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王勃《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2)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3)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1)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2)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3)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4)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错字别字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蠡、浦、辩。答题时要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小题。

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罢亚,余润溢潺湲。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机杼:指织布机。 蛩:古书上指蟋蟀。③罢亚:稻摇摆的样子。

1.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小题。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濬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太过,濬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濬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濬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濬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识□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濬为益州刺史。濬设方略,悉诛弘等。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除大司农。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

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濬造船于蜀,其木屑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流屑以呈孙皓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军。”皓不从。

时朝议咸谏伐吴,濬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州)贤愚无不嗟怨。□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发诏。濬于是统兵。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军,□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

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壬寅,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造于垒门。濬躬解其缚,送于京师。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

(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欲济其所欲                 济:成就

B.宜有以裁之                   裁:裁决

C.羊祜雅知濬有奇略             雅:向来

D.三者一乖,则难图也           乖:不顺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识□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②□观时运,宜速征伐

③帝深纳焉,□发诏               ④□父母戒之曰

A.①之 ②若 ③乃  ④之       B.①者 ②且 ③乃  ④其

C.①之 ②且 ③则  ④之       D.①者 ②若 ③则  ④其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虽然通晓古籍,姿容俊美,但由于一直不注意修养品行,因此不被当时的人们称道。

B.州郡征召王濬担任河东从事,他到任以后,查办了一些不廉洁的官吏,让他们自动离去。

C.王濬做益州刺史时,设下计谋将盗贼张弘等人绳之以法,边境少数民族百姓纷纷投奔他。

D.王濬接受晋武帝的诏命建造战船,他造船用的碎木片顺流而下,引起了吴国君臣的警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译文:

(2)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现代私塾并非“世外桃源”

李爱铭

5年前被上海市教委叫停的全日制私塾“孟母堂”重新开门,吸引了不少眼球。无独有偶,不久前在云南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的“在家教育”、私塾教育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现代私塾是否能给教育一方“世外桃源”?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孟母堂”的独特,无非是其有别于一般学校的 “全日制现代私塾”标签。模仿古代私塾授课模式,“孟母堂”里没有教师灌输、课后作业、考试压力,每天孩子们多数时间用来自学诵读中国古典经史、原版国外名著。这让不少家长感觉,此举是逃离了应试教育的新出路。因此,在孩子本该呆在中小学、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阶段,宁愿每月出3000多元送孩子进去。也正因为此类“粉丝”家长和学生的追捧,“孟母堂”在被叫停之后能再揽生源,重新开张。

“孟母堂”之类的现代私塾,是家长的个性化、多元教育需求与现代学校教育大一统之间矛盾的产物。小到校服、午餐、春秋游,大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外教聘请、课业和考试负担,家长都有不同要求。有些孩子在表演方面极具天分,但却因文化课成绩不佳而被视为差生;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多一些人文底蕴,但发展兴趣的时空有限……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国家课程要求、整齐划一,难以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需要。“众口难调”,部分家长“失望”之余,转谋学校教育体制之外的出路。这为“在家教育”、现代私塾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其实,为满足家长的多元需求,我国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现代私塾”完全可以依法申办民办中小学办学证书,获得合法身份。但现实中,“孟母堂”等一来多以民宅为办学点、师资不规范,难达民办学校标准;二来坚持以“私塾”模式立身,不按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设置授课内容和模式,因此大多难逃“屡开屡关”的命运。一旦不行了,学生仍要回到正常的学校教育轨道。

而且,即便身在“私塾”内,不少孩子的学籍仍保留在原来就读的中小学,以备将来升学之用。可见,就读“私塾”,只是暂时逃避的办法。但在“私塾”中,压力和负担其实也难免:不求甚解的经典诵读,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教学方式岂不是更“填鸭”?如果不考核学习效果,放任孩子是不负责任;但如果考核和比较,与一般学校又何异?更重要的是,暂时逃避之后呢?孩子长大后,仍要跟其他同龄人一起步入同一个社会。而社会早已从“孟母”时代步入现代化的信息时代,科学素养、数学素养、竞争与合作精神都必不可少。只接受“孟母”教育的孩子,在没有“孟母”的环境中,如何适应和生存?

在不少家长看来,孩子的快乐现在和幸福未来似乎是个“两难”选择——“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令人不甘;但“为了前途牺牲快乐童年”又不舍。上海已在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批准创作假、创造平台让学生扬长发展、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家长们期望中的教育 “桃花源”,也许还是该寄望于在各级学校中一步步实现。

(摘自《解放日报》2011年9月16日

1.下列对于“孟母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现代私塾之一的“孟母堂”,5年前被叫停,如今重新开门,不仅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现代私塾的是与非的讨论。

B“孟母堂”为逃避应试教育找到了新出路,原因在于“孟母堂”里没有教师灌输、课后作业、考试压力,孩子们每天主要是诵读经典。

C许多家长被“孟母堂”的“全日制现代私塾”标签所吸引,觉得此举可以让孩子远离应试教育的困扰,于是不惜血本送孩子进去。

D.孟母堂的独特的授课内容和模式,与现行国家课程要求存在明显的冲突,因此它不可避免要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母堂”之类的现代私塾,反映了家长的多元教育需求与现代学校教育之间矛盾。众多粉丝的追捧,成为其重新开张的动力。

B.现代私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家长的多元教育需求,因此我国鼓励现代私塾的发展。“现代私塾”完全可以获得合法身份。

C.从目前看,现代私塾拥有众多粉丝,但它的“先天不足”,诸如校舍、师资、课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它自身的生存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D.如果不考核学习效果,难免有放任自流的嫌疑;但如果进行考核,又会与一般学校同质化。这种两难选择,让现代私塾难以真正消除压力和负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我国鼓励民办教育发展,但“现代私塾”要想走得长远,一是必须获得合法身份,二是必须考虑孩子将来如何适应社会的问题。

B.家长让孩子就读“私塾”,并非没有后顾之忧: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但又不甘心孩子失去美好的前途。因此就读“私塾”只是权宜之计。

C.现代私塾看似能够满足家长的多元需求,却无法提供孩子进入现代社会所需要科学素养、竞争与合作精神等,这也是阻碍它发展的因素。

D.学校教育是可以实现家长们期望中的教育 “桃花源”的,上海在兼顾学生的个性需要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就证明了这一点。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

译文:(我过去)曾经顺从了别人,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的呀。

B.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译文:我跳起来向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在蓬蒿丛之飞舞,这也是飞到了要到的地方。

C.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何远传》)

译文: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这种情况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

D.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卖酒老旧 》)

译文:卖酒人不仅是位年龄大的老人,而且还是有智慧的人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遂用于小邑                               见:  表被动,被

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晨昏:早晨晚上

C.武帝践阼,(何远)为后军鄱阳王恢录画参军   践阼: 即位 、登上帝位

D.立出百金偿之,不                       责: 要求、求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