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材料一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题。

材料一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开创性疗法和治疗线虫感染的新疗法。

数千年来,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一直是全球一项重大的医疗问题,对全球最贫穷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今年三位获奖者针对破坏性最大的几种寄生虫病研发的疗法,使治疗这些疾病的手段得到了革新。

盘尾丝虫病(俗称“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都是由寄生虫引发的。河盲症会造成患者角膜感染,最终导致失明。淋巴丝虫病会导致慢性肿胀,造成终生的红斑并致残。

日本微生物学家大村智是分离天然产物的专家,他专注于研究链霉菌,从土壤样品中分离了能够产生包括链霉素在内的多种抗菌物质的链霉菌的新菌株,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纯化培养,从中筛选了50株最有前途的菌株,分析它们在对抗有害微生物方面的能力。

寄生虫生物学家威廉·坎贝尔利用大村智的链霉菌菌株,分离并纯化出了一种能有效对抗家养和畜牧动物体内寄生虫的成分——阿维菌素。阿维菌素随后被进一步化学修饰成为一种叫“伊维菌素”的物质。后经人体试验,发现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治疗其他寄生虫病也有效果。大村智和坎贝尔的贡献使一类能有效对抗寄生虫病的新药得以发现。

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生物,这种生物会入侵红细胞,导致发烧,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脑损伤甚至死亡。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面临疟疾感染风险,每年有超过45万人死于疟疾,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氯喹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此时,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中提取纯化青蒿素。她又从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青蒿素。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之后,屠呦呦率领的研究团队又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②是一个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取材于环球科技观光团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中①②两处画线的“它”指代内容,分析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指代伊维菌素      ②指代青蒿素

B.①指代阿维菌素      ②指代青蒿素

C.①指代阿维菌素      ②指代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D.①指代伊维菌素      ②指代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不只对全球最贫穷人口产生严重影响。

B.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是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疟疾也是。

C.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儿童的发病率最高。

D.氯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被弃用。

材料二

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国内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

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中药材。中医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中提取的。而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更从来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让人误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况且,黄花蒿最初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时,里面的青蒿素并没有起到作用。因为中医的传统做法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病的,而一旦加热到60℃,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虫了。屠呦呦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因而想到了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受到古代医方的启发才恍然大悟,不能用加热的方式来提取青蒿素。由于这个说法,人们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益于中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还值得商榷。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用两杯水浸泡一把青蒿,就算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也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注。葛洪在书中共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而青蒿一条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条,只出现了一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好。中医和民间仍然在不停地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记录的药方更是多达数千个。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疾流行都死人无数。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疾病人300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人。

(取材于方舟子《青蒿素和中药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前药典里的青蒿实际包括青蒿和黄花蒿两种植物。

B.黄花蒿在60℃以下服用就能够起到治疗疟疾的作用。

C.屠呦呦研究的关键技术环节是用乙醚来提取青蒿素。

D.中国古代治疗疟疾的药方虽很多但疗效却无从证实。

4.作者认为青蒿素不是中药的理由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分条概括。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填空。

①“材料二”中“结构明确的化学药”,“结构”具体指的是                       

②“材料二”中“她是受到古代医方的启发才恍然大悟”,“古代医方”具体指的是    

                         

6.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的部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疟疾:“疟”字书写的第7笔是“ㄴ(竖折)”。

B.畜牧:“畜”作动词时读作xù,作名词时读作chù。

C.葛洪: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是东汉时期人。

D.搜集:此处不能换作“收集”。

材料三

除了屠呦呦的发现之外,中国过去一个世纪最重要的来自中药的药物发现还有,张亭栋等人发现了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在治疗白血病中的作用,为白血病患者带来福音。

砒霜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用砒霜治病,中医古已有之,北宋的《开宝详定本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记载了砒霜的药性。西方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接受。

