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庄子·在宥》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庄子·在宥》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气的和谐之中。生活中也应该如此,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自然会悠然自在。也许我们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远的路,但是不要忘记自己心内的风景。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谈谈你的感受。

 

宁静以致远 淡泊而明志宁静以致远 ——题记 世界是纷杂的,人们对于其,赋与了一个字:闹。闹市万千,人心似海,有这股闹的狂风,心海就会翻起千层波浪。闹,如夏夜蝉鸣,那聒噪,惹得人心动荡,烦躁不堪。武汉地区有一句俗语:天热火气大。怎样消暑呢?于是智者就告诉我们“心静自然凉。”如此看来,静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于是,人们的寻静之旅就开始了。 鲁迅先生“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只能借美好的事物寻求安慰,排解苦闷。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感悟到鲁迅先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许,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只有百草园中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能够给他些许安慰;也许只有那“树叶间长吟的鸣蝉,低吟的油蛉,会弹琴的蟋蟀”会给他些许快乐。那种安详与快乐,建立与“神秘的美女蛇传说”中,存在与“冬日里雪地捕鸟”的乐趣中。 但是寻求宁静只能靠回忆吗?韩国的电视连续剧《我叫金三顺》中的女主人公说过“回忆不具有任何力量。”它并不能够改变现实。静,这个看似简单的东西,却是求之不易的,静,早以不是落个耳根清净罢了! 前些天在拜读《论语.雍也》篇时,我寻求到了一丝关于静的脉络:“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竹筒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依然不改爱学乐善的快乐,这才是好品德呀。颜回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直都在寻静,并乐之不疲,孰不知,静就在我们心底,即使我们身处闹市之中,静仍在我们身旁,只不过抓不到它罢了。李白的诗云“安能须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此诗不难读出很多事物的看法都是源于自己的做法。有人实在无法忍受这份喧闹与浮华,选择了主动避开,于是就有了隐。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陶渊明心中所希望的现实社会就应该如《桃花源记》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与世无争之景。可世间怎会有如此之景呢?而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也告诉人们取静真理,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实,静,就源于我们心境。 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漩涡漂流的文章,该文章作者也困扰于该如何寻静,一次漂流给了她诸多启示,文章的最后一段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其实人生就如同在漩涡中漂流,不是去避开漩涡,而是去寻找安全的地方。是啊,人生的纷杂喧闹我不必在意,倒不如从心底拾起一片宁静,好好的走下去。 淡泊而明志,宁静以致远。寻理得福,寻静得乐,心中的那份静才是最美好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守一”可理解为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自然会悠然自在。注意欣赏自己心内的风景。可参考以下立意: 1.做事要排除外界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 2.行事要专心致志; 3.抛去苦恼、烦闷、忧愁、喜怒等个人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4.保持自然的本心; 5.不要忘记自己心内的风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阅读下面古调类到普通话调类的演变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古调类到普通话调类的演变表

古调类

去声

 

屋、竹、骨、肉

普通话调类

阴平

阳平

古调类入声字分别归入了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类

(1)从调类划分来看,古调类分为        ,(1分)普通话调类分为             。(1分)

(2)普通话调类是从古调类演变发展而来的,其中去声来源于古调类的哪些部分?(3分)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    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         。从传记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         。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青年人经过专业化的学习,都会成为         ,所以不必鄙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②三人当初合资创办企业的时候投入资金多少差异很大,所以在年终分红之时就有人提出来不能         ,要有所区别。

③清华大学偏工程性、技术性、应用性,所以清华大学工程院院士多,北京大学偏理论性、科学性、基础性,所以北大科学院院士多,两所大学都是国内顶尖级的,        

A.春兰秋菊  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B.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  各有千秋

C.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春兰秋菊        D.各有千秋  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