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 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就表达思念之情。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杜鹃啼血猿哀鸣 杨花落尽子规啼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注意选准诗句,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正面学习”“反面借鉴”“耻于学习”“杜鹃”,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子规”等易错字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

眼儿媚

阮阅(北宋)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眼儿媚

石孝友(南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几叶芭蕉③。

【注】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②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③张说《戏草树》:“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1.两首词在用字方面都是连用叠字,表达效果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前人评价石孝友的《眼儿媚》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不受官,赐僧服还。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其侪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

建文元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变。诏逮府中官属。都指挥张信输诚于成祖,成祖遂决策起兵。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道衍曰:“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兵起,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号其众曰“靖难之师。”道衍辅世子居守。

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出振苏、湖。至长洲,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重修《太祖实录》,广孝为监修。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书成,帝褒美之。帝往来两都、出塞北征,广孝皆留辅太子于南京。五年四月,皇长孙出阁就学,广孝侍说书。

十六年三月,入观,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者,建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帝以广孝言,即命出之。广孝顿首谢。寻卒。帝震悼,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治丧,以僧礼葬。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赐葬房山县东北。帝亲制神道碑志其功。官其养子继尚宝少卿。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三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B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C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D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难,指平定叛乱。这里是指靖难之役,是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战争。

B两都是指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东汉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中所写的西、东二都即长安和洛阳。此处的两都也是此意。

C出阁意为皇子皇孙出就藩封。古代“太子出阁,则为之广置讲读之官,使之前有师,后有傅,左有弼,右有辅。

D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和稽首不同,稽首也是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广孝虽为僧人,却精通文学,知识渊博。他因精通儒书通过了礼部组织的考试,还解缙等一起纂修《永乐大典》,并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B姚广孝深谋善辩,力促燕王起兵。朱棣“靖难”兵前,他向朱棣进献相士袁珙和卜者金忠,并通过对当时形势分析,促使燕王朱棣下定决心在燕王起兵后又以“祥兆”巧解瓦檐堕地之事,更加坚定了朱棣的信心。

C姚广孝功劳显著,深受皇上器重。因为功劳大,皇上授予他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职位,给他复姓赐名,并追赠其祖父同样的官职;皇上因故外出时,总是把他留在南京辅佐太子。

D姚广孝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却又不愿常居官场。他虽然接受了朝廷封赏的官职,却不肯接受皇上赐予的官宅和宫女,而是长居寺中,身着僧衣,即使年老生病,仍住在庆寿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

(2)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所以诗人在艺术表现上是无能的。

B.从“无”到“有”是诗美体验产生的过程,而诗歌创作的过程则是从“有”到 “无”。

C.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这样才使诗歌富有暗示性。

D.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无”才是真“有”,诗中没有言说的,往往是诗人想要表达的。

B.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绚烂之极的平淡。

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艰难,但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

D.《老子》说:“大巧若拙。”但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必得一番艰苦锤炼的功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一斋诗说》认为文理能通、修饰能工是初学诗和未成家的诗人之诗,而最高妙的诗不止于通与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诗人从“有”到“无”,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无”外去寻找“有”的诗意之美。

C.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经过苦心锤炼,却没有留下人工的痕迹,这是“大巧若拙”的典范。

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是一种“拙”,是一种极高的技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苏格拉底说:“我试图说服你们每个人不要更多地考虑实际利益,而要更多地关心道德的完善,更多地考虑国家的利益和其他公共利益。”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悟或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微信对生活的影响”的调查统计图,请据此写出调查结论,并对微信用户提出一条具体建议。(结论和建议均不超过25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