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世界政坛采访之母 《纽约时报》9月16日的讣闻版,占据了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世界政坛采访之母

《纽约时报》9月16日的讣闻版,占据了显著版面位置的,是一位77岁名叫法拉奇的意大利女人。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家私人诊所里,当地时间9月14日夜晚,这位“世界第一女记者”死于癌症。

她一生中与数十位世界风云人物交锋。《洛杉矶时报》把她称作为“没有一个世界大人物会对她说不的记者”。

据称美国新闻专业的一些教科书中有“法拉奇式采访”这样的术语。“她能钻进每个采访对象的心灵深处询问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决定……她用尖叫和争吵来获取更多的事实真相。”她未经授权的传记作者圣·阿里科说。

而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她的著作“被一些新闻从业者当作’圣经’”。有评论认为,她给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闻界,带来一种“记者的风范”,一种样式,一种精神,甚至一种价值。

这个不到160米的女人,不惮于挑战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华盛顿邮报》形容她“剥光了”这些大权在握者,将他们“刺激出少有的坦白和情绪爆发”。而《洛杉矶时报》则称“她把领袖们逼到角落里”。

1972年,当时世界政坛的超级明星基辛格,便在她的穷追拷问下,公开承认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是一场无用的战争。她甚至“你是尼克松精神上的奶妈”这样的评语当面扔给了基辛格。而在一系列设计精巧的提问抛出后,这位政坛老手终于说漏了嘴,按捺不住得意地宣称,他之所以成为风云人物,甚至似乎比总统尼克松还要有名,是因为“我总是单枪匹马地行事”,美国人喜欢“那些总是独来独往的牛仔”。“牛仔论”引起美国舆论大哗。按基辛格回忆,尼克松非常生气,一度拒绝见他。

这是法拉奇的风格:不厌其烦地挖掘大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究他们的真实动机。这次采访后来被基辛格称为“我与媒体人士最灾难性的一次谈话”。

她的采访甚至是挑衅式的。1979年她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不得不像伊斯兰妇女一样裹上长袍,这令她感到羞辱采访中,她无礼地问:“如果你也穿着长袍,你怎么游泳?”霍梅尼回答:“我们的风俗不关你的事。如果你不喜欢伊斯兰服装,没人强迫你穿。因为伊斯兰服装是给那些良好端庄的年轻女士们穿的。”“你真是太好了!”法拉奇叫了起来,“既然你这么说了,我立刻把这愚蠢的、中世纪的破衣服脱下来。”说完她一把把长袍扯了下来。霍梅尼被激怒了,他“像猫一样敏捷”地跳了起来,撇下她走了。不过很快,他又约见了她,继续被中断的采访。据法拉奇回忆,这次,当他看到她时,他先是微笑,再是大笑。霍梅尼的儿子在采访结束时对法拉奇耳语道:“相信我,我从没见父亲大笑过。”

她有极大的勇气,敢于对任何人说出任何她想说的话。这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酷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近似原始的生气,成就了她的采访。

1929年,法拉奇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弥漫着反抗情绪的佃工木匠家里,法拉奇10岁起就“参加了革命”,给抵抗运动防风、传递情报,还曾把逃出法兰西斯魔掌的盟军士兵领到安全地带。渴望自由的父母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坚毅的性格,1943年9月盟军轰炸佛罗伦萨时,法拉奇随父母躲在教堂里,轰炸开始后,14岁的她吓得哭了起来,这时父亲走过来,照她脸上就是一个重重的耳光,还紧盯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训斥:“女孩子不要哭,也不许哭!”从此,法拉奇与眼泪彻底绝缘。

21岁那年,她受雇于《欧洲人》杂志。一度,她被派去好莱坞采访明星们。后来,她成了战地记者,奔波于世界各地战火中,从越南到中国到拉美再到南非,她还采访过世界政坛风云人物,以及受到全世界敬重的我国领导人邓小平。这些采访后来被法拉奇本人汇集出版,书名为《采访历史》。

