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中颈联“ , ”含有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中颈联“                          ”含有八层意思。

(2)荀子《劝学》中用比喻手法,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语句是“               

                ,              。”

(3)“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作客”“螯”“鳝”“躁”“濯”“涟”。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 错字的正确书写。考到学习态度、感伤情怀、崇高爱国思想、优美意境、对历史的思考、各家学派进步思想等。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 规定篇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3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

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契丹每督战,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以功拜莫州刺史。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厚赐遣还。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及山西,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进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并命。帝谓宰相曰:“嗣及延昭,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援之,未成列,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治其罪。帝曰:“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即宥之。六年夏,契丹复侵望都,继宣逗遛不进,坐削秩,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二年,追叙守御之劳,进本州防御使,俄徙高阳关副都部署。在屯所九年,延昭不达吏事,军中牒诉,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帝知之,斥正还营而戒延昭焉。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小无,长围数日             备:防备

B.契丹之,目为杨六郎           惮:害怕

C.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兵以战   益:增加

D.与保州杨嗣                 并:一同
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战朔州城下 / 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

B.每征行,必以从 / 帝嗟悼之

C.为契丹所袭 /以功拜莫州刺史

D.延昭本名延朗/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咸平二年冬,时任莫州刺史的杨延昭带领遂城百姓抵抗契丹人的入侵,并用计击退了契丹军队。

B.杨延昭与杨嗣领兵增援保州,被契丹军队袭击,伤亡惨重,两人被召回朝廷治罪。

C.杨延昭不擅长治理军中的诉状,但忠勇善战,为此,皇帝把他调任为高阳关副都部署。

D.杨延昭守卫边境二十多年,舍家为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军民的爱戴。
4.用“/”给下列文言句子断句。(3分)

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5.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3分)

②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网络暴戾与臣民文化

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增大,网络表达越来越成为中国老百姓公共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与此相伴随,网络上的言语不负责和情绪化渲泄,甚至语言暴戾,也日见显著。

网络表达的空间扩大说明社会的开放与自由,而网络暴戾却也是这种开放与自由的副产物,如果民主化建设要的就是这种正负效果的相生相抵与相克相消,那就正好授人以柄,给“需要被管”的说法提供了论据。结果,我们会发现一个两难的困境:如果一任暴戾泛滥,将可能重新培植暴力与激进,而进行管控,又可能让慢慢打开的闸门重新合上。两种情况,都对渐进深化的政治改革十分不利。

我在3月5日的专栏文章《我看30年之政治变化》一文中,曾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变化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做过分析,其大意是说这种变化主要围绕经济与社会的开放而发生,又主要服务于市场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既是充分肯定,也陈其不足,即认为从今往后,基于政治自身的变革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已经注意到,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打破权力无所不在的垄断,但垄断的消解却未必一定会自动产生民主政治与公民社会。

中国网络公共化表达的出现,与因特网技术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流通的强大能力有关。因为这种日益强大的能力,让各种实名或匿名的意见表达挣得了一片天地。然而,这种应运而生的公共空间虽然对现实产生了影响,其效应却仍然迂回曲折,以致在现实与网络世界之间呈现反差。正是这种反差,给网络暴戾留下了空间,让各种极端化的思潮与情绪可以借此孕育发酵,并获得响应。而且,往往现实表达的成本越高,网络表达的热度就越高,相应,网络暴戾的程度也就越高。

道理很简单,要求一个带有情绪的发言者恪守理性、包容与责任,那是很有些苛求。而且,对于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人来说,简单往往比复杂,概念往往比分析,叫骂往往比说理,批判往往比理解更具有影响力,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叫骂与泄愤充斥于网络。

其实,这种现象,在其他领域也都或多或少地有,它其实是一种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恶搞,是众声喧哗中看谁音量大的比赛,也是管控社会一旦闸门松开后所势必会产生的现象。

所以,治理网络暴戾,并不是要一味对其删节,而是要以现实中日益健全和开放的表达作替代,让公民在实名、且受到充分法律保障的现实环境中自由发言,充分享有对公权力的评论、批评与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理性、中庸与建设性合作,包括建设性批判的精神。而当一个社会为理性、中庸与建设性批判提供了足够充分的空间时,虚拟世界中的语言暴戾自然就会失却影响力。

基于此,完善网络表达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公共舆论空间的建立。其实,古代贤君已经知道“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道理,现代治理更应该讲究因势利导,以建立健全正当的权利表达机制为上。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公民社会的发育,才是消解和战胜各种激进主义的至上之道。

人类的政治史早就说明,理性与建设性批评是一个社会公民文化成熟的标志,而冷漠与暴戾的并存或两极摆动,则是臣民文化的双生子,后者除了营造被动的顺从,还同时培植情绪化的逆反,而从臣民到暴民,其间也并不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精神鸿沟。所以,理性、温和与忠诚,从来就是开放与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思想意志的集中,最终只会让权力意志自身受到损害。
1.下列各项中对“网络暴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暴戾”是一种充斥于网络的极端化思潮与情绪表达。

B.“网络暴戾”是一种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恶搞,表现为叫骂与泄愤。

C.“网络暴戾”是臣民文化的产物,它一定会促成人们从臣民到暴民的转变。

D.“网络暴戾”是一种激进主义的表现,它会营造被动的顺从,同时培植情绪化的逆反。
2.下列各项不属于“网络暴戾”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经济与社会的开放与自由使网络表达的空间扩大,却也产生了副产物——“网络暴戾”。

B.“网络暴戾”的出现与因特网技术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流通的强大能力有关。

C.现实与网络世界之间的反差,让各种极端化的思潮与情绪孕育而生。

D.现代治理更应该讲究因势利导,以建立健全正当的权利表达机制为上。
3.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任暴戾泛滥,那将可能重新培植暴力与激进;也不能进行严格管控,那定会让慢慢打开的闸门重新合上。两种情况,都对渐进深化的政治改革十分不利。

B.网络暴戾的程度高是因为人们在现实中表达的成本高,治理网络暴戾,要以现实中日益健全和开放的表达做替代,让公民充分享有对公权力的评论、批评与监督权。

C.当一个社会为理性、中庸与建设性批判提供了足够充分的空间时,虚拟世界中的语言暴戾自然就会彻底消失。所以,完善网络表达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公共舆论空间的建立。

D.思想意志的集中,最终只会让权力意志自身受到损害。所以,理性、温和与忠诚,从来就是开放与自由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蛙和雄鸡比赛歌喉,由村民们当评委。青蛙鼓着腮帮子,唱了一整夜;雄鸡在快天亮时,伸长脖子,唱了一遍。评委一致判定雄鸡胜出。对青蛙的评语是:“聒噪,非时。”对雄鸡的评语是:“动听,知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查看答案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作家或文学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6分)

人物:杜甫    鲁迅     贝多芬     桑地亚哥     

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