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

阅读下文,完成题。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下列选项中的“以”字与“夫夷以近”中的“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使归就戮于秦,逞寡君之志(《秦晋殽之战》)

B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鸿门宴》)

C虽董之严刑(《谏太宗十思疏》)

D且硕茂,早实蕃(《种树郭橐驼传》)

2.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王安石说“此予之所得也”,在文中他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感悟?(用自己的话回答)

 

1.D 2.走到幽深昏暗使人感到模糊迷乱的地方,如果没有外力辅助他,也是不能到达的。 3.①如果要取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仅要树立雄心壮志。②而且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③还需要争取外物的帮助。④在三者的关系中,立志又是最重要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 D项与例句的“以”都是并列关系的连词;A项的“以”是目的关系的连词;B项的“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C项的“以”是介词,“用”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该句得分点:“至于”、“幽暗昏惑”、“相”、句子大意。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等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题。

①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②绛侯为丞相,朝罢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1.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朝罢出               

(2)吕后时

(3)大臣相与共诸吕       

(4)已而绛侯袁盎曰

2.第②段画波浪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3. 把第②段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唐)杜 

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①寺:修觉寺。杜甫曾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流落到新津(今属四川),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此篇。②暄:温暖。

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一联        B二联        C三联        D四联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采取倒装句式,突出游览的处所。

B颔联写山水草木有情,反衬世态炎凉。

C颈联写诗人从早到暮在此,流连之久。

D尾联采用散文句式,读来诘屈而拗口。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查看答案

默写。

(1)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北极朝廷终不改,                  。(杜甫《登楼》)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4)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师者,                  。(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

②我于1915年到北大,在文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先生在1917年初到北大当校长。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

③1918年,我有一件事需要北大的证明书,时间紧迫,照正常手续办来不及了,我决定直接去见校长。校长室单独在一个大院子中,我走进院门,院子中一片寂静,校长室的门虚掩着,门前没有一个保卫人员,也没有服务人员,我推开门走进去,外间是一个大会客室兼会议室。通往里间的门也虚掩着,门前没有秘书,也没有其他职员。我推开门进去,看见先生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看文件。我走上前去,站在他的身旁,他亲切地问:“有什么事吗?”我把一封已经写好的信递过去,他看了信说:“这是好事,当然出证明书。”我说:“请校长批一下。”他提起笔批了几个字,亲切地交待说:“你拿着这个到文书科,叫他们开一个证明书。”我就退出来到文书科去了。我进去和退出这一段时间内没有看见第二个人,当时我想,先生以校长之尊,不要校长排场,也不摆校长架子。他一个人坐在校长室里,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办事从容不迫,虽在事务之中,而有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先生在几分钟之内不但解决了我的问题,也把我引到了这个境界的大门口。

④事后,有同学告诉我说,文书科的人说,你是越级,学校要有处置,我说,“先生到北大是来办教育,不是来做官。我是他的学生,不是他的下级,有什么越级不越级的。”我一笑置之。当时大多数的学生及社会一般人都知道,先生到北大并不是来做官的,当校长并不违反他的“三不主义”(“三不”的第一“不”是不做官)。

(节选自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1.第③段画线词语“没有”反复出现,分析其表达效果。

2.对文中加横线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蔼然仁者”是指和善仁爱的气象,也就是比什么言都有效的不言之教。

B“春风化雨”原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在文中用来比喻良好的教育

C“一介寒儒”原指门第低微的读书人,照应蔡先生不要排场,不摆架子。

D“萧然物外”是指蔡先生的内心凄凉寂寞,对当时社会失望而超脱世事。

3. 作者评价蔡元培先生为“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而文中所选取的材料却很平凡,对此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英雄的承诺                    周国文

①在水一方的文人英雄会发觉,在刺目的阳光中,他们与这个时代是隔岸对峙的

②印刷文化时代,思想家哲人曾充当短暂的社会明星;但那时文字的阅读也大多是局外的观照更何况到了这个电子文化的世纪,广告流水线盛产的明星已成了肯德基,成了耐克,成了可口可乐,成了苹果手机;谁包装得漂亮谁造的舆论大谁就能一夜成名畅销全球。歌星舞星与五彩缤纷的商品标签构成了当代生活的流行图景,也成了电子文化时代社会思维的最高标志与象征。

③英雄主义注定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也许我们从来不缺少喧哗和吵闹,却难觅愿意回到黑暗中去的孤独的勇者。

④“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罪恶却无罪感意识,有悲剧却没有悲剧意识的时代”,岁月在慢慢地让我们变老,却没有让我们变得更聪慧。复制,让时髦装点大街上的红男绿女,让所有的城市模仿成同样的面容。可快乐总是一瞬即逝,唯有理想主义者的心灵是异常沉重的。就拿负荷甚深的现代作家来说,他们既爱都市的繁华,又对都市的冷酷与浮躁心存愤慨。在忧郁徘徊中,他们怀着比古人更发达的七情六欲,渴望拥抱现代生活;可擦亮眼睛,他们才发现这想像中光怪陆离的空间并不是最终家园所在。

⑤真正的英雄,无论是昂首高歌表现出豪侠式的剑拔弩张,还是彬彬有礼地纸上谈兵流露出儒雅风范,它最关键的是有一颗向上、向善、向美的心,它不怕繁华落尽的苍凉,却因为情感上的百感交集而走向宁静,思想上的义无反顾而走向决绝。

⑥文人英雄就是真理的战士、艺术的捍卫者,毕加索的价值肯定不在他留下多少家产,而在于他创造了《格尔尼卡》。因此,诚如柏拉图所言:“首先要关心改善自己的灵魂,才能有行云流水的生命,才能有举世公认的创造。而退一步说,假如活得艰难就丢失了信仰,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又贫困又肮脏。”

⑦“忧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我不知以后的世纪,是否既有美丽的花朵又有丰盛的果实。可我明白终是文人英雄在暗处发声,提醒我们世人知道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

(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2.根据第②段内容,概括电子文化时代的特点。

3.简析第③段的作用。

4.文末作者认为“终是文人英雄在暗处发声,提醒我们世人知道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综览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