她两次获得圣 文森特新闻奖,一次获得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她还获得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这些丰富的经历与她的成功相互交织,才塑造出了明星般的奥莉亚娜 法拉奇。

相关链接:

法拉奇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她以独特的采访风格和独具个性的文学创作,在新闻界取得骄人的成绩,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

正如《纽约时报》在法拉奇的讣闻中所说:“奥莉亚娜 法拉奇是一个善于解剖权威的采访者,一个善于打碎偶像却让自己成为偶像的记者。”

“作为一个女人,你得更激烈地战斗。也就是更多地观察,更多地思考和创造。”二战的惨痛回忆使法拉奇一直无法摆脱法西斯的阴影,她厌恶德国,厌恶法西斯和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

“无论是战争时期,或是和平时期,我都忠于自己的原则,为了自由,为了反抗各种形式的专制主义而奋斗不已。”1993年法拉奇在中国采访时如是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法拉奇能够成功采访世界风云人物,和她个人综合素养有关,也离不开她的努力,她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详细研究采访对象所在国的历史、政治、经济与外交现状,以及采访对象的背景和气质等等。

B《华盛顿邮报》发文称“她能钻进每个采访对象的心灵深处询问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决定……”,这些评语折射出法拉奇思想的深度。

C她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彼此之间产生了不愉快。不过很快,他又约见她,继续被中断的采访。这次,当看见她时,霍梅尼先是微笑,再是大笑。表明霍梅尼觉得法拉奇有个性,认为采访颇为痛快。

D年少的法拉奇因盟军的轰炸而痛哭,她脾气暴躁的父亲,却给她一记耳光,还盯着她的眼睛训斥她,这让她记住了仇恨。

E“凭自己的良心说话”,按照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去报道新闻人物和事件,她有极大的勇气,敢于对任何人说出任何她想说的话,这种个性天然的展示,给新闻界带来一种样式,一种精神,甚至一种价值。

2.材料详细介绍法拉奇采访基辛格和霍梅尼的趣事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析。

3.结合材料,概况分析奥莉娅娜·法拉奇采访的特点。

4.奥莉娅娜·法拉奇成为“世界政坛采访之母”,结合文本谈谈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就其一点联系现实阐述。

 

1.A3分;E2分;C1分。 2.材料详细介绍奥利亚娜采访趣事的作用是: ①呼应标题;采访世界政坛人物; ②体现其采访风格;直率辛辣犀利; ③突出传主形象;勇敢坚毅,敢于对于任何人说出她想说的话,忠于自己的原则,为了自由,为了反抗各种形式的专制主义而工作着。 ④行文有趣,有起伏,增加阅读兴趣。(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3.结合材料,概括奥利亚娜采访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①语音独具特点;坦诚率真、尖锐、犀利、咄咄逼人,一针见血; ②问题直击心灵;挖掘大人物内的心世界,探究他们的真实动机,穷追严拷。 ③思维缜密;设计精巧的提问,轰炸般的盘问。 ④有力控制采访局面;对采访局面的积极把握、对采访话题的主动控制。 ⑤以平等的视角对待采访者,尽管采访的大多是政坛风云人物,但从不卑。(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4.内因——(答对两点给3分)个人品性:坦诚、勇敢、坚毅人生追求:人类的平等和自由,反对专制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努力战斗:奔波于世界各地的战火中,成为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作家,小说家外因——(答对两点给3分)家庭影响:法拉奇出生一个弥漫着反抗情绪的家里,渴望自由的父母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坚毅的性格;人生经历:年少时经历二战,成年后受雇于《欧洲人》杂志,采访明星,后来成为战地记者;社会环境:二战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促成她追求和平自由;世界政坛风云变幻,提供机遇,创造条件。联系现实 【解析】 试题分析: 1.B张冠李戴 C“认为采访颇为痛快”不妥 D“这让她记住了仇恨”错。应该是学会了坚强。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BCD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注意答出结构的作用和反应传主的性格特征,再从读者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呼应标题”“突出传主形象”“行文有趣”。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注意文本的性质是人物传记,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品质;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靠头的作用时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升华主旨。还要考虑表达方式的转换手法有抒情、议论的色彩。此题主要是“呼应标题”“突出传主形象”“行文有趣”。 3.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语音独具特点”“问题直击心灵”“思维缜密”“控制采访局面”“以平等的视角对待采访者”的角度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奥莉娅娜•法拉奇采访的特点”,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语音独具特点”“问题直击心灵”“思维缜密”“控制采访局面”“以平等的视角对待采访者”的角度进行概括。 4.注意从内因、外因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二者综合,注意从内因、外因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蚊刑

