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
1.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B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C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D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

C.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以东。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在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D.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5分)

(2)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5分)

 

1.C 2.B 3.C 4.(1)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名:直呼……的名字;拜:任命;逐:放逐;每项1分,全句通顺2分) (2)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及:到了;招:招降;夷:少数部族或少数民族部落;匮:匮乏;每项1分,全句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先看人名、地名,比如主语应该是“郑君”,“长安诸郊”拜访的地点,“每五日”“明旦”都表时间。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些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B项“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说法不准确,“左迁”指贬官。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说法不准确,“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在文中无根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应先找出人名、地名,比如“籍”“郑君”;同时要依据语法关系补充省略的成分,“(刘邦)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第二句中,也应先找出名词,比如“汉”“匈奴”“四夷”,其他的内容再逐一对译。第一句中的重点,“名”直呼……的名字;“拜”任命;“逐”放逐。第二句中的重点,“及”到了;“招”招降;“夷”少数部族或少数民族部落;“匮”匮乏。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了汉。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右内史之职。因为评议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要的争端是非,(未能始终坚持己见),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侯。”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郑庄很廉洁,不喜欢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供给门客。然而赠给他人物品,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中国的忠厚长者。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话,好象生怕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我听说‘郑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决断是否。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不久,暂时担任丞查长史。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下财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格物致知”与杨万里咏月诗

郭艳华

由于身兼诗人与理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山水诗人著称的杨万里能够将格物致知的思想中所蕴涵的诗性观念运用到创作中,以理学家的仁者胸怀和人格涵养赋予自然万物以独特的情感与审美观照。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礼记·大学》篇,宋代的理学家从各自思想学说的角度出发对“格物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共同的问题是探讨“物”和“知”的关系,目的是要通过对规律的认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贯彻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为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在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一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这也是其能够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循的为学方法的重要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学讲究“格物”,诗学注重“感物”,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中。但从情感体验的这个角度讲,“格物”之“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在文学家那里,“物”是他们以感性、形象表达情感的中介,而理学家则要尽“物”之“理”。事实上,理学的“格物”到诗学的“感物”只一步之遥,关键是要找到二者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能够沟通起来的桥梁。

作为理学家,杨万里对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谨遵不讳,对“物”也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在哲学著作《庸言》中说:“物亡道存,道则存矣,何地措道哉?”其把对物的认识作为“道”的第一要素与理学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数量和性质,但这些皆非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事物中所蕴涵的“理”。杨万里正是领会了“物”所负载的双重意义,因此,在超越江西诗风的艰难历程中,他最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万物,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对自然的描写,并用理学家“格物”的精神去认真观察、揣摩,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以少胜多,通过不同事物的变化情态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

杨万里有意识地去展现自然物象的多重意态,对于月亮意象摄取同样如此,月亮的各种情态都尽现其笔下。不仅有落月、新月、半月、孤月、江月、霜月、秋月、雪月、晓月、圆月、弯月、残月、缺月、垂月、月波、月色、月影等形影展现;亦有月低梅影、湖光月色、花愁月恨、月色波声、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月梢风叶、酒浪月波、月华露气等摇曳生姿的景致描写。尽管前人对月亮已极尽描写,但杨万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依然能够把月亮写得异彩纷呈,不落窠臼,这无疑有赖于其哲学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渗透,从而能够以超越前人的审美直觉,将对月亮意象的内涵营造得更为深入而精妙。如果抛开月亮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内涵,仅就其自身的审美情态而言,杨万里之前的诗人描写得已经极其精微,仅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赢得“孤篇压全唐”的赞誉,更是令其后的诗人望而却步,就连天才诗人李白笔下的月亮也大都是起着烘托情思、寄寓哲理的作用,而对直接描写月亮升沉陨落的情形是有所回避的。而在杨万里的笔下,他却从不同侧面来描写月亮初生、高照、低沉的各种情态。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1.下列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物致知源于儒家学派的思想,《礼记·大学》篇里首先提到这个名词,后来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守的为学方法。

B.格物致知在宋理学家的思想学说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作为哲学方法是一致的,都探讨“物”“知”的关系。

C.格物致知揭示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一种认识论,是通过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来实现这个目的的。

D.格物致知在理学中开始是探讨人生哲学,后来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了实现人生境界的目的。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理学家和诗人的杨万里对“格物致知”的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十分尊崇“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

B.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分析,理学家的物与文学家的物是一致的,不过前者处于思维领域,而后者处于审美领域。

C.杨万里十分注重描写自然景物,用自然造化揭示景物变化情态的妙处,使得诗歌意象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D.理学、诗歌学都注重认识论研究,不过重点有所偏重,理学讲究格物,诗歌学讲究感物,二者在不同层面。
3.对杨万里诗歌中“月”的独到之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仅就其自身的审美情态而言,杨万里已经将月亮描写得极其精微。

B.杨万里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月”情态各异。

C.杨万里扩大了 “月”的意象内涵,把“月”的意象营造得更深入、精妙。

D.杨万里从不同侧面描写月亮初升、高照、低沉的公众情态,丰富了“月”的动态美。

 

查看答案

写作(40分)

15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①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

②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③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

④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

⑤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⑥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②⑤③⑥① C.⑤③②③⑥① D.④③⑥①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过去一年里,中国媒体一直展现出习近平生活化的一面。老百姓给他的昵称“习大大”,更是传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的信息。

B.南方没有集体供暖,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C.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过时的政策,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      

②2014年11月29日,第51届“金马奖”颁奖礼上,喜剧电影《一个勺子》剧组在京召开答谢会。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奖得主陈建斌感谢8年来爱人的       ,不离不弃。

③家具市场产品      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添砖加瓦    竭尽全力     鱼目混珠

B.添枝加叶    鼎力相助     良莠不齐

C.添枝加叶    竭尽全力     良莠不齐

D.添砖加瓦    鼎力相助     鱼目混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