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在乡下 莫泊桑 两所茅屋并排坐落在小山脚下。离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在乡下

莫泊桑

两所茅屋并排坐落在小山脚下。离着一座有海滨浴场的小城市不很远。两个庄稼汉为了养活他们的孩子,终年辛辛苦苦地在肥沃的土地上劳动。两家各有四个孩子。从早到晚这一帮孩子聚在贴近的两家门口玩耍。两个母亲在这堆孩子里勉勉强强可以认出哪些是自己的,两个父亲则完全分不出来。两所房子中头一所住的是蒂瓦什夫妇,另外一所住的是瓦兰夫妇,他们有一个女孩和三个男孩。

两家人都勉强靠着汤、土豆和新鲜空气活下去。星期日,汤里熬上块牛肉,对大家来说就跟吃酒席一样丰盛;这天父亲会留在饭桌上,迟迟不肯离开,一遍遍地说:“我不反对每天都这么吃。”

八月里的一天下午,有一辆轻便马车突然停在两所茅屋前面,一个亲自赶车的年轻女人对身边的先生说:“啊!亨利,你看这堆孩子!他们像这样在尘土里打滚,有多么可爱!……我多么希望我也能有一个,顶小的那个。”她说着从车上跳下来,向孩子们跑过去,抓住两个最小的孩子中间的一个,蒂瓦什家的那一个,把他抱起来,亲热地吻他肮脏的脸蛋儿、沾满泥土的黄金色鬈发和为了躲开她讨厌的爱抚而不停挥动的小手。

后来她登上马车走,嗒嗒嗒赶着马儿走了。但是下个星期她又来了。她也坐在地上,像个孩子似的跟他们一起玩耍。她的丈夫耐心地坐在轻便马车里等待。她又来了一次,和那个孩子的父母认识了。以后每天都来,口袋里总是装着糖果和零钱。她叫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

一天早上,来了以后,她的丈夫跟她一起下车,径直走进了乡下人的茅屋。……那个年轻女人用发抖的、断断续续的声音开始说:“我好心的人们,我想把你们的……你们的顶小的男孩……带走……”

那两个乡下人一惊之下,听不懂是怎么回事,没有回答。

她喘过气来,继续说下去:“我们没有孩子,我丈夫和我很孤独……我们想把他留在身边……你们答应吗?”

那个乡下女人开始明白了。她问:“您想带走我们的夏洛?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德·于比埃尔先生出来调停:

“我的妻子没有说清楚。我们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会来看你们的。从各方面看来他以后会有出息,如果真有出息,那他将来就是我们的继承人。如果我们万一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一样跟他们平分。不过,如果他辜负我们的一片心意,我们到了他成年以后会给他两万法郎,这笔钱可以立即用他的名义存在公证人那里。我们也考虑到你们,我们要送给你们一笔终身年金,每月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

那个农妇勃然大怒,站了起来:“你们是要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行。这种要求根本就不应该对做母亲的提出来!啊!不行!那简直是太卑鄙了!”那个男的表情严肃,沉思着,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他不断点头,表示赞成他妻子的话。

德·于比埃尔太太惊慌失措,哭了起来,她朝她丈夫转过身来,于是他们作最后一次努力:“但是,朋友们,请考虑考虑你们孩子的前途,他的幸福,他的……”

那个乡下女人怒不可遏,打断了他的话:“给我出去,以后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夺走人家的孩子!”

德·于比埃尔太太朝外走着,忽然想起顶小的男孩一共有两个,于是她这个宠坏了的、想要什么就要立刻到手的任性女人噙着眼泪,固执地问:“那另外一个小的不是你们的吧?”蒂瓦什大伯回答:“不是,是邻居的;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到他们家去。”说完他就回到自己的屋里,从屋里传来了他的妻子气愤不平的声音。

瓦兰夫妇正在吃饭;饭桌上在他们两人中间放着一碟黄油,他们用刀子挑一点,十分节省地抹在面包片上,慢慢吃着。

德·于比埃尔先生又一次提出他的建议。两个乡下人摇头拒绝,但是知道每个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以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使着眼色互相询问,决心已经有七八分动摇了。他们在苦恼中长时间地保持沉默,心里犹豫不决。那女的最后问道:“孩子他爹,你看怎么样?”他一本正经地说:“我看这并不丢脸。”

德·于比埃尔太太急得浑身哆嗦,她跟他们谈起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以及他以后可能给他们的钱。 那庄稼汉问:“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在公证人面前立字据吗?”德·于比埃尔先生回答:“当然,从明天就开始。”那乡下女人想了想,说:“每月一百法郎换咱们一个孩子太少了一点,再过几年这个孩子就可以干活儿了;我们要一百二十法郎。”

