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权德舆,字载之。父皋,见《卓行传》。德舆七岁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权德舆,字载之。父皋,见《卓行传》。德舆七岁居父丧,哭踊如成人。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韩洄黜陟河南,辟置幕府。复从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为判官。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

贞观八年,关东、淮南、浙西州县大水,坏庐舍,漂杀人。德舆建言:“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今霪雨二时,农田不开,庸亡日众。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裴延龄以巧幸进,判度支,德舆上疏斥言“延龄以常赋正额用度未尽者为羡利,以夸己功用官钱售常平杂物,还取其直,号‘别贮羡钱’,因以罔上;边军乏,不禀粮,召祸疆埸,其事不细。陛下疑为流言,胡不以新利召延龄,质核本末,择中朝臣按覆边资。如言者不谬,则邦国之务,不宜委非其人。”疏奏,不省。

十九年,大旱,德舆因是上陈阙政曰:“臣闻销天灾者修政术,感人心者流惠泽,和气洽,则祥应至矣。畿甸之内,大率赤地而无所望,转徙之人,毙仆道路,虑种麦时,种不得下。宜诏在所裁留经用,以种贷民。今租赋及宿逋远贷,一切蠲除。设不蠲除,亦无可敛之理,不如先事图之,则恩归于上。十四年夏旱,吏趣常赋,至县令为民殴辱者,不可不察。”又言:“漕运本济关中,若转东都以西缘道仓廪,悉入京师,督江、淮所输以备常数,然后约太仓一岁计,斥其余者以粜于民,则时价不踊而蓄藏者出矣。”又言;“太历中,一缣值钱四千,今止八百,税入如旧,则出于民者五倍其初。四方锐于上献,为国掊怨,广军实之求,而兵有虚籍,剥取多方,虽有心计巧历,能商功利,其于割股啖口,困人均也。”帝颇采用之。

宪宗元和初,历兵部侍郎。复德舆自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后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德舆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积思经术,无不贯综。其文雅正赡缛,当时公卿侯王功德卓异者,皆所铭纪,十常七八。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贞元、元和间,为搢绅羽仪云。

节选自《新唐书  权德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B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C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D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是指不到二十岁,就以文章好在读书人中受到称赞。

B黜陟是表官职变动的词语,“黜”是指降职或罢免,“陟”是提升。“韩洄黜陟河南”是说韩洄先被免职后又被提拔来到河南。

C检校是勾稽查核之意,加于官名之上。隋时入衔。唐中前期,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是事职,相当于“代理”官职。

D搢绅是插笏于绅之意。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德舆少年早慧,富有才华。四岁就能赋诗,未冠之年就以文章好在读书人中受到称赞,经术无不融汇贯通

B权德舆敢于直言进谏,刚正不阿。裴延龄被皇帝宠幸,权德舆也直言其过,要求皇帝彻查。

C权德舆富有治国才能。面对贞观八年的大水和十九年的大旱,他都献言献策,提出相应的措施。

D权德舆深为皇帝信任。多次被授予重要官职,他的建议切中时弊,皇帝也全部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胡不以新利召延龄,质核本末,择中朝臣按覆边资。如言者不谬,则邦国之务,不宜委非其人。

②今租赋及宿逋远贷,一切蠲除。设不蠲除,亦无可敛之理,不如先事图之,则恩归于上。

 

