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的价值观的探讨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的价值观的探讨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语》中记载:“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里强调天是自然。从孔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来看,他坚持用事物多样性的“和”来观察世界,反对单一的“同”,从而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此,可从两方面加以阐释:其一,“和而不同”倡导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其二,从先秦时期儒学的天人之学来看荀子论述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价值观问题。

首先说会通精神,这里以我国中医药学经典《黄帝内经》为例略加说明。《黄帝内经》的作者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不抱门户之见,凡有可取之处都加以吸取,其中有儒家思想、墨家主张、道家观点,还有法家的若干见解。此外,名家、兵家,甚至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某些成分也被吸纳,博采众家之长。《黄帝内经》因此也奠定了与中华儿女繁衍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医药学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华文化中比较完整的关于“大同”社会的学说,主要见于《礼记·礼运篇》,这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的著作,书中的“大同”理想不但发挥了早期儒家思想,而且在不少地方继承了墨家思想,例如“选贤与能”就和墨家的“尚贤”原则相似;“老有所终”一段又相似于《墨子·兼爱中》里的一节,甚至“大同”这一名称也可能从墨家所说“尚同”沿袭而来。同时,《礼记·礼运篇》有些地方也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如“大同”世界为“大道之行”,“大道”就是道家的术语。可见,“大同”理想主要来源于儒家,同时也吸取了墨家和道家的某些思想。

再看“和而不同”文化观的第二个特点,即战国末期儒者荀子关于天人之学的基本论点。荀子本着孔子的思路,赞成“和”而否定“同”,写出了名篇《天论》,把“和而不同”的道理阐发得深刻而清晰。荀子写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认为天有常规,不受人的意愿支配。顺应天(自然)的法则,人们将取得养生之资,如果违反将受到惩罚。荀子同时也认为,在自然面前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们抓住农业这个根本,厉行节约,天就不能使人贫困;按照季节进行农事,天就不能使人患病。荀子:“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人相分”的观点阐述了一个客观真理:当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成为与自然相对的认识主体的时候,人才有可能成为有智慧的人。能认识并按照自然法则去行动的人,才能成为“至人”,即“真正的人”。荀子在《天论》中着重论述了天人相分,就是看到天和人各自的特点,呈现于人面前的是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在异中求同,达到和而不同。在荀子看来,万物只是“道”的一个方面,个别事物是整体的部分,人们往往以偏概全,以部分替代整体。从“分”到“合”,从个别到一般,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正确途径。

荀子从天人相分到天人相合观,在中国先秦时期达到很高的理论水平。“天人之学”渗透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从天文历算、中医药学、古地理学、古建筑学中均可看到其思想影响。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更加离不开天人之学的滋养。

(节选自《孔子儒学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的价值观的探讨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坚持用事物多样性的“和”来观察世界,提出“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B.“和而不同”倡导文化会通精神。《黄帝内经》中所蕴含的这种精神奠定了与中华儿女繁衍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医药学坚实的理论基础。

C.《黄帝内经》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包括如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名家、兵家,甚至阴阳五行的学说都加以吸收,不抱门户之见。

D. “大同”思想主要来源于儒家,也吸取了墨家和道家的某些思想,这正是“和而不同”所倡导的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之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华文化中比较完整的关于“大同”社会的学说,主要见于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的著作《礼记·礼运篇》。

B.《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这一名称从墨家的“尚同”沿袭而来,而“大道之行”,“大道”又是道家的术语。

C.荀子和孔子都赞成“和”而否定“同”,荀子写出了名篇《天论》,把“和而不同“的道理阐发得更加深刻和清晰。

D. 荀子一方面认为人要顺应自然法则,否则将受到惩罚,另一方面又认为人在自然面前不是完全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的时候,人才有可能成为有智慧的人,但想成为“真正的人“,就必须认识并按照自然法则去行动。

B.荀子从天人相分到天人相和观,在当时具备很高的理论水平。“天人之学”参透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

C.人们往往以偏概全,以部分替代整体,而荀子提出的从“分”到“合”,从个别到一般,可以提供我们认识世界的正确途径。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句话说明天有常规,自然是不受人的意愿支配的,不会为人所利用的。

 

1.B 2.C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有关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B项,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黄帝内经》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不是“这种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B项,偷换概念。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混淆范围,错误在“‘大同’这一名称从墨家的‘尚同’沿袭而来”于原文说是“可能”。将“可能”说成了“确定”。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B项,混淆范围,将“可能”说成了“确定”。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D错在“不会为人所利用”,“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句话也说明顺应天(自然)的法则,人们将取得养生之资,如果违反将受到惩罚。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名家曾国藩被誉为“中兴名臣”、“官场楷模”和“理学大师”。他一生修身齐家治国,他的“修身十二款”至今为世人称道和效法,其中第一款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第三款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第四款是“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这三款中,你认为哪一款最值得称道和效法?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合理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金砖国家为了自己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筹措资金,遵循维护金融主权、合作发展、公平互利的原则,于2014年7月在巴黎峰会上宣布签署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协议。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面对世界,一种可以验证的思维,才是趋向世界真实的思维。          ,一是现实的结果,一是逻辑的推导。这种思维,           ,但它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世界的最好方法了,它至少让人类的智慧,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一种主观幻想之中。逻辑思维的特征,体现为两个“验证”,一个是自身的“自圆其说”,另一个是与现实的符合,而这两种“验证”,都源于将思维规则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思维的规则,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真正意义上的咏竹文学的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_。其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咏竹文学当属南齐谢朓的《秋竹曲》。在《秋竹曲》的后段中有云:“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诗中明理歌颂竹在严寒大雪中挺立不屈、忠贞不挠的品行,暗里表达了诗人忠直刚正,不屈不挠的情操。

A.我们称这一时期为竹文学文化符号的形成发展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竹文学文化符号的形成发展期

C.这一时期被称为竹文学文化符号的形成发展期

D.竹文学文化符号的形成发展期就在这一时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云南虽然下了那么多雨,可是有的山区还是和去年前年干旱一样时常缺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B.局长一接到电话就马上行动,他统一安排了出发的时间、人员以及行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C.远征军在你敌人碉堡下方挖了两条地道,然后填充炸药同时起爆,将松山顶峰变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坟墓。

D.中韩两国首脑在北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双方同意共同致力于推进两国经济关系发展更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