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会令其为此不懈努力。

B.近日,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热播,该剧讲述了特战警备队大尉柳时镇和外科医生姜暮烟的爱情故事,受到了不少中国年轻人的热捧。

C.《清明上河图》对北宋的经济状况,包括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有描绘,同时也在揭示社会矛盾,我们从图中所表现的民生不难看出当时贫富悬殊很大的社会现实。

D.成功学家们在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后,得出了用耐心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拥有的特质。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主宾搭配不当,“拿到金圆规奖”不是“最高奖项”。C项,成分赘余,去掉“很大”。D项,成分残缺,句尾加上“结论”。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此题选项C是典型的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此题A项,主宾搭配不当,“拿到金圆规奖”不是“最高奖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西方许多国家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已经          ,对这一制度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②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           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③所有的罪行都是由小错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小错不改,           ,铸成大错再来后悔就说什么都晚了。

A.积羽沉舟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B.积重难返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C.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积重难返

D.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积羽沉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许崇德:言宪六十载

胡新民

①许崇德于1929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少年时的许崇德曾目睹日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就想到要让这些坏人受到法律的制裁。抗战胜利后,当他看到有中国法官参加的远东军事法庭上,法官们义正词严地审判日本战犯时,他深感法律工作的崇高,心向往之。于是,当他1947年考入复旦大学后,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律专业。

②复旦大学教授张志让是许崇德的宪法启老师。那时国民党宪法刚颁布不久,张志让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认为蒋介石五权分立是假,集权才是真。日后许崇德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所以对宪法萌发兴趣,一方面,固然同先生循循善诱、分析深透有关,而另一方面,因我身经战乱,吃尽民穷国弱的苦头,政治腐败,斯时为烈。所以一接触宪法这门学科,初识国家根本制度、根本大法的重要性,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求知欲。”

③1951年夏,许崇德大学毕业后,离沪赴京,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他被分配到宪法专业,这正合他本人的志趣。1953年研究生毕业后,许崇德留校任教。

④1954年春天,中南海加紧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许崇德被挑中,抽调到中南海工作。1954年9月20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一致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史称“五四宪法”。作为工作人员站在走廊上的许崇德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是我一生中最激动的一刻。”

⑤无论是一度身在农村的许崇德,还是后来回到大学重操旧业的许崇德,都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宪法方面的事务。1977年10月,中央决定修改宪法,他不顾人微言轻,大胆直言,就不设国家主席的弊病和恢复设置国家主席的必要性,做了长达半个小时的发言。但第二年修订后的宪法“七八宪法”没有采纳他的这一建议。

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1978年的宪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时新形势发展的需要。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做出修改宪法的决定。而此时的许崇德连续发表了《修改宪法十议》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文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于是被调至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直接负责《国家机构》部分的起草。

⑦关于恢复设立国家主席一职的建议又被许崇德提了出来,他还写了一本名为《国家元首》的专著。他在《民主与法制》上发表了《宪法修改刍议》一文,提出十条建议。此外,他还发表了近二十篇法学方面的文章,再一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历经五载,许崇德的建言终于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二宪法”的文本。

⑧后来许多记者采访许崇德时请他谈谈自己对“八二宪法”的贡献,他不愿多言,只是谦虚地说:“通过这次伟大实践,我接触到了许多从未接触过的情况和事物。虽然为时仅两年半,却受益至巨,若以‘胜读十年书’来比喻,恐怕还不足以说明我收获的丰硕。”

⑨参加香港、澳门两个特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是许崇德立法生涯中非凡而精彩的又一笔。1985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亲自向许崇德颁发了任命书,任命他为起草委员会委员。之后的1988年,许崇德又受命参加香港特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半年之后,许崇德等五名起草委员会成员深入香港进行实地调研。出发前,许崇德因患眼底出血症,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医生嘱咐他保护好眼睛,不要外出。可他深知此行意义重大,必须以国事为重,便戴上一副宽边墨镜,遮挡住红肿的眼睛。基本法草案在香港进行全民讨论时,之所以取得了很高的支持率,与许崇德他们在香港脚踏实地地工作是分不开的。1990年2月17日,在起草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结束时,邓小平赞扬他们“写出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1993年3月,他参与起草的澳门特区基本法也完成了。

⑩“我这一生似乎都是与宪法结缘为伴,历史已经证明,重视了宪法,国家就兴旺发达,忽视了宪法,就会停滞不前。”2014年3月3日,著名法学家许崇德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当晚,他便与世长辞,为自己长达六十年的宪法研究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的灵堂大门上挂的挽联书曰:“身以传道三千徒,学而言宪六十载。”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许崇德之所以选择法律专业,是因为少年时的特殊经历和惩恶愿望,他由法官们义正言辞地审判日本战犯而深感法律工作的崇高,心向往之。

B.许崇德对宪法萌发兴趣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主要原因是他的宪法启蒙老师张志让的言传身教,他深受张志让教授秉持公道、仗义执言性格的影响。

C.许崇德的关于恢复设置国家主席的建议并没有被“七八宪法”采纳,几年后,当他的建言终于进入“八二宪法”的文本时,他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D.许崇德直接负责《国家机构》部分的起草工作,这与他连续发表《修改宪法十议》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文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一定的关系。

E.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和安排材料,选材有详有略,展现了一代法学家许崇德曲折而精彩充实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文中多次引用许崇德的话,有何作用?