1.A 2.B 3.D 4. ①为什么不就新利为由召延龄来,责问查核其收支明细;另选朝臣去查核边域费用开支情况。如果传言的事确实,则邦国的要务,不可交给不正派的人。 ②今年的田赋和旧欠,以及往年的借贷,一律给以减免。如不减免,也没有可以回收的道理,不如 趁早考虑宽除这些负担,那大家就会归恩于皇上。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者”后应停顿,是选择怎样的人,排除BD。“疾苦”是一词语,不能断开,排除C。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借助“者”后应停顿,是选择怎样的人,排除BD。“疾苦”是一词语,不能断开,排除C。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2.黜陟是偏义复词,只取“黜”的意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1表示举荐授予和提升官职的词语:(1)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策等(2)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2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3 一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4 表示暂代或兼职的词语,表示暂时代理的:摄、代、署、权、判、行、假(临时的,非正式的)。 5 其他:表示追封官职的,如“赠”,表示恢复官职的,如“复”,补另外,还有一些词语表示不愿就职或请求离职的,如:去、不应、不就、不行、不受、辞、乞骸骨、致仕、告老、请老、 归田。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根据文本第二节内容“胡不以新利召延龄,质核本末,择中朝臣按覆边资。如言者不谬,则邦国之务,不宜委非其人。疏奏,不省”可知,皇帝也全部采纳错,对裴延龄的弹劾皇帝没有答复。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项根据文本第二节内容“胡不以新利召延龄,质核本末,择中朝臣按覆边资。如言者不谬,则邦国之务,不宜委非其人。疏奏,不省”可知,皇帝也全部采纳错,对裴延龄的弹劾皇帝没有答复。 4.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固定人名保留“召延龄”,胡译为为什么,质译为责问,按覆译为审查核实,委译为交付。(2)宿逋译为久欠的税赋或债务,蠲译为除去,免除,图译为计谋,考虑。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质”“委”“图”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权德舆,字载之,父亲权皋,在《卓行传》里记载了他的事迹。权德舆七岁时父丧守孝,痛苦跺脚像成人一样,不到二十岁,就以文章好在读书人中受到称赞,韩洄贬放河南时,找他做了幕府,后又在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中做判官,杜佑和裴胄还征任过他。德宗听说过他的才能,召为太常博士,改任左补阙。 贞元八年,关东、淮南、浙西各州县遭到大水,冲毁房屋淹没百姓,危害非常严重。权德舆上书建议:“江南、淮南的农业一经获得好收成,就从旁资助几个道的粮食,因此全国之大计,在于依靠东南。这些地方今年以来春夏两季阴雨连绵,使农田不能开种,承担赋役的丁男们出外者日益增多。现在应当在众臣中选择明智而有方法的人,持节出使劝勉百姓,访问大家遭受的疾苦,减免他们的田赋,同各道按察使和州县长官研究适宜有效的措施,赋税取之于民,不如藏之于民牢靠啊。”德宗于是派遣奚陟等四人到那里巡视安抚。裴延龄因为花言巧语被宠幸而晋升,兼管国家财政收支。德舆上疏斥责说:“裴延龄将常赋中计划支出未用尽的作为羡利进奉,以夸耀自己的功劳;用官钱收购一般杂物,又卖出取利,称之为‘别贮羡钱’,以此欺骗皇上;边军粮饷匮乏,他不运粮过去,以致招来边祸,此非小事。陛下怀疑以上均为流言,为什么不就新利为由召延龄来,责问查核其收支明细;另选朝臣去查核边域费用开支情况。如果传言的事确实,则邦国的要务,不可交给不正派的人”。奏疏送上去,没有下文。 贞元十九年,天大旱,权德舆趁此上陈时政的弊端,说:“我听说,消除天灾的人,一定去改进为政的方法,感动人心的事,是传播恩惠于民众,如果呈现一派和睦融洽的气象,那吉祥自然就来临了。目下京郊广大地方,大都变为赤地而没有什么希望,迁移流动的人,倒毙在路上,考虑到种麦时间到来,种子的困难解决不了。应当诏令各地裁剪日常经费,省下的钱用以筹备种子,把它贷给百姓,并且将今年的田赋和旧欠,以及往年的借贷,一律给以减免。如不减免,也没有可以回收的道理,不如趁早考虑宽除这些负担,那大家就会归恩于皇上,贞元十四年发生夏旱官吏催收赋税时,出了不少问题,以致县令被百姓殴打侮辱,对这件事不可不加以研究而吸取教训。”又进言道:“漕运开始以来接济关中,如果将东都以西沿路的仓粮全部转运到长安,使江淮缴纳的米谷用做常备之数,然后约计太仓储备一年的用粮,把所余的部分卖给百姓,那就可以使时价不在上涨,并且藏粮的人会把粮食拿出来卖了。”并且上书说:“代宗大历中期,一匹细绢要值钱四千,如今只值八百,可是纳税的数目还是照旧,这样百姓要付出相当那时五倍的代价。并且四方急切向朝廷奉献,给自己的封地聚敛财物,扩大军实的需求,又兵士有不少空名册,如此用多办法剥取百姓。这样做,看来虽是善谋精算,能换来眼前物质上的功利,不过,这是他们在割下自己的肉来吃,迫使人人都变穷啊。”他的这些建议,皇帝很多都采用了。 宪宗元和初年,曾任兵部侍郎。后从太常卿委任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权德舆又被委任检校吏部尚书,出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两年后,因病请求还乡,死在返乡路上,年六十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赐谥为“文”。 权德舆三岁时就懂得四声之变,四岁就能赋诗。他潜心研究经术,无不融汇贯通。德舆的文章达练精密。当时公卿侯王中功德卓越的人,都有所铭记,大约有十之七八。他居家或处世,从不矫饰,但自有一种蕴藉风流,令人仰慕。贞元、元和年间,成为缙绅士子的表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教派的伊斯兰国家,而是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它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这里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指政治和文化多极化并尊重历史和传统。一带一路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一带一路文明圈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从而保证一带一路的安全畅通。

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文化的建设,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在这个文明圈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的,即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避免引发新的文明冲突。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中国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避免重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文明冲突的覆辙。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的或共性的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只依教科书和媒体所给的角度来看世界,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一带一路时,需要一个谦卑的态度。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历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同化,近代被西方国家殖民或半殖民。这些国家对外来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不是来征服的、不是来殖民的,而是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节选自李希光《建设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强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一带一路“文明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此文明圈需要一个政治文化上多极化的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支撑。

B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而引发新的文明冲突,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

C.未来一带一路文明圈由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中国主导,文化交融共生应表现为既保持文化差异,也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D.中国用平等包容态度挖掘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既然古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有自身的文明传统,那么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就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

B一带一路文明圈既不从单一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又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强调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

C.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时政策制定者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上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的时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

D.一带一路上很多国家对外来民族经济文化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为多民族的多教派的国家。

B.一带一路文明圈里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的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C中国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就可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D.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与玄奘怀着谦卑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的做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食堂就餐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内容/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自觉排队就餐

78%自觉排队

54%自觉排队

69%自觉排队

餐后自觉收回餐具

43%自觉回收

67%自觉回收

72%自觉回收

饭后剩余情况

35%没有剩余

59%没有剩余

71%没有剩余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表格内容,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2)请写一则校园公益广告,提倡同学们自觉排队用餐。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①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②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③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曰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充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          。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          。他所指出的“中国症结”,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翻翻看看,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