上世纪七十年代,张亭栋的同事韩太云从民间中医得知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的方法,并将它们改制成水针剂,称“癌灵注射液”(后称“癌灵1号”),通过肌肉注射,对某些肿瘤病例见效,但因毒性太大而放弃。

其后,张亭栋与韩太云合作继续此工作。1972年后,张亭栋等一方面主要集中做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探索,另一方面分别检测“癌灵1号”的组分,发现只要有砒霜就有效,而肾脏毒性、血压升高的副作用则是轻粉和蟾酥带来的,且这两者对白血病本身并无治疗作用。

1973年他们发表第一篇论文,介绍了用“癌灵1号”治疗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过程。他们明确知道主要用了砒霜的化学成分亚砷酸(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轻粉(氯化低汞)。经过治疗,6例病人症状都有改善,其中一例慢性白血病发生急性变的患者病情也有所缓解。该文还提到正在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1979年张亭栋等又发表论文,总结了他们从1973年至1978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对55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最好。其中1973年至1974年单独使用“癌灵1号”治疗23例病人,1例儿童存活已经4年。他们指出,在与其他中药同时用药时,其他中药只用来支撑病人身体状况。1975年至1976年用“癌灵1号”加其他中药和少量化疗药物治疗20例,1977年至1978年用“癌灵1号”加其他中药和少量化疗手段治疗12例。对每一个病例,他们都根据血象分型,有明确的疗效观察。实验结果全部5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缓解率70%,12例完全缓解,而且,药物对病人的毒副作用也很小。如果说,1973年的论文是他们发现“癌灵1号”的开创性论文,1979年这篇则是张亭栋等有关“癌灵1号”的成果性论文。

以屠呦呦和张亭栋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取得的成果都得到了普遍应用,直接产生了治病救人的效果。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发现清晰地肯定了古老的中药在今天仍然有益,传统中还沉睡着尚未开发的、可能进一步改善人类健康的潜力。

(取材于饶毅《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白血病有治疗作用的是(    

A.砒霜     B.砒霜和轻粉    C.轻粉和蟾酥    D.砒霜、轻粉和蟾酥

8.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和西方都有过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记录,只是未获普遍接受。

B.张亭栋等人在1973年的论文中证明了砒霜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疗效。

C.张亭栋在用砒霜治疗白血病时会适当加入其他中药来降低砒霜的毒性。

D.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推知,青蒿素和砒霜能够完全治愈疟疾和白血病。

9.根据“材料一”“材料三”,简述屠呦呦和张亭栋的科学发现的意义。

 