3.许崇德“言宪六十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传主许崇德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我叫田栀毓

庄学

①夹河滩田村的田医生爹妈给的名字叫田栀毓,写着复杂,叫着也别扭,不够铿锵,不知是祖上哪一位有点墨水的祖爷爷给起的,改不了了。可是村里人都喜欢叫他田医生。

②有一年,在西藏当兵十几年的村民田崇义带回了一种怪病,浑身酸痛.需要喝藏酒泡雪莲才能消除病症。可是内地哪有藏酒雪莲随时供他喝呢?就寻偏方,求到了本村田医生的名下。田医生与田崇义聊天过后,给他一瓶泡了切片茎块的酒。泡的是何物?田医生笑笑,小人参呗。田崇义严格按要求日酌二两,不出旬日,酸痛减轻并消失了。田崇义请田医生吃了喝了,田医生才把话挑明,啥小人参?萝卜片,做幌子的。田医生凑近了小声说,主要是信石①,大热剧毒,一点点而已!田崇义听了,酒杯颤颤巍巍半天送不到嘴里。

③后来,田医生凭着自己的大胆,出奇招,从阎王爷那儿拽回来几个乡亲,名声大噪。就凭这,田医生泰然自若地领受着村人们的目光仰慕和话语问候。田医生富态,领袖样的背梳头,身材高高大大,走在村街上不疾不徐,自然是昂首挺胸,有时目光也平视了,对迎面走来的人很随意地回应:嗯,嗯,都吃过了?

④田医生好医,文革中参加过县里赤脚医生培训,也读过几本《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纲目》的,回到村里开办了大队的医务室。田医生看病有趣,前堂坐诊,问问患者病情,然后踱到一块床单遮掩后的卧室翻看医书,照本宣科,对症下药,在方子上增增减减,病症重的,剂量就略大些,从未出过医疗事故。

⑤日月如驹,大队医务室也从从容容地变成了“栀毓诊所”。

⑥那年仲夏,村民豆娃家的小儿子腹胀如鼓,送县医院花钱若干也没查出病因,豆娃凄惶惶地把孩子抬回村里。有人建议叫田医生看看,豆娃有些不屑,讥诮地说,人家县医院都看不好,他田栀毓中球!说罢,豆娃稍一愣怔:田栀毓,天治愈?莫非真中?豆娃就把儿子送到了田医生处。田医生尽管询问着病情,心里却打鼓,说还是到省城的大医院看看吧。豆娃手里是灯草没有,那还上得起大医院?谚“噗通”一声给田医生跪下了。田医生无奈,先给病人开了几副正痛的药,然后品味自己拍孩子小山样的肚腹的感觉。田医生其实也昧默了,孩子的肚腹内如果有肿瘤状况,医院早就开刀取出了。不妨弄些泻药试试。医院都治不好,我就不能一试?田医生一时胆壮,随手在地里采摘了一些蘑菇做引子,将芒硝②一同熬了叫孩子服下,不多久,那孩子疼得大汗淋漓呼爹叫娘满床打滚。田医生也汗流如注脸色苍白,说了声我回去取药,就慌慌张张跑回家中收拾了,脚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

⑦田医生衣衫不整地跑到洛河边上,坐下喘息。夏阳聒噪的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天色湛蓝,褐鸟翻飞成舞。好美的生命图像啊!田医生目光呆滞,脚步不曾再移动半步。回想自己一生,眼前晃来晃去的都是紧闭双眼惨死的恐怖面孔,自己的憨大胆与谋财害命何异!田医生对着“哗哗”奔流的洛河叹息道: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

⑧远处村里一片喧嚣,豆娃带了几个人奔田医生而来。田医生身如筛糠般地抖个不停,嘴里讷讷不成句。豆娃又是一个“噗通”地跪下,连叩三个头,仰起脸时,尖尖的额头上一片灰土印记中渗出了丝丝血迹。豆娃涕泗长呼:神医呀!神医!

⑨如此一声呼喊,田医生的脸色由苍到白,由白到润,由润到红,鼻子眼又都重新回到脸上,神态也自然起来。原来孩子痛后腹泻不止,生生地泻出了无数发硬发黑的血块。过后,孩子开始喊饿,没事了。就这么简单。

⑩第二天,村里人照常到“栀毓诊所”看病取药,却只见大门紧闭,门上一纸公告告诉村人,诊所从此停业。寻找田医生,家人说是到普陀山旅游了。家人还告诉来者,以后不要再叫“田医生”了,就叫“田栀毓”吧,田医生出门的时候交代过的,说,我叫田栀毓!

(有删改)

注:①信石:中药名,原名砒石,大热剧毒,加工制品为砒霜;②芒硝:中药名,由矿物提炼而成,有通便消肿功效。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叙事语言间用白话与文言,同时大量引入地方方言,富有乡土气息。善用民间形象的譬喻,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活画出田栀毓急切、恐慌的情态。

B.田栀毓治病善于利用病人心理。给田崇义的药用“小人参”泡酒,给豆娃儿子开药用蘑菇作引,目的是使病人相信他医术的神奇,平常食材也能治得大病。

C.小说善于在细微处巧妙地表现人物心理。豆娃两次“噗通”一跪,意蕴却不完全相同:第一次展示的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赌命一博,后一次则表现的是对田栀毓高超医术的信服。

D.小说巧妙地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洛河边“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褐鸟翻飞成舞”,意在通过描写美好的生命图景,烘托出逃难中的田栀毓迫切的求生欲望。

E.小说用生动而轻松的笔调详叙田栀毓两次奇招治病的故事,却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医者的生命伦理与民间就医心态严肃深刻的反思,言近而旨远。

2.小说在塑造田栀毓这个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田栀毓逃向外乡路上,用一句“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表达了自己行医半生的感慨,请结合全文理解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小说为什么以田栀毓停业、“正名”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                             ”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2)李煜《虞美人》中,用对比的手法,写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感慨的句子是“                             ”。

(3)诸葛亮《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清自己,说话不恰当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戴复古

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

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②山崦,山的西面。

1.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2.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