孙方友

陈州城四周皆是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

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

每到夏日傍晚,陈州内外便火艾熏天。外埠人进陈州,必得先经得起火艾薰,要不,你就无法呆下去。洗澡要带火艾,一手举着在头上绕圈儿,一手搓灰洗身,稍慢一时,便黑压压落满前胸后背,搭手一拍,鲜血满掌。晚间大解,更需火艾,一手提裤脱裤,一手拿火艾身前身后甩。若不然,落下黑麻麻一层,屁股当即要“肥”一圈儿。更可怕的是叮了人的要害。那玩艺儿最怕叮,肿得透明,屙尿也要滴湿鞋。据传当年包公下陈州就曾受过此苦。好在人们不愿朝清官身上泼黑,于是未见诸文字,只是口传而已。因而,此地火艾有价钱。

先前的时候,陈州一直为府。不知何朝何代,降为县。首任知县姓贾,至于叫贾什么,已无从考究。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

火艾生意,扎本小,获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见钱眼开,便偷做。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

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时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

有时候,贾知县也用此刑法严惩土匪和惯偷。偷偷倒卖火艾的商人和村民虽然对贾某奈何不得,但土匪们却不是好惹的。土匪们扬言,若有一天活捉贾知县,一定要为弟兄们雪耻。

这一年七月,一队土匪夜袭县城,果真绑走了贾知县。到了一处,众匪推出贾知县。匪首望了望一县之长,冷笑一声,当即命令,用蚊刑。

几个匪徒应声把贾知县的衣服扒了个净光,知县又白又胖,如同刚褪净的肥猪。一匪徒照腚一掌,脆响。众匪大乐,细看父母官,仍气宇轩昂,不屑一顾。匪首大怒,高喝:“上刑!”众匪应声而动,把知县缚了,搁到船板上,送到湖中。

时处盛夏,蚊虫极多。月光下,众匪坐在吊了帐子的大船上,喝酒吃肉,笑看贪官丧九泉,那贾知县身上早已落满了蚊虫,里三层外三层,如蜂房一般。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

……那知县如死了般一动不动,直到天明。众匪以为知县已亡,给他松了绳索。没想他突起,虽然眼肿脸胖,竟没死。众匪惊诧,问:“你怎么没死?”

知县笑道:“蚊子,懒虫也,吃饱喝足便是睡觉。吾一夜如眠,怕的就是惊动他们。这样一来,后边的蚊子过不来,趴在身上的已喝饱,是它们保全了我!说出道理来怕你们不懂,这就叫逆来顺受!”

“胡扯!”匪首怒吼,“我们兄弟为何叮死了?”

这就怪他们自己了!蚊刑中有明文规定:天明不死者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

众匪惊叹。匪首顿悟,当下就放了贾知县。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介绍的是清末发生在陈州的故事,首先介绍说明“蚊刑”起源的地方、产生原因、发展,然后用细节描写介绍蚊刑的特点,详细描写贾知县受刑过程。同时,作者在文中设置悬念,暗示小说结尾的必然性。

B小说语言独具特色。文白相间,娓娓道来,文言与方言相结合。如“陈州城四周皆是……素有水城之誉。湖内蒲草丛丛…,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落下黑麻麻一层,屁股当即要一圈儿…”很让人回味。

C蚊刑规定“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时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由此看出,贾知县制定刑法公正客观,法制有方。

D小说举包公这个例子,是说外埠人进入陈州的遭遇,证明陈州花蚊的厉害,增加了作品的可信度,包公和贾知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包公对“花脚蚊子”也无可奈何,暗示政局黑暗。

