄弟为何叮死了?”

这就怪他们自己了!蚊刑中有明文规定:天明不死者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

众匪惊叹。匪首顿悟,当下就放了贾知县。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介绍的是清末发生在陈州的故事,首先介绍说明“蚊刑”起源的地方、产生原因、发展,然后用细节描写介绍蚊刑的特点,详细描写贾知县受刑过程。同时,作者在文中设置悬念,暗示小说结尾的必然性。

B小说语言独具特色。文白相间,娓娓道来,文言与方言相结合。如“陈州城四周皆是……素有水城之誉。湖内蒲草丛丛…,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落下黑麻麻一层,屁股当即要一圈儿…”很让人回味。

C蚊刑规定“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时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由此看出,贾知县制定刑法公正客观,法制有方。

D小说举包公这个例子,是说外埠人进入陈州的遭遇,证明陈州花蚊的厉害,增加了作品的可信度,包公和贾知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包公对“花脚蚊子”也无可奈何,暗示政局黑暗。

E本文哲理性强,文化底蕴深厚,富有传奇色彩。文章中贾知县说的“逆来顺受”,作者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暗示主题。

2.这篇小说结构精巧,前后勾连严密合理,请简要概况分析。

3.概况分析“贾知县”的形象特点。

4.有人说,土匪悟道放了贪官是全文一大败笔,也有人认为贪官不死是作者的一大创造,你的观点如何,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角度,红白映衬的描写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                      。”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两句劝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襟,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离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注:穆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唐太宗大历五、六年间(770-771),刘长卿曾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活动于湖南、湖北。他的诗多作于安史之乱后。

1.颔联被称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语言和手法角度赏析。

2.全诗流露出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