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 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 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 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 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 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 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 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 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出生的人及时注册,死亡的人及时销户。

B秦国禁止百姓自由流动和迁徙,人民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

C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秦国获得了人口资源的优势,兵源充足,财力丰厚,最终赢得了诸侯争霸的胜利。

D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管理更加详细、规范和全面;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代,公民和私民都是国家的人,他们必须到当地的政府登记户籍,以便向国家尽赋税和徭役的义务。

B汉代向公民征收的赋税有财产税和人头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向15岁以上和57岁以下的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每户征收的户赋

C在两周封建制下,国家的人口和土地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国家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性。

D实行郡县制后,先秦及以前的贵族阶层消失,塔状社会瓦解,社会结构变得单一,呈现出扁平化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B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所有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

C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

D编户齐民制度一方面让许多奴隶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另方面又让国民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

 

1.B 2.A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根据原文“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可知,未提到户籍的问题。属于无中生有。 2.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根据文本第三节“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 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可知先秦时期的公民是与私民相对而说的,私民属于贵族,不是公家的人。 3.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根据文本“‘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可知汉代不属于经典的封建制,故C项“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错误,混淆范围;A项在原文第一节可以找到依据“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B项根据文本第三节“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判断正确;D项根据文本第二节“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可以判断正确。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根据文本“‘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可知汉代不属于经典的封建制,故C项“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错误,混淆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人已经成为节假日境外最具奢侈品购买力的消费群体,居全球之首。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风靡网络,据免税店的日本营业员说 “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买断货。”曾经有人调侃,外国人给同伴发信息,说中国“钱多人傻,速来”。

总其原因,有人说中国人海外豪购主要在于国外的产品质量好。也有人说中国虽也有好产品但山寨的、假冒伪劣的产品太多。

上述文字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可以从一个角度或侧面立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15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志愿者标志的构图,请写出该图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这不可能成立。中国文字不是字母文字,拼音和识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识字旨在识其形。所以人们一直说“识字”。               ,好比学化学无助于学物理。事实上,古代,孩子两三个冬季,识读千千百等启蒙读物,资质聪明者,即可认识两千多字,资质低下者,也可认识一两千字;而今天,整个小学六年,孩子只认识三千个字,其效率之低下,让人惊叹。有这六年时间,古人早就读完四书、史记、汉书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笔者看来,新闻中的“陪读村”说白了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是一枚彻头彻尾的应试教育下的“怪蛋”。在应试教育的“统治”下,家长“变着法儿”的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考出好成绩。而学生们,在成绩的压迫和父母的“呵护”下,磨去了棱角,失去了自理能力,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和成绩的“奴隶”。

A如此“唯成绩是举”的“戒尺”不仅仅打在了“素质教育”的脸上,更打在了学生和家长们的“身上”。

B.如此“唯成绩是举”的“戒尺”不仅仅打在了学生和家长们的“身上”,更打在了“素质教育”的脸上。

C.如此“唯成绩是举”的“戒尺”无论是打在了学生和家长们的“身上,还是打在了“素质教育”的脸上。

D.如此“唯成绩是举”的“戒尺”无论是打在了“素质教育”的脸上,还是打在了学生和家长们的“身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些行业的不良行风如果得不到纠正,社会风气就可能败坏,就难以构建和谐社会、健康社会、幸福社会。

B.在浩如烟海的关于海子的研究和回忆性的文章中,充分说明中国诗歌批评界已经丧失了和真正的海子诗歌世界对话的能力。

C.据很多资料显示,我国已进入了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D.中老年朋友们在冬春季节交替之际应该注重换季调养,按医生专业的养生指导和建议调养锻炼,践行健康的养生之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