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流传千古的写景名句是 ...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流传千古的写景名句是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                              ”两句写出了他在傍晚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

(3)《归去来兮辞》中深信自己为官错误,归隐正确的两句诗是“                               ”。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鹜”、“ 夕”、“”、“是”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本题是给出要默写的诗句的特定情境,要考生根据情境回忆再现相关的诗句,比直接填写上下句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复习时要对诗词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切不可只识记名句。另外,答题时要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文后各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5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选择其中两种进行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二)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致书囊中,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月余到乡,还家,乃访友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社橘。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夫曰:“此灵虚殿也。”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对曰:“然。”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须臾,宫中皆恸哭。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柳毅传》节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夜缒而出                                  B.阙秦以利晋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秦伯说,与郑人盟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妇始楚而谢。    楚:凄楚                  B.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乖:违背

C.语毕而宫门辟。  辟:打开                  D.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 罹:离开
3.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B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C还家,乃访友于洞庭                          D 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

(2)或以尺书寄托使者,未卜将以为可乎?(3分)

(3)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

——读《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

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守,寂寞地守着渡船。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边城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

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可是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边城》本来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傩送放弃了碾坊,“意思还在渡船”。翠翠在傩送走后,静静地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他们的爱是纯洁无瑕、忠贞不渝的。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顺顺对儿子的爱和赞赏也溢于言表,顺顺本是泅水的好手,待得傩送能氽水捉鸭子时,这做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们争显本领了。”老船工对翠翠的关心自然是无微不至的老船工死后,杨马兵主动来照顾翠翠:以及老祖父与过河客、卖肉的争执谦让,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的美好情怀。

《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的都市阁楼上,祖父与过河客、卖肉的争执谦让,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的美好情怀《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的都市阁楼上,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
1.对原文第三段中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这片大自然是美丽的桃源。

B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这也是“美”的化身。

C老船工忠厚善良,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忠于职守,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这也是个“美”的化身。

D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2.以下不属于作者阐明《边城》“爱”与“美”所用的证据的一项是  

A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

B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C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D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
3.以下不属于作者对沈从文先生《边城》一文主旨概括的一项是   

A文章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各有的一分哀乐。

B文章中的“爱”与“美”是被一件事牵在一处,那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故事。

C《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D文章的主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与“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日本,从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到普通的拉面师傅,虽然“外壳”不同,但核心气质却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匠人。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这就是他们的匠人精神。在日本,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接受和发扬,日本匠人将匠人精神化入了他们的骨髓之中,二战后相当一段时间,“日本制造”就是物廉质优的代名词,匠人精神为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复兴做出了很大贡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5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