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丝绸之路国际文化首届论坛上,作为论坛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丝绸之路国际文化首届论坛上,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丝绸之路基金会代表宣布,将在“丝路”沿线各国发起寻找100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

B.《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平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C.中海油“海洋石油981”钻机平台项目管理得力,优化提高了作业效率,确保了西沙中建岛附近海域作业按期顺利完成。

D.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丝绸之路国际文化首届论坛上”语序不当,应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上”;且“100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表意不明,“100个”到底是指“丝路明珠”还是指“文化活动”,此处不明确。C项,搭配不当,“优化”与“效率”不搭配,可改为“优化了钻机设计,提高了作业小礼服”。D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鉴于”。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都可用此法。第二,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以用此法。第三,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第四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第五,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的语音标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雾霾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对付雾霾不能够           ,民间要有积极行动,政府更应作出更多的担当。

②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能老是       ,守在身边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走出去,主动迎接种种挑战。

③尽管有的人      、并不以穷为苦,但是穷人家如果遇有债主上门,那就不好受了。

A.乐天知命  安分守己  听天由命     B.乐天知命  听天由命  安分守己

C.听天由命  乐天知命  安分守已     D.听天由命  安分守己  乐天知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瓷瓶

薛长登

(1)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2)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3)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4)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5)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6)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7)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8)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9)在家里。

(10)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11)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12)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13)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14)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15)能。他说,不一定卖。

(16)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17)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18)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19)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20)太像了 ,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21)是家父。他说。

(22)他人呢?老教授问。

(23)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24)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25)3——30万,他说。

(26)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27)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28)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29)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30)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31)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32)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33)父亲说,可以了。

(34)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35)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36)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37)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38)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39)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40)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41)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42)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43)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44)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45)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46)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6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两句是“               ”。

(2)陶渊明《饮酒》中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哗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句是“                              ”。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①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1.试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分析诗歌的前两句。(5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阐述(6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各题。(19分)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师事同邑李中,其学       传:学习。 

B.父每                     肃:庄重。

C.十八年,宫僚               简:选拔。 

D.率友人躬                 振:通“赈”,救济。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5分)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