1.D 2.C 3.B 4.①从成分看,青蒿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 ②从药材看,中医几乎不用含有青蒿素的黄花蒿入药治疟疾。 ③从用法看,按中医的传统做法把药物煎成汤药,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就失效了。 ④从疗效看,中医所用的 药从来就没能真 正抗击疟疾。 5.①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②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6.C 7.A 8.B 9.屠呦呦带领科研小组从黄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成为新一代抗疟疾药物,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新途径。张亭栋等人发现了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在治疗白血病中的作用,为世界白血病患者带来福音。这两 个发现都是从中医中得到启发,清晰地肯定了古老的中药在今天仍然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到文中找到原文“发现①它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治疗其他寄生虫病也有效果。大村智和坎贝尔的贡献使一类能有效对抗寄生虫病的新药得以发现。”“②它是一个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答案。①指代伊维菌素②指代青蒿素的立体结。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首先速读材料一,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结合上下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超过3亿人感染疟疾”与文意不符,原文是“有超过3亿人面临疟疾感染风险”,“其中儿童的发病率最高”于文无据。高考命题的表述项一般不存在对文中基本信息的简单摘取,大都为对文中信息的综合加工,糅合进了命题人个人的理解。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首先速读材料二,筛选答题区间,确定对应语句。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黄花蒿在60℃以下服用才能够起到治疗疟疾的作用”与文意不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作者认为青蒿素不是中药的理由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分条概括。”。首先速读材料二,辨明答题区间,确定对应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本题答案集中在2.3.4三节,从成分、药材、用法、疗效四个方面来总结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结构”根据材料一“是一个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语句概括。“古代医方”则根据材料二“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用两杯水浸泡一把青蒿,……它也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注。”和材料一中“她又从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等语句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题目综合考察考生语文素养,A项考察字形,B项考察字音,C项考察文学常识、D项考察字义。考生在平时要在这些方面注意积累。C项“东汉”应为“东晋”。 搜集与收集的区别:“收”是东西放在眼前,人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能得到;而“搜”中包含了一个比较辛苦的搜索过程.举例说明,“收集邮票”,可能是市面上有某种邮票出售,你仅仅是去收买;而“搜集邮票”,则是某种珍稀邮票市面上买不到,你需要四出搜寻并收购.你甚至可以这样理搜集=搜索+收集.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白血病有治疗作用的是”。首先速读材料三,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答案集中在第2.4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速读材料三,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经比较可知:A.中国古代没有“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记录”;C.“降低砒霜的毒性”与文意不符;D.“能够完全治愈”于文无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材料一’‘材料三’,简述屠呦呦和张亭栋的科学发现的意义”。首先速读材料一、三,确立答题区间,找准对应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本题答案集中材料一第一节和材料三第一节、最后一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2016年元月,一名患有先天性严重听力障碍的6岁女童琪琪在银不慎将左耳的助听器丢失,此事被银川全城关注,大家纷纷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转发。记者也曾多次建议女童母亲女士接受爱心人士的捐助,但都被她委婉谢绝。尽管琪琪一家三口的经济来源只有父亲打工3000元的工资,但琪琪妈妈说,还是想通过自己给女儿想办法,并对大家的爱心之举表示衷心感谢。

材料二:女儿早产需要医疗费10万元,自己手头又紧,作为一位父亲,你会怎么做?今年三月,一高校工作人员为救女儿发起了微信“众筹”。这位父亲在收获满满爱心的同时也遭到大家共同质疑:夫妻二人都有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却选择来自他人的无偿帮助。

针对以上情况,你有何看法?请综合两则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你根据这幅画补写一句立意鲜明、符合该报纸定位的广告词(不超过6个字),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解读这幅漫画的寓意。

满分5 manfen5.com

 

这是报纸《南方周末》为宣传自己而作的一幅广告宣传画。

广告词:《南方周末》,                       

 

查看答案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内容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        ,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每年三四月份,成群的红嘴鸥便从昆明北迁至西伯利亚,迁徙路线长达5000多公里,历时两个月,在漫长的迁徙之路上,银川燕鸽湖成了它们长途跋涉的中转站。近年来,银川的湿地保护工作效果显著,爱鸟、赏鸟、护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配套的保护措施,                  。每年如约而至的红嘴鸥,也从最初的3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上万只。

A所以塞上湖城成为鸟儿的天堂        B让塞上湖城成为鸟儿的天堂

C因此塞上湖城成为鸟儿的天堂        D使塞上湖城成为鸟儿的天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开设公益茶文化选修课,来自三个首都报社的热爱茶文化编辑,教授了茶之历史、品茶礼仪等课程。

B.说起张贤亮对中国文坛不会感到陌生。上世纪80年代在国人的阅读中激起了巨大波澜。进入90年代后在“文人下海”的一波热潮中张贤亮在宁夏创办了一个影视娱乐城以“出卖荒凉”著称成为当今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

C.傍晚时分,随着梅达尔教堂附近传出悠扬舒缓的钟声,游人散去,整个街道逐渐恢复了宁静,而渐次亮起的街灯里,依然能够看到那几个熟悉的中国人的身影……

D.斋月里,穆斯林们白天封斋,日落西山后开斋,但是吃的比平时还要丰盛,尤其甜食,种类繁多,很有讲究,体现出阿拉伯饮食的别样情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