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客至》的颔联写主客对话,表达了主人什么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3分)

2)《宾至》一诗写出主人当时怎样的生活状态?(3分)

3)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4分)

 

(1)(3分)乐享安逸(恬淡)生活;内心孤独寂寞;对客人到来的喜悦。 评分建议:一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幽栖地僻”表现交往少;“老病人扶”表现年老多病;“百年粗粝”表现生活贫苦。 评分建议:一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3)(4分)《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并招呼邻翁助兴,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宾至》尾联写希望客人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去看花,暗含送客的意味,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冷傲。 评分建议:每点分析、态度各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一、二句先写延客之状。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访之人。忽闻通报,有贵客来临,只得循礼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客至》中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宾至》从强调“幽栖”少客,迎“宾”为“难”到表明“岂有”文名,漫劳垂访,到如果不嫌简慢,还望重来看花,虽始终以宾主对言,却随处传达出主人公的简傲自负神态。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贻华亭诸亲友诗序

(明)何良俊

余旅寓留都,故乡诸亲友每有来讯,即讽余南归。尝闻昔人以轩冕为桎梏。夫轩冕者本荣身之具也,然不免于牵曳,由达情任性者视之,其于桎梏等耳。若吴中士,竞营厚产,多者以万计,其次不减数千。故皆受有司绦笼,每一接见病若夏畦,其为桎梏,孰甚于是?

余羁旅贫困,有时绝粮,岂不知故乡尚有旧业可赖,或庶几不至乏绝?然士可杀不可辱,纵令饿死,不犹愈于低头就之乎?且良俊譬若笼中之鸟,今幸已解决,宁可自求更处笼中哉?脱去一笼,复入一笼,此自贻伊戚。他日谁复怜之?谁复念之?又谁复肯解放之耶?

夫建康旧都,其留守大臣暨诸僚,皆与内庭埒,但事简乏权,颇称闲局。士大夫避炎畏逼者辄来就之,并是一时胜流,亦皆怜才下士。见良俊颇工笔札,兼善名理,说剑谈兵,考文辨制,下至词曲亦能知其音调,故常下榻待之。又以良俊失意无聊,不欲责以苛礼。良俊性复疏宕,每至,即抵掌谈笔于其坐。诸公亦无牾也。假令亲友强之南归,不知教何此着此?其能免穷愁勃窣窘死哉?故聊寄傲以毕余年。古人常寄傲泉石,余乃今寄傲于公卿间,此亦一大奇事也。

吾家子晳,史称其明目秀眉,真素通美,博通群书,善于谈论,率到好狎,遨游人间,大言箕踞,公卿皆下之。时驾柴车,恣心所适,致醉而归,时人号为通隐。此即秣陵故事。今日良俊适在秣陵,熟知子晳千年之后,复有一云孙似之耶?辄用韵寄怀,以贻同好。

                                                          (选自《何翰林集》)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余南归           讽:指责        

B.见良俊颇笔札       工:擅长

C.今日良俊在秣陵     适:恰逢

D.以同好             贻:赠送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                        

A尝闻昔人轩冕为桎梏          良俊失意无聊  

B然不免牵曳                  即抵掌谈笔其坐

C留守大臣暨诸僚              能免穷愁勃窣窘死哉 

D他日谁复怜之                  复有一云孙似
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岂不知故乡尚有旧业可赖,或庶几不至乏绝?4分)

2)士大夫避炎畏逼者辄来就之,并是一时胜流,亦皆怜才下士。(5分)
4.请根据文意概括作者的品格特点。(4分)

 

查看答案

对下列材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两只蚂蚁想到墙那边去找食物,第一只蚂蚁顺着往上爬,刚爬到一半就掉了下来,如此反复了几次。另一只蚂蚁看到这种情况,就绕过墙到了那边。第一只蚂蚁爬过墙时,另一只蚂蚁已将食物吃完了。

A.正确的方法胜于盲目的坚持。

B.忽视方向的选择会误入歧途。

C.取得成功需要摒弃思维定势。

D.汲取他人教训可以少走弯路。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                                                。可以说,在关于西湖的吟咏中几乎没有超越苏轼这首诗的。

①这首诗还微妙表达了一个美学原则

②而且用拟人手法将西湖比作美人

③人们读了它会对美有更清晰的认识

④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它的丽质都无法掩盖

⑤诗人不但表现出西湖的形象特征

⑥美的形式是天然与雕饰的统一

A.⑤④②③①⑥   B.③①⑥⑤②④   C.⑤②④①⑥③   D.③⑥①④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D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深影响了元杂剧的作者们,这就使得元杂剧具有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

B.阅读经典名著可以让读者切身感受高品位文化,长期阅读有助于读者夯实底蕴深厚的人文素养,构建内涵丰富的精神大厦。

C.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可以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全著字数逾一千多万。

D.专车软件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不但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