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外阅读部分 父亲的嘱托 杨逸 “爸,我不去念了。”我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广州找...

课外阅读部分

父亲的嘱托

杨逸

“爸,我不去念了。”我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广州找弟弟去……”话还没说完,就被父亲打断:“你别瞎操心,我有办法。”

还有什么办法呢?眼看就要开学了,学费还没凑够一半。村里已经挨家挨户地借遍了,弟弟昨天又寄回500元钱,加上我暑假做家教挣的钱,还是不够。

唉,为了供我读书,家人真是竭尽全力了。爸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扫公路的活儿,没日没夜地干。过度的劳累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六十多岁的小老头儿,其实他今年四十才出头。妈身体不好,却总也不肯上医院看。最让我感到愧疚的是弟弟,小小年纪就辍学打工,赚到一点钱就往家里寄。

夜深了,窗外的星星困得睁不开眼,我却怎么也睡不着。爸也没睡着,一声声叹息像铁锤一样砸疼我的心。

破晓的时候,爸披上衣服,对我说:“今儿个你跟我到你城里叔叔家去一趟。”我一骨碌爬起来:“我不去,去了也是丢人。”爸急了,猛地给我一巴掌:“丢人重要还是读书重要?”爸很少打我,我知道他心里比我还难受。

我故意走得很慢,远远地落在了爸爸后面,可终于到了叔叔家门口。爸怯生生地敲门,敲了十几下,才听到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大清早的,是谁呀?”爸忙说:“他婶,是我们。”过了好一会儿,门开了。婶婶打着哈欠问:“你们一大早来干什么?”爸僵住了,过了一会儿,他嗫嚅到:“来看看你和我兄弟。”

叔叔也出来了,勉强寒暄了几句,爸终于开口了:“他叔,其实我们这次来是有件事想求你。”我看见叔叔立刻皱起了眉头:“什么事?”“这个,你侄女今年考上了大学,学费还差一点儿,想跟你借点儿。”“借钱?”叔叔像被烫了一下,“借多少?”“3000。”爸小心翼翼地说。

叔叔吸着烟,不看我们父女,只望着窗外阴郁的天空。婶婶漫不经心地抹着桌子。爸想说话,可只吧嗒了几下嘴。屋内静得令人发慌。

又过了一会儿,堂妹出来了,爸忙跟她打招呼。她扫了我们一眼,对她爸妈说了一句“我去学钢琴了”,就出门了。叔叔一下子受到启发:“你们看,小文学钢琴一节课就要150,你们说我容易吗?”婶婶接着说:“别看我们像有钱的样子,其实挣得多花销也大,买房的钱不说,就是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信息费、物业管理费加起来也够呛,不像你们乡下,一年花不了几个钱。”爸低着头说:“我也知道你们不容易,不是实在没办法我也不想来麻烦你们,看在孩子读书的份上,帮哥一次。”

我惊呆了,我没想到一向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哽咽起来,眼圈也红了。

叔叔大约也受到震动,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开口了:“借就借吧。”婶婶极不情愿地从房间里拿出钱,爸爸伸过颤抖的双手去接,婶婶手却一缩:“得打张借条!”乡里人借钱,是从不打借条的,让你打借条,就是不相信你。爸爸的喉头滚动了一下,歪歪扭扭地写了借条,婶婶才迟迟疑疑地把钱递给爸爸。

我忘了那天是怎样走出叔叔家门的,我只记得回家的路上父亲对我说的一句话。

爸说:“爸求你一件事。”

我说:“爸,您有啥事只管说。”

爸说:“等你念书出来,成了城里人的时候,你可不要……”

“不要啥,爸?”

“不要让你弟弟给你打借条。”

1.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述第三自然段的妙处所在。

2.怎样理解“我没想到一向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哽咽起来”这句话的含意?

3.小说的题目是“父亲的嘱托”,那么,父亲到底嘱托了哪些内容?

4.认真阅读全文,概括这篇小说的主旨。

 

1.①内容上蕴含丰富:表面上描写家人“竭尽全力”“供我读书”,实则也暗含家中的贫穷、“我”的美好未来是建立在全家人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的、做人不要忘本等内容。 ②结构上,由此引出向叔叔借钱的情节,为下文写父亲的嘱托做铺垫,并与之遥相呼应,让读者产生联想:当年家里人供“叔叔”读书时的情形。 2.① “一向铁骨铮铮”表明父亲性格刚烈坚强,有强烈的自尊;②为了让女儿读书忍辱借钱,甚至“竟哽咽起来”,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出了父爱的伟大。 3.①女儿一旦成为城里人,在弟弟借钱时,不要让弟弟打借条;②“叔叔”对“父亲”缺乏亲情,不愿相助,让父亲十分伤心;父亲嘱咐自己的子女要保持亲情,不要让亲情被金钱冲淡。 4.①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批判了当今社会的亲情因金钱而疏远甚至缺失的现象;②呼吁人们知恩图报,呼唤亲情的回归。 【解析】 1. 试题分析:分析文段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第三段文字,从内容上看是介绍了全家人为了“我”能上学而做出的努力。揭示出家里的贫穷现状。从结构上自然引出向叔叔借钱的情节。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我没想到一向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哽咽起来”,一句中的关键词是“一向铁骨铮铮”“竟哽咽起来”。“一向铁骨铮铮”说明父亲是一个很注重尊严的人,他向来是不会对别人低头的。“竟哽咽起来”说明父亲此时内心的难过,为了女儿的前途,父亲丢下了自己的尊严。通过对比,突出了父爱的伟大。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父亲嘱托了自己的女儿,“等你念书出来,成了城里人的时候,你可不要……” “不要让你弟弟给你打借条。”父亲这样嘱托,是有感于自己的弟弟让自己写借条的事。同时要提醒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前途是全家人努力的结果,不要因为自己有了前途就丢掉了可贵的亲情。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哥哥为了自己的女儿上学而不得不向弟弟 借钱,弟弟却要哥哥写借条的事,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淡漠的亲情,对只注重金钱而漠视亲情的现象进行了讽刺,进而提出了注重亲情的美好愿望。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目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

B.在大量药品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和保健品来提高和增长孩子智力,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子女教育中的一个误区。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D.构筑数字化的生活平台,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介质来和高科技生活相接,这种介质就是网络接入和平台支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项是(    

A.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小区内非常混乱,闲杂人员随便出入,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业主们怨声载道。

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杭州西湖畔萍水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别提多高兴了。

C.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可能是自有记载以来最强的,预计将在圣诞节前后达到顶峰,并延续到2016年的一至二季度。澳洲气象官员上午10:00举行发布会,各路媒体记者在大厅里严阵以待

D.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指各自懂得美化自己的美德,欣赏自己的美〕,美人之美〔指赞美他人的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