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1)广州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1)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之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2)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3)《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4)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5)《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6)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7)《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8)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9)《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10)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11)《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12)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13)《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14)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15)《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16)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的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C.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D.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

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2)这篇访谈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在《平常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1)B D(答D给3分,答B给2分,选A.C和E不给分) (2)①林清玄 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②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国学热的问题的,③林清玄是如何理解生活的,④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商业炒作的。(答出四点给6分,答出三点给4分,答出两点给3分) (3)①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②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③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④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每点2分,共6分) (4)观点示例:认同。(1分)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2分)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或:尽管都市生活节奏是很快的,但并不妨碍一个人追求内心的从容,也即做事时要有定力、有定见,也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2分)联系生活能谈出对从容心态的理解,或对快乐与成功的关系的理解,或对传统与内心的关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3分)如果不认同,言之合理即可酌情给分。(比如:我不认同林清玄的观点,我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才能满足生活的各种所需,比如买书、旅游等。而物质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高。) 【解析】 (1)试题分析:选项B“不赞同”无中生有;选项D原文是“完全”放弃传统。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对读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文章的内容的题目,注意从采访者的问题入手进行划分,此文主要是林清玄如何文学创作、如何看待国学、如何理解生活的、如何看待商业炒作的等几个层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采访内容”,应该从采访者提问的题目为切入点进行概括整理。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概括还是综合信息概括,局部信息概括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概括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属于综合信息概括。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文章的内容的题目,注意从和文学创作相关的问题入手进行划分,此文主要是家庭生活、历史人物、工作、生活习惯等几个层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影响文学创作”,文章的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概括还是综合信息概括,局部信息概括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概括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属于综合信息概括。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评价作者的观点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论述。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此题属于二者结合的题型,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分析的原因,然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感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2)屈原在《离骚》中声明“                                                    ”,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忍心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3)诸葛亮一代名相,足智多谋,助汉兴室,却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无穷感慨和敬仰。杜甫在《蜀相》中对他一生作了精辟的概括,其中“______________,                 ”两句是他平生功绩的真实写照。

(4)《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①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②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③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④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⑤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哈徐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遣使            祠:祭拜       B.诸葛亮天水          寇:侵犯

C.未可               卒:最终       D.而犹甲养士          案:通“按”,压住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B.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C.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D.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太祖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

D.毋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认为毋丘俭的想法太狂妄了。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2)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三个关键词。

去年在南极上空陨落过程中粉碎的一颗流星已经引发了一种理论,即流星尘埃可能在我们的气候系统中发挥了一种隐秘的作用。

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这块岩石估计有1000吨,去年9月3日进入南极上空的高层大气,成为美国国防部卫星红外线眼观察到的一个火球。同空气分子的摩擦使得这块岩石损耗殆尽,变成一片从56公里高空延伸到18公里高空的尘埃云。利用南极地面站的仪器对这片尘埃进行的近距离观察表明,其直径为20微米,比原先估计的流星碎片的体积大了将近1000倍。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火山喷发产生的直径超过1微米的颗粒能对气候产出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