E本文哲理性强,文化底蕴深厚,富有传奇色彩。文章中贾知县说的“逆来顺受”,作者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暗示主题。

2.这篇小说结构精巧,前后勾连严密合理,请简要概况分析。

3.概况分析“贾知县”的形象特点。

4.有人说,土匪悟道放了贪官是全文一大败笔,也有人认为贪官不死是作者的一大创造,你的观点如何,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角度,红白映衬的描写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                      。”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两句劝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襟,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离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注:穆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唐太宗大历五、六年间(770-771),刘长卿曾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活动于湖南、湖北。他的诗多作于安史之乱后。

1.颔联被称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语言和手法角度赏析。

2.全诗流露出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贾曾,河南洛阳人也。父言忠,乾封中为侍御史。时朝廷有事辽东,言忠奉使往支军粮。及还,高宗问以军事,言忠画其山川地势,及陈辽东可平之状,高宗大悦。又问诸将优劣,言忠曰:“李绩先朝旧臣,圣鉴所悉。庞同善虽非斗将,而持军严整,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高侃俭素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持重,有统御之才,然颇有忌前之癖。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莫过于李绩者。”高宗深然之。累转吏部员外郎。坐事左迁邵州司马,卒。

曾少知名。景云中,为吏部员外郎。玄宗在东宫,盛择宫僚,拜曾为太子舍人。时太子频遣使访召女乐,命宫臣就率更署阅乐,多奏女妓。曾启谏曰:

臣闻作乐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咸》、《英》有节,妇人媟黩(xiè dǔ),无豫其间。昔鲁用孔子,几至于霸,齐人惧之,馈以女乐,鲁君既受,孔子所以行。戎有由余,兵强国富,秦人反间,遗之女妓,戎王耽悦,由余乃奔。良以妇人为乐,蛊惑丧志,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内颙颙,瞻仰德化。而渴贤之美,未被于民心;好妓之声,或闻于人听。伏愿下教令,发德音,屏倡优,敦《雅》、《颂》,率更女乐,并令禁断,诸使采召,一切皆停。则朝野内外,皆知殿下放郑远佞,辉光日新,凡在含生,孰不欣戴。

太子手令答曰:“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俄特授曾中书舍人。曾以父名忠,固辞。乃拜谏议大夫、知制诰。

开元初,复拜中书舍人,曾又固辞,议者以为中书是曹司名,又与曾父音同字别,于礼无嫌,曾乃就职。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见知,时人称为苏贾。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玄宗念旧,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吏,入拜光禄少卿,迁礼部侍郎。十五年卒。

——《旧唐书•文苑中•贾曾传》

1.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B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C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D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2.下列对原文加点字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位的人。历历代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B.倡,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汉•司马迁任安书》之先,非有剖符丹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戏弄倡优所蓄,流之所轻也。”《琵琶》中的琵琶女属于这类人。

C郑,《论语卫灵公》“乐则《《舞放郑声,远佞人,郑淫,佞人殆”。后郑”弃绝淫靡音。

D籍,指法典籍等重要文献是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名录之总称,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资治通鉴史学典籍,《经注》地学典籍。

3.下列对原文的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曾的父亲贾言忠,奉命为战事给付军粮,回来后,皇帝询问战事细情,言忠把那里的山川地形都画了出来,说到了辽东可平定情况,皇帝很高兴:言忠对各个大臣的分析评价客观中肯,高宗非常同意他的分析。

B.玄宗做太子的时候,喜欢歌舞伎,命大臣每天去检查音乐,多进献乐女,贾曾多次上书劝止,引经据典,言好舞乐的处,辞意中,玄宗接受劝谏。

C.贾曾在劝谏玄宗时,以鲁国西戎为例,说明君王耽于女乐,小则贤臣背离,重则危及国家存亡。以妇人为乐,能引起国乱民情况发生。

D贾曾两次被授做中书舍人官职,皆因犯父而推辞,第二次推辞时,大家认为官职名与他父亲名音同字不同,于礼没什么妨碍他才就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鲁用孔子,几至于霸,齐人惧之,馈以女乐,鲁君既受,孔子所以行。