德·于比埃尔太太听了以后立刻表示同意。她想把孩子带走,因此在她丈夫立字据的时候,又额外送了一百法郎,立即请来了村长和一位邻居,他们也很乐意当证人。年轻女人欢天喜地,抱着啼哭的小娃娃走了。

蒂瓦什夫妇立在门口,望着那孩子给抱走,他们一声不响,也许心里有点懊悔不该拒绝吧。

从此以后就再也听不到小让·瓦兰的消息了。他的父母每个月到公证人那里去领一百二十法郎。他们和邻居闹翻了,因为蒂瓦什大婶骂他们无耻,挨家挨户对人说,除非是丧失人性才会出卖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简直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一件卑鄙龌龊的事,一件伤风败俗的事。有时候她故意炫耀自己,抱着夏洛,好像他听得懂似的,大声对他说:“我没有卖掉你,我的孩子,我不卖我的孩子。我没有钱,但是我不卖我的孩子。”一连多少年天天都是如此。……蒂瓦什大婶到最后竟然相信自己比当地任何人都高出一筹,因为她没有卖掉夏洛。

瓦兰夫妇靠了赡养费生活得很舒适。蒂瓦什夫妇无法平息下去的怒火就是从这一点来的,他们一直很贫困。他们的长子服兵役去了,第二个儿子死了,剩下夏洛一个人和上了年纪的父亲辛勤劳动。

夏洛二十一岁那年,有一天早上来了一辆华丽马车停在两所茅屋门口,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从车上下来,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对他说:“在那边,我的孩子,第二所房子。”他们走进瓦兰家的茅屋,就像是他自己家一样。老妈妈正在洗围裙,身体衰弱的老大爷在壁炉旁边打盹。两个人都抬起了头,年轻人说:“你好,爸爸。你好,妈妈。”他们惊讶地立起来。那乡下女人激动得连肥皂都掉在水里,她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我的孩子?”他搂住她,一边吻她,一边又说了一遍:“你好,妈妈。”这当儿,老头儿全身哆嗦着,说:“你回来啦,让?”……他们相认后,做父母的一定要立刻领儿子出去见见当地的人。他们领他去见村长,见村长助理,见教堂神父,见小学教员。

夏洛站在自己的茅屋门口,望着他走过去。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对两个老人说:“你们一定是傻瓜,才会让人家把瓦兰家的孩子带走。”母亲固执地回答:“我们不愿意出卖我们的孩子。”蒂瓦什老大爷生气地说:“你要责备我们把你留下吗?”年轻人粗暴地回答:“对,我要责备你们,你们简直是糊涂虫。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我要是离开你们,这也是你们自作自受。”

老妇人眼泪哗哗流到汤盆里,她低声哭着说:“累死累活把孩子们养大了,落这么个下场!”那小伙子冷酷地说:“与其像现在,还不如不生下来。我刚才看见那一个,肺都要气炸了。我对自己说:瞧,我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他站起来,“我最好还是别留在这儿了。因为我会从早到晚责怪你们,我会使得你们的日子不好过,这件事我永远不会饶恕你们!”

两个老人垂头丧气,流着眼泪,却一声不响。他接着又说:“不行,想到这件事太痛苦了。我宁可到别的地方去谋生。”他打开门,一片说话声传进来,瓦兰一家正在庆祝孩子的归来。

于是夏洛跺了一下脚,朝他的父母转过身来,嚷道:“土包子!”

他消失在黑夜里。

(有删改)
1.分点概括卖子事件后蒂瓦什夫妇的心理感受,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划线部分两次描写吃饭有什么作用?
3.小说结尾夏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简要分析。

 

