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摆 手 先 生 马瑞璇 二十年前,摆手先生和我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马瑞璇

二十年前,摆手先生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帅气,诗人气质。

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

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但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叫他摆手先生。因为他另有一个绰号,叫“一首小诗”。平时独来独往,神叨叨的他,一遇集体活动却异常活跃。活跃的原因是他喜欢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小诗。”他这样说。大家笑,他不笑。

我们那一轮在校生里,出现过一位容貌叫人看了吃惊的校花,是中文系陶教授的女儿。摆手先生和陶教授来往密切,用摆手先生的话叫做“切磋文学问题”。一次在教授家,他幸福地得到校花一个微笑的礼遇。从陶教授家回来,摆手先生给校花写情书。情书一改他诗人的风各,写得简短朴素:“今晚六点,我在你家楼下等你。若同意请赴约;若不同意,请背对窗外摆一摆手。”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校花继续做名花无主的校花,而摆手先生从此被大家改了绰号,“一首小诗”被“摆手先生”代替。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做一所镇级中学的语文教师。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

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

一年前,摆手先生死了。

追悼会的前一晚,我陪他妻子住。夜半听见他妻子在另一个房间里嘤嘤地哭泣。我担心她身体,想劝劝她。

眼前的情形把我牢牢地定在房门口。他的妻子跪坐在地上,面对死者遗像,一边哭一边揉搓着当天收到的丧葬费和旅游局的赔款。

“一起过日子这么多年,在外人眼里咱俩很不般配。可是,你对父母好,对孩子好,对你的学生更好。”说到这里她颓然低下头,推开怀里的钱,伏在地上又抽咽起来。突然,她抬起头爬到遗像前,用手摸着死者的脸颊:“咱俩是天生的一对儿,咱俩的日子还得接着过啊!这个家,还是咱俩一起撑。啊?”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车祸发生的时候,他坐在车尾部,救援人员问他情况如何?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摆手作答。人家以为他没事,抢时间解救情势危急的人去了,因为在同一车里,还有老人和孩子。所有的人被解救后,再去救他的时候,他已经死在那里。身体完好,姿势端正。经检查,是严重颅内出血导致死亡。而且,死的人只有他一个,其余的人,只是伤势轻重不同罢了。

有人说,他摆手是在告诉别人他快不行了;有人说,他是用摆手示意救援人员先去救别人。无法解读他摆手的含义,便无法把他定性为舍己为人的英雄。他所在的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

追悼会在公墓举行。

我们班二十一人全体到场。他的同事除了还在医院的,其余都到场。人数最庞大的是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发言最动情的是他的学生。学生说,他们的老师上课从来不看教案和教科书,一根粉笔,成就了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他们敬佩老师,教材烂熟于心,古今名著好诗好词烂熟于心。当讲到如下内容,新老学生,哭作一团:您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很多贫困同学在您那里长期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答疑,您为自己制定二十四小时开机制度。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您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去”。您始终坚持站立讲课,我们说:“老师,您身体不好,坐下讲吧!”您微笑着,摆摆手……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从画线句子开始,有如下另一个版本。(称为版本二,以上称版本一)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乡做一所镇级中学的语文师。不久,他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摆手先生很受学生欢迎,回乡探亲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有人夸奖他。他教材烂熟于心,有博览群书的底子,一根粉笔,成就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是他许多年养成的习惯,学生可以在他家里接受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给学生答疑,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保持二十四小时开机。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他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去。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1.下列对这篇小说(版本一)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摆手先生喜欢文学,爱写诗,又喜欢向同学们朗诵他的小诗,同学们受不了他的神神叨叨,就揶揄地称他为“一首小诗”。

B.摆手先生爱慕校花,常以“切磋文学问题”为借口上校花家,结果遭校花拒绝,摆手先生心灰意冷,羞惭之下回乡任教。

C.小说通过对摆手先生妻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和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

D.摆手先生用摆手回答救援人员的询问,这一模糊的回答造成了人们不同的解读,影响了相关部门对他行为性质的评定。

E.小说分别从同学、妻子、学生的角度刻画摆手先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表现了摆手先生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版本一)中的摆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阅读版本二,比较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文本,试从语言、结构、叙述人称三个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说明理由。

 

