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 嫂 冰 心 ①张嫂是看祠堂的老张的媳妇儿。我住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①张嫂是看祠堂的老张的媳妇儿。我住在这祠堂的楼上,楼下住着李老先生夫妇,老张他们就住在大门边的一间小屋里。住到第三天,我便去找张嫂,请她替我洗衣服。张嫂从黑暗的小屋里,钻了出来:稀疏焦黄的头发,高高的在脑后挽一个小髻;面色很黑,眉目间布满了风吹日晒的裂纹;嘴唇又大又薄,眼光很锐利;个子不高,身材也瘦,却有一种短小精悍之气。她迎着我,笑嘻嘻地问:“你家有事吗?”我说:“烦你洗几件衣服,这是白的,请你仔细一点。”她说:“是了,你们的衣服是讲究的——给我一块洋碱!”

②李老太太倚在门边看,招手叫我进去,悄悄地说:“有衣服宁可到山下找人洗,这个女人厉害得很,每洗一次衣服,必要一块胰皂,使剩的她都收起来卖——我们衣服都是自己洗。”       

③第二天清早,张嫂已把洗好的衣服被单,送了上来——洗得很洁白,叠得也很平整,放在我的床上,说:“×先生,衣服在这里,还有剩下的洋碱。”我谢了她,很觉得“喜出望外”,因此我对她的印象很好。

④熟了以后,她常常上楼来扫地,送信,取衣服,倒纸篓。

⑤我的东西本来简单,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她都知道。我出去从不锁门,却不曾丢失过任何物件,如银钱、衣服、书籍等等。至于火柴,点心,毛巾,胰皂,我素来不知数目,虽然李老太太说过几次,叫我小心,我想谁耐烦看守那些东西呢?拿去也不值什么,张嫂收拾屋子,干净得使我喜欢,别的也无所谓了。

⑥张嫂对我很好,对李家两老,就不大客气。比方说挑水,过了三天两天就要涨价,她并不明说,只以怠工方式处之。有一两天忽然看不见张嫂,水缸里空了,老太太就着急,问老张:“你家里呢?”他笑说:“田里帮工去了。”我悄悄地走下山去,在田里找到了张嫂,我说:“你回去挑桶水吧,喝的水都没有了。”她笑说:“我没有空。”我也笑说:“你别胡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以后挑水工钱跟我要好了,反正我也要喝要用的。”她笑着背起筐子,就跟我上山——从此,就是她真农忙,我们也没有缺过水,——除了她生产那几天,是老张挑的。

⑦一天早起,张嫂没有上来扫地。我们吃早饭的时候,看见老张提着一小篮鸡蛋进门。我问张嫂如何不见?他笑嘻嘻地说:“昨晚上养了一个娃儿!”我连忙上楼去,用红纸包了五十块钱的票子,交给老张,说:“给张嫂买点红糖吃。” 

⑧我同李老先生坐在堂屋里闲谈。老太太一边摇着头,一边笑着,进门就说:“好大的一个男孩子,傻大黑粗的!你们猜张嫂在那里做什么?她坐在床板上织渔网呢,今早五更天生的,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她又做起活来了。她也不乏不累,你说这女人是铁打的不是!”因此就提到张嫂从十二岁,就到张家来做童养媳,十五岁圆的房。她婆婆在的时候,常常把她打得躲在山洞里去哭。去年婆婆死了,才同她良懦的丈夫,过了一年安静的日子,算起来,她今年才廿五岁。

⑨这又是一件出乎我意外的事,我以为她已是三四十岁的人,“劳作”竟把她的青春,洗刷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她永远不发问,不怀疑,不怨恨。

⑩她不知道她正在做着最实在、最艰巨的后方生产的工作。我呢,每逢给朋友写信,字里行间,总要流露出劳乏,流露出困穷,流露出萎靡,而实际的我,却悠悠的坐在山光松影之间,无病而呻!看着张嫂高兴勤恳的、鞠躬尽瘁的样儿,我常常猛然地扔下书站了起来。

那一天,我的学生和他一班宣传队的同学,来到祠堂门口贴些标语,上面有“前方努力杀敌,后方努力生产”等字样。张嫂站在人群后面,也在呆呆望着。回头看见我,便笑嘻嘻地问:“这上面说的是谁?”我说:“上半段说的是你们在前线打仗的老乡,下半段说的是你。”她惊讶地问:“×先生,你呢?”我不觉低下头去,惭愧地说:“我吗?这上面没有我的地位!”