(2)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见知,时人称为苏贾。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士人情怀及其文化内涵

士人是存续于东方民族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深刻影响东方人类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数千年的一个社会阶层。中国古代的士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具有传统文化情结和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介于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一种社会力量,“有统御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一方面,他们是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国家和地方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另方面,他们是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盛行于中国社会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要筛选、要提炼的,就是这个群体中的精英。

中国士人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尚的人文情结,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升华的同时,也在激励和塑造着新的士人群体自身诞生成长,使这种特色独具的价值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观念不断地得到完善。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奠定了中国士人文化的丰富内涵,士人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中适时地、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弘扬了这种文化传统,渲染了这种文化气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其内涵以及表现方式总是不能脱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忧国忧民、忍辱负重、不计得失、为民请命的品格等这些传统的道德追求。

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将士人品德归纳为:智、仁、义、耻、德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聚于一身的人;二是乐于助人,以仁爱为出发点的人;三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当取予、以义为据的人;四是懂得耻辱,勇于奉献的人;五是品行端正的人。称之为士人五品。这便是中国士人情怀具体的道德人格内涵和显著的思想文化特征。太史公所言“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聚于一身的人”,与君子理论强调的个人道德修养,如出一辙。孔子所认为的君子,其本意就是有道德的人,在孔子的设计中,君子不是先天造就的,而是成为君子的人经过后天的努力实现的,其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加强自我修养和智慧聚于一身”。君子理论认为: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司马迁所强调的“乐于助人,以仁爱为出发点的人”,也正是这种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当取予、以义为据的人”。君子理论认为,“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也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所强调的“懂得耻辱,勇于奉献的人”。在儒家看来,时政黑暗、社会无道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政者的人格卑污。所以,孔子提出了道德性的君子论,以救时弊。士人道德所强调的品行端正的人,也正是君子理论所期望的有道之士,都是在加强自身修养。“吾日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并由此改善政治、治理国家。只要这样的士君子与朝廷共同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望风而靡随之而动,天下由此而治。

由来已久的“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士人情怀高远的志向和优良的传统。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士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北宋时期,士大夫范仲淹在他的千古名作《岳阳楼记》里继承了这种“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的士人情怀。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士人情怀既是一种修身的气节,也是一种齐家的坐标,又是一种治国的境界,更是一种平天下向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人是介于统治者与贫民之间的一种社会力量,是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国家和地方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

B中国古代的士人,相当于今天的具有传统文化情节和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C士人情怀是高尚的人文情结,中国士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基础是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士人情怀的内涵以及表现方式体现在对一些传统道德的追求上。

D太史公在《报任安书》归纳的士人品德的五个方面被称之为士人五品,这五品是中国士人情怀具体的道德人格内涵和显著的思想文化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士人情怀,特色独具的价值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低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观念不断得到完善,在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汇中,不断得到体现,被继承,被弘扬。

B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忧国忧民、忍辱负重、不计得失、为民请命的品格等等,其实就是中国士人阶层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道德追求。

C因为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士人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中适时适地、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弘扬了儒家的文化传统。

D孔子、司马迁的共同之处是都认为士人应该是有道德的人,并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子的设计中,后天的努力可以让人成为君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人关注社会、政治与民众,他们既可以管理民众,也可执械保家卫国,通过这些来检验自身的道德行为,他们的人生理想就是依照一个既定的不可改变的传统模式来规划自己的一生。

B君子理论所期望的有道之士,“日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只要这样的士人君子与朝廷共同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望风而靡,随之而动,天下由此而治。

C以天下为己任,这种中国士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士大夫范仲淹的千古名作《岳阳楼记》得以继承。“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影响至今。

D传统价值观所提倡的好学审势、诚信厚仁、持节重义、改过知耻、奉公正直、是士人五品智、仁、义、耻、德五个方面的表现,与民族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的核心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