1.答E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答A.C不得分。 2.①交代“摆手先生”这个称呼的由来,呼应了文章的标题;②交代了人物的爱好与习惯,丰满了人物形象;③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读者的阅渎兴趣。 3.①帅气,摆手是他最鲜明的外在特征,遇事总喜欢摆手;②爱读书,具有诗人气质,爱写诗,也经常朗诵诗;③敬业,关爱学生,节假日给学生答疑,给贫困生免费补习。 4.示例一:版本一更好。①语言更富有感染力。版本一的语言感情丰富,比如“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写出了作者对摆手先生的肯定与意外;版本二的语言淡然无味,比如“不久,他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②结构上,版本一采用倒叙方式,使得小说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版本二平铺直叙,缺乏感染力。③叙述人称上,版本一通过摆手先生学生的视觉,以第二人称描述老师,使得人物更真实可感,更富有感情,更富有感染力;版本二则以摆手先生同学的视觉,以第三人称描述同学,淡淡道来,缺乏版本一那种学生对老师的深挚感情,缺乏感染力。 示例二:版本二更好。①语言淡而隽永。版本二客观的叙述口吻,与前一部分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版本一带有较为强烈的感情倾向,缺少隽永之感。②结构上,版本二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使人一目了然;版本一颠三倒四,结构混乱。③叙述人称上,版本二一直以同学的视角,描述摆手先生对学生的深爱,更真实可感,又蕴含了师生之间的深情;版本一通过摆手先生学生的视角,以第二人称称述老师,看似感情丰富,却容易失真。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这篇小说(版本一)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小说内容、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B项,被校花拒绝,摆手先生是否心灰意冷、羞惭,文中看不出来;A项,同学们没有受不了他的神神叨叨,同学们叫他“一首小诗”,都是善意的;C项,没有描写摆手先生妻子的心理活动,更没有写她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所以选ED。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多项选择题在现代类文本阅读中算是比较难的一道题,命题人常常会从多个角度来设置一些令考生迷惑性的或隐性的陷阱,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例如本题选项B于文无据,选项A属于曲解文意的错误,选项C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插叙在文本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插叙的作用,结合着小说中有关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的内容,联系小说全文,从其在内容、人物形象、结构、语言或读者等角度分析作答。例如,大量的有关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内容,显然不但能丰富文章内容,交代有关摆手先生的兴趣与爱好,还能表现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在情节上,与小说标题相照应。以诙谐的语言,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了解插叙的常见作用,然后结合着具体内容,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思考作答。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例如本题便可从摆手先生的兴趣爱好、人物形象、结构等方面分析作答。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小说中有关摆手先生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分析作答。例如,第一段的评价性语句“帅气、诗人气质”,第二段“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表现出了他爱读书的特点。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在小说文本阅读题中,对小说人物形象或性格的考查,几乎是必考的知识点,而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与人物形象混为一谈。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还是有区别的,答题时,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要注意结合着人物的具体事例分析概括。例如本题就是考查摆手先生的人物形象,因此不但要分析其性格,还要答出其它形象特点。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小说情节设置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第一个版本和第二个版本哪一个更好,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结合着小说具体内容,从语言、结构、叙述人称三个方面任选两个角度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不脱离文本内容,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开放性的探究题,一定要紧扣文本内容及题干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例如本题,一般情况下最好选择第一个版本,因为这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情节设置及安排,自有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用意,而且不容易失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2)韩愈在《师说》中论述“圣人无常师”这一观点时,举了孔子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与《论语》中孔子所说的“                      ”的观点是一样的。

(3)古人曾说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其实,在学习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荀子在《劝学》中也说“                     ”,用以来阐明这个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诗的首联借助了哪些意象写出了“早寒”特点?试具体分析。

2.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鲁恭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恭直言①,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①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②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B.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C.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D.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又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曾在太学学习过。

C.《鲁诗》:是西汉初年鲁地人申公为《诗》所作的传文,后自成一家。它与《齐诗》《韩诗》并立,被统称为“三家诗”。现三家诗均已亡逸。我们现在所学的《诗经》,是由《毛诗》流传下来的。

D.举:往往与“察”并称,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博士、文学、秀才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

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

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广收后学,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员多达几十位。后来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他,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礼遇非同一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2)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道家术语“八卦”为何成为传播小道消息代名词?

《易经》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不知何时,“八卦”这一道家术语成了山南海北神聊、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代名词。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以前香港娱乐杂志会在明星照片上加贴八卦图,有点类似现在的马赛克,慢慢地八卦这个词就衍生出来了。有研究表明,人们65%的日常谈话时间都奉献于八卦。即便你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每天也总能找到一两个你感兴趣的八卦话题。在著名的天涯社区,娱乐八卦板块的点击量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是互联网上最热门的娱乐论坛之一,充分说明了八卦的吸引力。