(选自冰心《关于女人》)

【注】这篇小说创作于1943年。

1.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3.简要概括张嫂的性格特征。

4.结合全文并联系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探讨本文的写作意图。

 

1.运用肖像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张嫂黝黑、苍老、个矮却又精悍的形象 为后文叙述张嫂的故事作铺垫,引人入胜。 2.(1)写张嫂对我与李老太太的不同态度,用李老太太的狭隘、好猜忌鲜明地反衬出张嫂的形象;(2)“我”的萎靡、闲散与张嫂的勤劳、坚强对比,更深刻地揭示了张嫂这一形象的社会内涵和意义。 3.(1)勤恳能干;(2)善良正直;(3)乐观坚强;(4)爱憎分明;(5)任劳任怨。 4.作者通过塑造张嫂这一中国典型劳动妇女形象,真实的反映了抗战时期后方努力生产支持抗战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中国劳动妇女质朴坚韧品格的由衷赞扬;反衬了知识分子(或“我”)的性格弱点,促使知识分子自省、奋发。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从内容上来说,首先要明确这段画线句属于肖像描写,然后考虑这段肖像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从结构上来说,这在小说第一段,可以从为后文作铺垫、吸引读者等方面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的对比手法,首先要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对比内容,然后再分析通过对比在人物形象的表现方面、主旨的表达方面的作用即可,如张嫂对我与李老太太的不同态度、“我”的萎靡、闲散与张嫂的勤劳、坚强对比,每个要点2分,其它方面、意思对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小说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角度分析,本题应抓住文中的“洗得很洁白,叠得也很平整,放在我的床上,说:‘×先生,衣服在这里,还有剩下的洋碱。’”“她常常上楼来扫地,送信,取衣服,倒纸篓”“我的东西本来简单,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她都知道。我出去从不锁门,却不曾丢失过任何物件”“张嫂对我很好,对李家两老,就不大客气”“‘劳作’竟把她的青春,洗刷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她永远不发问,不怀疑,不怨恨”“看着张嫂高兴勤恳的、鞠躬尽瘁的样儿”等信息分析总结即可,每个要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联系文章的后半部分考虑,如根据文中的“她正在做着最实在、最艰巨的后方生产的工作”“上半段说的是你们在前线打仗的老乡,下半段说的是你”“看着张嫂高兴勤恳的、鞠躬尽瘁的样儿,我常常猛然地扔下书站了起来”等信息分析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在新疆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会徽,请写出该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文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饱含了炎黄子孙“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开拓勇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改革气魄等优秀品质和文化性格。②             ,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查看答案

把下面长句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书摘》杂志是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秉承“新文化、新图书、新生活、新方向”的办刊宗旨,以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风貌体现厚重的文化品格和人文情怀,从2013年起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百种社科期刊重点期刊”的综合性大型社科文化刊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题。

朝中措

(南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1.简要赏析“翻被梨花冷看”的妙处。

2.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蕴含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游颜洞记

徐霞客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至滇省,南抵省南临安府。城南临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颜洞大道,当城而南,渡泸江桥。导者从寺前小路东北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渡赛公桥,上山,为金鸡哨。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峡甚,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

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渡。

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始悔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

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抵峡中。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余不能入其前洞,遂瞰洞下。

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环壁无可上。仍西出旧道,北上山。东一里,逾岭,已东壁回环上。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导者妄谓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抵南崖。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

又东二里,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太阳促之,导人又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阻碍矣!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洞大道,当城而南      循:顺着,沿着

B.峡甚,水倾其中          逼:迫近,接近

C.中忽辟门             延:引进

D.已东壁回环上            陟:登,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辄架木                          B 始悔为导者误 

身翼蔽沛公                        大王为此计者 

C遂瞰洞                           D导者妄谓在南崖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B.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C.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来源

D.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安府颜洞在云南省南部的临安府境内,府城南部的泸江以及临安府的众多河流,都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B.去颜洞的路,应当渡过泸江桥,导游却直接从寺前小路往东北走经过赛公桥上山,到了金鸡哨,只能远看洞顶的石崖,无法看见洞。

C.云津洞非常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后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开辟一个洞门,上面绝壁旋绕,奇妙绝顶。

D.南崖下有个石洞朝东,两边的石崖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

(2)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 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