1.后悔,嫉妒,仇视,不平衡。 2.在“卖子事件”之前,两家人过着辛苦、贫穷但却快乐、满足、和睦的生活,与“卖子事件”之后两家人邻里反目,亲情失散形成对比。瓦兰夫妇吃早饭的细节,强调了瓦兰夫妇的贫穷,凸显了亲钱的重要,这为下文写他们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3.当小瓦兰回来的时候,显得富有而有教养,与父母相认以后,做父母的一定要立刻领儿子出去见见当地有身份、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以炫耀他们的幸福,夏洛原先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变得粗鲁、暴躁、懊悔、愤怒,最终在不能自抑中离家出走,两个家庭的变故,引发了作者对人性的拷问,作者以此来批判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与伤害。偶然的机会对人影响的重要。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点概括卖子事件后蒂瓦什夫妇的心理感受,不超过10个字”。人物的心理主要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故首先应到文中找出卖子事件后蒂瓦什夫妇的表现,然后再依次概括其心理感受。同时还要注意作者的评论性语句,比如“蒂瓦什夫妇立在门口,望着那孩子给抱走,他们一声不响,也许心里有点懊悔不该拒绝吧”,可见应是后悔;“瓦兰夫妇靠了赡养费生活得很舒适。蒂瓦什夫妇无法平息下去的怒火就是从这一点来的,他们一直很贫困”,再结合前面“蒂瓦什”的“咒骂”和“炫耀”,可以知道应是嫉妒仇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主观题,首先应认真审题,“分点”给出答题的要求;“卖子事件后”给出答题的区间;“蒂瓦什夫妇的心理感受”给出答题的方向;“不超过12字”给出答案的要求。然后依据题干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同时要明确人物的心理是借助什么内容体现出来的,一般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比如文中蒂瓦什大婶的“四处宣扬”“咒骂”都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心理;同时还有作者的评价性的语言。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划线部分两次描写吃饭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首先应找出两次吃饭的情节,先概括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再看这两处情节在结构上的作用。第一次吃饭,辛苦、贫穷但快乐、和睦,而后面两家反目、亲情失散,前后形成对比,第一次吃饭表现出瓦兰家的贫穷,这些都是内容上的作用;而“瓦兰”家的贫穷又为后面他们的选择埋下伏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小说情节上的作用主要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内容: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刻画人物性格。3.推动情节发展。4.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结构: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比如本题就应结合吃饭这一情节中体现出的东西来作答。 3. 【试题分析】题干说“小说结尾夏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首先应找出夏洛的表现,先看表现本身所体现出的东西,夏洛粗鲁、暴躁、懊悔、愤怒,最终在不能自抑中离家出走;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看是什么导致他有这些表现,回归文本可以结合小瓦兰回归时的情况分析具体的原因,一是瓦兰本身的表现,二是瓦兰父母的表现,这些都让夏洛原先仅有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最后要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角度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作品中的人,有内涵的景、物;(2)作品表面;(3)作品内涵;(4)作品背景;(5)作者;(6)读者。这类题目答案基本上是对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需要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或者区分文中的不同材料,以找到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比如本题中,就应从夏洛本身的情况和小瓦兰的情况作答,同时又应从小瓦兰和其父母的角度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氓》)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逍遥游》)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4)桂棹兮兰桨,           。(《赤壁赋》)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7)茅飞渡江洒江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往者不可谏,           。(《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伯夷论

王安石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1)闻西伯(2)善养老,则欲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3)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注】(1)太公:即太公望,姓姜,名尚,字子牙。(2)西伯:西伯侯姬昌。(3)元元:百姓,平民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下宗周而       耻:以……为耻

B春秋固已高矣       春秋:指年龄

C当是之时,欲纣者   夷:消灭

D岂减太公哉       烈:剧烈
2.文章第三段“伯夷乃不与”,王安石推测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3.请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2)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3)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

 

查看答案

阅读《黄州快哉亭记》,完成后面题目。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何往而非         病:疾病

B会计之余功         会计:征收钱粮等公务

C而况乎长江之清流   濯:洗涤

D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   朔日:旧历初一日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流奔放肆大         无忘乃父之志

B西望武昌         归而谋

C寡人所庶人共者耶   而风何

D昼则舟楫出没其前   士生世穷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张梦得遭贬之后有自放山水之间和“不以物伤性”的坦荡心胸,表示了赞赏的态度。

B文章写景部分将“快哉亭”上所见的景色勾勒得淋漓尽致,然后转向“流风遗迹”,引发历史幽思。

C“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异曲同工,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D文章时而描写,时而抒情议论,看似无踪可索,其实井然有序,用“快哉”二字贯穿全篇。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

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安监总局等15个部门日前决定,从现在起到2016年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加强寄递物流安全规范管理,着力提升行业规范管理水平。寄递物流活动将进行实名登记,用户拒绝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拒绝登记的,寄递企业不予收寄。将来还有可能实行登记信息网上录入,出现问题,更方便追根溯源,推行后,组织人员对快递收寄流程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查。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在实验小鼠脑部特定神经细胞内植入“开关”,再以激光束激活这部分神经元,促使处于睡眠状态的实验鼠快速“入梦”。

研究人员把一个光敏离子通道嵌入所谓“伽玛氨酪酸生成神经元”,把一根光导纤维嵌入实验鼠脑部,再以蓝色激光束为激活手段,形成“光遗传学开关”。

结果是,一旦激活这些神经元,在91%记录在案的测试中,已经入睡的实验鼠几秒钟内就会进入“快动眼睡眠”状态,也就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睡眠状态之一,即“入梦”。

研究人员推测,在一个相对小的神经元网络内,他们可能找到了对是否“入梦”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关键节点。研究的效用,是渐进认清睡眠机理,或许可以为治疗睡眠失调提供新思路,以避免现有化学药物的副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