人们热衷八卦,首先源于态度表达的自然需要:小道消息是八卦的主要内容,但人们一般不会对普通人今天晚上吃了什么菜、见了什么人感兴趣。真正令人想八卦的,主要源于人们的态度或者说是对那些八卦消息的看法。当获得的小道消息并非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加入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猜想,就容易引起互动,形成八卦。如果只呈现事实或现象,缺少人们的主观推测、发挥,八卦就很难形成。八卦,使人们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谈资,大家在有意无意间成了八卦的参与者或推动者。

有人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带着八卦基因。在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中,有八卦兴趣的人语言表达能力更出众,生存能力更强,可能会胜过甚至淘汰那些没有八卦兴趣的人。美国诺克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认为,八卦是维系群体交流和稳定的工具,能促进群体繁荣。因为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同伴和敌人信息的掌握,以获取资源。

从人们的心理需求角度来看,八卦有不少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能让人很轻松地制造话题,增添亲切感。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姆提出,“闲聊”是促进群体团结的一种方法,互相分享消息,说明大家在同一个“圈子”里。八卦让两个看似无关的人创造出共同话题,拉近人际距离,形成某种“心理契约”,促使大家成为朋友。除此之外,八卦还能证明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当大家都不知道一个事情,“知道的比别人多”的优越感,瞬间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慰。久而久之,有些人就习惯了这种快感的刺激,变成了八卦传播大潮里的急先锋。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也是为了增加对自我的肯定。心理学家罗宾·邓巴认为,八卦是一种社会智商,善于八卦是“情商高”的体现。能打听到小道消息,证明了八卦者的人缘和沟通能力。当然,客观上八卦也是宣泄情绪的需要和亲密交往的需要。

有研究认为,八卦别人和看娱乐新闻的时候,人们的脑细胞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刺激人脑分泌内啡肽。内啡肽是人类大脑释放的一种类吗啡生物化学物质,有麻醉和兴奋的作用,所以也常被称为人体自然生成的“鸦片剂”,用来帮助减压、镇痛,同时让人产生一种幸福、快乐的感觉。也就是说,适当的八卦有利健康。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发现,经常八卦的人幸福指数明显高于沉默寡言者。八卦是一种自然的交流方式,让压力有了出口,宣泄了情绪。对于那些长时间没有得到倾诉的人来说,和朋友一起八卦是释放压力的好机会;八卦还是一种无需注重逻辑的语言表达,没有思维负担;如果女性经常和人聊天八卦,可以增加体内黄体素,使心情更愉快。

也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对待八卦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环境。如果家长开明,家庭教育环境宽松,这类人长大后接受八卦的能力就较高,也可以轻松地与人交流比较负面的如离婚、婚外情一类的八卦谈资。反之,家庭教育比较严格的人,则不太能接受这类谈资,更不易接纳此类事情的发生,一旦发生心理冲突就比较严重。适当八卦、接纳八卦,人们心理的抗压性会逐渐提高。八卦是人类好奇的一大表现,不应对其捆绑任何道德枷锁,只要八卦不过火,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

选编自2015年11月30日《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者发现,人的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用在了八卦上,即使不善言谈的人,实际上每天都在参与八卦。

B多年来,在著名的天涯社区,点击量居高不下的娱乐八卦版块成为互联网上最热门的娱乐论坛之一,这可以看成是八卦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明证。

C关于“八卦等于小道消息”这一概念的起源,普遍被认可的说法是香港记者将其使用于明星照片上,与现在普遍使用的马赛克相当。

D八卦成为神聊和小道消息的代名词晚于它作为专用术语出现的时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研究认为,八卦别人和看娱乐节目时,常常会让人们心情放松,产生幸福、快乐的感觉。

B自然的态度表达需要,是人们热衷于八卦的首要因素。因而,人们真正想八卦的只是对客观事件的态度或者看法,而非事件本身。

C不是单纯的客观叙述,而是加入了人们各种猜想和看法,这类小道消息就容易引发人们的参与热情,从而形成了八卦。

D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待八卦的态度。如家庭教育比较严格的人,不易接纳离婚之类负面事情的发生,因而不愿意接受这类谈资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学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认为,八卦可以获取信息,进而帮助人们获取资源,所以它可以作为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一种生存保证和发展保障的方法与手段而存在。

B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提出,八卦是一种社会智商,善于八卦是“情商高”的体现。这也证明了八卦者相对而言,更能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

C八卦可以通过创造出的共同话题使两个看似无关的人变得亲密无间,从而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心理契约”,促使他们成为朋友。

D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姆认为,互相分享消息的“闲聊” ,可以使人们觉得彼此在同一个“圈子”里,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促进群体团结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退休老教师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你现在名声显赫,请仔细看完这本作文本后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看了作文本十分肯定地说:“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你怎么认不出你过去当小学生时写的作文本中呢?”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