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基本的特色。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诗礼风流”。

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而春秋则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标准:“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夫礼,所以整民也。”“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

《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思潮乃同步而兴。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佳选择。

会盟燕享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现在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鲁襄公二十八年,齐国庆封逃难到鲁,叔孙豹让乐工诵《茅鸱》骂他,他竞茫然不知。鲁昭公十二年,宋华定到鲁国出差,鲁人赋《寥萧》以示友好与祝福,他毫无反应。这些在当时都是“国际笑话”。因而这个时代要求士君子必须熟谙《诗》礼,出使四方而能专对。鲁昭公七年,鲁国孟僖子陪昭公到楚国参加会盟,因不能以礼应对而抱恨终身,临终前要儿子跟孔子学礼。熟谙《诗》礼,关乎文化修养与基本素质,即春秋时所谓的“文”。鲁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评论郑国的贤臣是: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为辞令”。在礼治思潮下,整个时代的士君子,无不以《诗》礼为立身之本,以求自我实现。

因此,春秋大国曾兴起研究《诗》礼的热潮;一些小国,为了交往大国,也不得不研究诗礼;连当时的戎狄也加入此列。但这时不像汉唐那样研究《诗》的本意或寻求圣人的微言,而是将《诗》认作与“礼”有诸多联系的圣典。 《左传》几乎是把《诗汾作为“礼经”来用的,其所有的引《诗》段落似乎或多或少都与礼有些联系。“礼”成了《诗》的第一生命。所有引《诗》赋《诗》者,无一不是精通礼仪者。

总之,会盟燕享,促成了赋《诗》引《诗》的热潮;礼治思潮,促成了以礼为核心的诗歌解释系统的形成。在春秋会盟燕享的外交大平台上,诗与礼绾结,为狼烟四起的春秋笼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1.下列关于“诗礼风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一面是战火狼烟,一面是诗礼风流。诗礼是时代的风尚,也是士君子的法宝,还是列国公卿生活的组成部分。

B.“诗礼风流’’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在春秋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它的出现与频繁的会盟燕享有重要关系。

C.《诗》礼可使行为变得文雅,甚至连骂人这样不文明的行为,在用《诗》礼包装之后,也显得温柔雅洁,不失风流本色。

D.会盟燕享是春秋时期的外交平台,各国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诗礼交锋”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用文化解决了冲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周与春秋,虽同重一个“礼”字,但西周人注重的是礼的仪式性,而春秋时人则把礼当做了份量沉重的典则。

B.“礼治”思潮的高涨,与会盟燕享时的赋《诗》引《诗》的风气的盛行,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这不是偶然巧合。

C.高厚、庆封、宋华定因为在会盟燕享中不懂赋《诗》之意成了世人的笑谈,从侧面说明了世人对诗礼的推崇。

D.春秋时代对诗礼的研究,不是为了探寻《诗》的原意或从诗中寻求圣人的微言大意,而是为了应对当下的政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以礼作为主要的价值判断标准,认为礼是治国治民治家的有效方式,甚至认为礼的重要性可与天地相比。

B.春秋时代,士君子如果对《诗》礼了如指掌,出使四方就能应对自如,否则就会洋相百出,孟僖子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C.“诗礼风流”的背后是你争我斗,列国都想在会盟燕享中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D.春秋各国曾经掀起研究《诗》礼的热潮,在这场诗礼盛宴中,有的国家是主动加入的,也有不少国家是被迫卷入的。

 

1.D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D“化干戈为玉帛,用文化解决了冲突”夸大其词。原文相关内容“是为了消除冲突”“为狼烟四起的春秋笼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以偏概全,高厚是因为“歌诗与舞不相配”。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B“如果”“就”不成立,“了如指掌”属必要条件;孟僖子“洋相百出”属无中生有。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給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遵义海龙囤遗址”为开头,概括文段主要内容。要求:要点齐全;不超过50字。

7月4日 位于今天贵州遵义市郊的巨型军事城堡海龙囤,是一段历史传奇活生生的见证。7月4 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海龙囤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申遗”成功另两处为湖南永顺彭氏老司城遗址和湖北咸丰唐崖覃氏土司城址。这是中国申报成功的第48处世界遗产。

作为国内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由于地处黔西北交通不便的绵延大山中,知道海龙囤的人不多,不过这也使得它漫长的城墙、雄伟的关隘、古老的石道、倾圮的宫殿等,都还保持着明代的样貌。自元代建立土司制度以“羁縻”西南少数民族政权,历经明清两代漫长、艰难而血腥的“改土归流”,至新中国成立,土司制度最终消亡,有700年的历史。遵义也因此成为有两个不同项目分别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地貌和文化遗产的城市。

 

查看答案

最近高二某班准备组织一次以“语文与生活”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①两句话句子结构大体一致;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名运动员。                               ,否则就会很累,很难。

也不必担心输在了起跑线上,就一定赶不上前面的选手

但你必须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坚持不懈地跑下去

因此,不能苛求自己一定跑在前面

由于每个人基础不同,素质不同,训练方式不同

只要我们不断地拼搏,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就一定离目标越来越近

才能更好地跑完全程

A.③④②⑤①⑥              B.④③⑤⑥②①

C.④③①⑤②⑥              D.③④②⑥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教育资源非均衡分布的情况,教育部提出了“就近入学”的办法,本意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学区房竟然疯狂上涨,“就近入学”大有“价高者得”的趋势。

B.日子总是像指尖滑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会,在似水流年的涤荡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越发历久弥新。

C.“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正是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的真实写照。

D.鉴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普通市民比较陌生,我市相关部门加大了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以便顺利推进登记工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